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與最優稅收研究 范曉靜 978751961515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經濟日報
NT$19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減稅降費與最優稅收研究
ISBN:9787519615154
出版社:經濟日報
著編譯者:范曉靜
頁數:7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057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引用借鑒了國內外豐富的文獻資料,根據近年來X省減稅降費情況,對其減稅空間及最優稅收問題展開深入研究,通過實證分析提出了稅率調整、提高生產率等建議。特別是在保持稅收收入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兩種稅率的組合搭配以獲取最大產出的思路,體現出一定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作者簡介
范曉靜,博士,上海理工大學講師,稅務師。主要從事稅收理論與政策的教學及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2項,在《統計研究》等刊物公開發表論文10餘篇,出版專著1部,參與《稅法》《財政學》等教材的編寫工作。

目錄

第一章 減稅降費與財政壓力測算
第一節 近年減稅降費政策梳理
第二節 財政壓力測算
第二章 X省減稅降費空間的估算
第一節 減稅空間的文獻綜述
第二節 X省減稅降費空間估算的前置條件
第三節 X省減稅空間的情景估算
第三章 基於DSGE模型的X省最優稅負研究
第一節 文獻綜述
第二節 模型構建與參數校準
第三節 X省稅負動態空間的模擬分析
第四節 X省最優稅負及對經濟影響的模擬分析
第四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政策建議
第五章 總報告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一章 減稅降費與財政壓力測算
從2008年開始,我國相繼出臺了幾輪”減稅降費”政策,以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儘管從長期看,減稅降費有利於增強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但短期內也對財政收入產生了明顯的減收效應。《關於X省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的報告》中提到,2019年全省新增”減稅降費”總額超過2022億元,相應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減少約788億元,影響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11個百分點。
一方面,減稅降費擠壓了X省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又加劇了經濟週期下行的趨勢,造成地方財政收入進一步緊縮。另一方面,以老齡化為代表的地方政府剛性支出降低了財政支出的彈性空間,特別是在經濟下行的影響下,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硬化了支出剛性。在此約束下,持續多年的減稅降費將影響政府財政壓力。
本章 首先梳理了國家及X省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措施及減稅效果,分析X省及全國其他省級地方政府2008—2019年的財政壓力狀況,以對比X省的財政壓力。
第一節 近年減稅降費政策梳理
一、政策梳理
表1 1列示了2017—2019年國家及X省出臺的部分減稅降費政策,從稅種來看,既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主要稅種,也涉及房產稅、城建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小稅種。其作用目標既有促生產、穩就業,又有保民生,減稅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深化和顯著。從減稅規模看,2018年X省減稅降費總規模超過500億元,2019年超過2022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X省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 73萬億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 6%,而1—8月,X省由稅務部門徵收的稅收和非稅收入累計新增減稅降費441 9億元,為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稅收力量。

前言/序言
自2008年起,我國已相繼實施了幾輪減稅降費政策。早期,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後的全球減稅浪潮;中期,為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實體經濟活力,以應對經濟發展趨緩的態勢;到了近期,國際趨冷的經濟環境、國內結構性改革,政府出臺減稅降費政策,以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經濟主體的”加法”。儘管從長期看,減稅降費有利於增強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培育未來財源,但短期也使財政明顯減收。在老齡化、地方財政支出剛性約束的背景下,持續性的減稅降費無疑會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進一步壓縮了潛在的減稅降費空間。因此,研究減稅降費的空間,結合經濟增長、就業穩定等目標考慮結構性減稅降費問題,具有迫切的現實需求。
各地方政府財政情況不同,減稅降費的空間和措施有很大差異。本書選取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X省作為研究對象,以研究其減稅降費的空間以及最優稅負問題。X省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處於區域發展的核心地位。在全國減稅降費的大環境下,X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發展、保民生、穩就業的財稅政策。這些措施成為X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經濟、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然而,持續性的減稅降費也使X省面臨著一定的財政壓力。本書通過研究試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一是X省面臨的財政壓力狀況;二是X省的減稅空間還有多大;三是如何選擇稅收政策,以實現最優的稅收安排。
圍繞上述三個問題,本書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內容。
一是X省財政壓力的衡量與比較。此部分以財政赤字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為衡量財政壓力的指標,測算了包括X省在內的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港澳臺地區)2008—2019年的財政壓力值。研究發現,由於經對財政資源的支配、管理和濟發展程度較高,X省財政的自給自足能力強,控制能力也較強,X省成為我國財政壓力最小的省份之一。但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影響,財政壓力也逐年上升。
二是X省減稅降費空間的估算。此部分主要以2018—2020年X省公開數據為基礎,在X省社會保障、衛生健康與城鄉社區發展、教育、科技創新等財政支出領域保持必要增長的前提下,靜態估算了X省2021—2023年潛在的減稅降費空間。主要依據地方政府的財政平衡公式,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地方結轉結餘及調入資金+中央財政稅收返還和補助收入+地方政府一般售務收入+動用預算穩定調節 資金=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補充預算穩定調節 資金+上繳中央財政支出+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還本支出+結轉下年支出,通過設定五個假設前提,估算了五種不同情形下,以X省當年盈餘資金額度為尺度的減稅降費空間。
三是X省最優稅負研究。此部分利用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分析了X省宏觀稅負和單一稅種稅率的合理空間。並在保持現階段稅收收入不變的情況下,從結構性減稅角度分析了勞動所得稅和資本所得稅的不同稅率組合與產出的關係,並將獲得最大產出的稅率組合作為最優稅負。分析了從當前稅率到最優稅率的變動對經濟系統產生的影響,對比稅率調整政策以及生產率提高帶動經濟系統的變化。通過稅率調整及提高生產率兩個政策的結合,比較優劣勢,實現經濟系統的平衡發展。
本書於2020年底完成,保留了疫情前的研究結果,為與將來的進一步研究作對比。在寫作過程中借鑒了國內外豐富的文獻資料,在此謹向所有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謝。特別感謝李彥萱對減稅降費估算部分的助研工作。感謝經濟日報出版社張樂編輯的辛苦工作。期望本書能對減稅降費空間及最優稅負的研究提供理論上的支持和借鑒。然而囿于本人專業水平,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懇請廣大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24年1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