食品營養學 (高等學校專業教材) 白衛濱 978751844151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輕工業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56
商品編號: 978751844151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食品營養學 (高等學校專業教材)
ISBN:9787518441518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
著編譯者:白衛濱
頁數:37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1438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食品營養學》包含了食物營養素、膳食營養與人體健康、營養與疾病的關係等相關知識,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食品營養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本書共八章,第一章詳細介紹各種營養素的基本理論、生理功能、代謝調節等,還包括近年來研究關注度高的動植物、微生物食物中的功能活性物質;第二章介紹能量代謝、食物供給與能量平衡;第三章為常見食物營養價值的介紹;第四章論述營養與公眾健康、營養評價及配餐等;第五章為特殊人群的營養需求及膳食指導,同時包括特殊環境及職業暴露人群的營養需要;第六章著重介紹疾病與營養的關係以及預防治療措施和飲食原則等;第七章介紹與營養和健康有關的新型食品開發的概況、技術及應用現狀;第八章對食品營養與健康相關的熱門問題進行案例分析。 本書全面地闡述食品營養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食品營養學的理論和實踐應用。本書介紹和討論了研究較多的食品功能活性化合物、與營養和健康有關的新型食品等相關研究熱點,以激發學生的創新及邏輯思維,使學生能夠理論結合實際,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從而為提高食品營養屬性,改善國民的營養水平和健康狀況做出貢獻。 本書可供高等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營養與健康等相關專業學生、研究人員及教學人員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白衛濱,暨南大學理工學院副院長兼食品安全與營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等,擔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廣東省食品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暨南大學食品學科負責人,食品營養方向的學術帶頭人,主講課程「食品營養學」入選省級一流本科課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任務1項、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1項等。主持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省部級教改項目3項。獲得2021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傑出青年獎。參与編寫著作5部,其中共同主編1部,副主編1部。

目錄

緒論
一、食品營養學的定義
二、食品營養學的範疇
三、食品營養學的發展歷程
四、食品營養學的發展趨勢
第一章 食品營養學基礎
第一節 蛋白質
第二節 脂類
第三節 碳水化合物
第四節 礦物質
第五節 維生素
第六節 膳食纖維
第七節 水
第八節 植物性食物中的活性化合物
第九節 動物性食物中的活性化合物
第十節 微生物和藻類食物中的活性化合物
第二章 能量代謝與平衡
第一節 能量概述及基礎
第二節 人體能量的需求及代謝平衡
第三節 食物的能量供應及均衡管理
第三章 食物的營養價值
第一節 食物營養價值及其評價
第二節 食物營養價值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穀類、薯類、豆類及堅果的營養價值
第四節 蔬菜類、水果類的營養價值
第五節 畜、禽、水產類的營養價值
第六節 乳及乳製品、蛋及蛋製品的營養價值
第四章 公共營養
第一節 公共營養的概述
第二節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與平衡膳食寶塔
第三節 不同國家和地區主要的飲食結構及營養
第四節 營養評價、配餐與日常食譜制定
第五節 食品標籤與營養標籤
第六節 營養強化
第五章 特殊人群營養
第一節 孕婦營養
第二節 乳母營養
第三節 嬰幼兒營養
第四節 兒童和青少年營養
第五節 老年人營養
第六節 運動人群營養
第七節 特殊環境及職業暴露人群營養
第六章 營養與相關疾病
第一節 營養與糖尿病
第二節 營養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第三節 營養及心血管疾病
第四節 營養及肥胖
第五節 營養與痛風
第六節 營養與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七節 營養與呼吸系統疾病
第八節 營養與癌症
第九節 營養與視力
第十節 營養與男性生殖健康
第十一節 營養與女性生殖健康
第十二節 皮膚營養
第十三節 圍手術期營養
第十四節 食物過敏與不耐受
第七章 食品營養與新型食品開發
第一節 轉基因食品
第二節 普通營養代餐
第三節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第四節 健康快餐
第五節 植物肉與大豆蛋白
第六節 天然食品中功能因子的開發利用
第七節 保健食品的開發利用
第八章 食品營養與健康討論分析
第一節 進食方式與健康
第二節 素食與健康
第三節 冷熱餐與健康
第四節 辛辣與健康
第五節 新型膳食模式與健康
第六節 酒與健康
第七節 調味品與健康
第八節 休閑食品與健康
第九節 茶與健康
第十節 早餐、加餐與健康
附錄
附錄一 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規定
附錄二 允許用於特殊膳食用食品的營養強化劑及化合物來源
附錄三 食品類別(名稱)說明
附錄四 GB 7718—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
附錄五 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
附錄六 GB 13432-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籤》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