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了我國社會失信問題的驅動邏輯機理,首先運用規範分析方法梳理了我國社會失信問題的特性,進而運用社會調查分析方法發現體制內機構與人員的社會失信行為對全社會的失信行為存在示範性效應,因此治理社會失信問題的突破口在於體制先行,進而帶動全社會跟上,從而形成社會誠信構建的力爭上遊大好局面。其次,研究綜合運用規範分析方法與實證研究方法分別分析了社會信仰和失信監督與社會公平效率和經濟發展對社會失信治理的相互關係,提出強有力的監督與虔誠的誠信信仰體系是構建誠信社會最佳努力狀態,提出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必須保證社會分配公平的觀點,並且認為寧願犧牲經濟發展保證社會公平也是值得的。在此研究基礎上本書系統地分析了社會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對社會失信現象影響的系統分析,提出經濟基礎決定社會失信問題,但是上層建築對社會失信治理存在巨大的反作用,系統地提出社會經濟、宗教文化、所有制結構、公檢法司、政府行政以及輿論監督等不同因素對社會失信治理的作用,結合我國社會相關數據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分析。再次,本書研究認為社會失信治理是所涉及的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關係,主要包括失信主體與監管主體,而這些主體所構建的博弈支付函數是基於成本收入進行度量的,從而在進行一般博弈分析與重複博弈分析基礎上進行決策分析,提出只有足夠大的懲罰措施才能夠遏制社會失信現象。進而本書以上章節分析基礎上運用系統動力學理論與方法對社會失信問題的驅動邏輯進行系統地分析,相應地提出社會失信問題的治理措施。最後,全書提出我國社會失信問題治理的可行路徑,即體制先行與司法護航、齊抓共管與信息分享以及道法並舉與克己復禮等,從而為我國社會的失信治理提出了可行的治理途徑。作者簡介
徐斌,男,江蘇興化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就職于中央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研究領域涉及定向增發與資本市場、企業信用與社會信用、全面預算與財務決策、民營企業黨建與公司治理等,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以及會議發表論文40餘篇,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以及北京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等,應邀擔任國內外多家權威學術期刊的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通訊評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鑒定通訊專家、教育部碩博學位論文抽檢通訊評審專家。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