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脾胃病臨證薈萃 ISBN:9787571926427 出版社:黑龍江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張明香 頁數:31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916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選擇了臨床上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作為論證的切入點進行闡述,企望對中醫藥現代化進行有益的探索。在保持中醫特色的基礎上,充分吸收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知識,探求脾胃病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本書以西醫診斷為綱,中醫診斷和治療為目,從聯合治療出發,逐漸達到中西醫結合的目的。作者簡介 張明香,主任中醫師,1965年生人,1989年畢業於遼寧中醫學院,2003年取得中國醫科大學碩士學歷。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指導老師,遼寧省名中醫,瀋陽市名中醫,瀋陽市優秀專家,瀋陽市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擅長各類肝病、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結節的診療及失眠、圍絕經期綜合征等亞健康調理。主編:《實用肝臟病診療精要》《實用肝硬化治療學》《中西醫結合肝病學述要》等多部著作。曾獲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瀋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瀋陽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目錄 第一章 概述一、中國醫藥學發展史簡要回顧 (一)中醫藥學奠基階段 (二)中醫藥學繼承階段 (三)中醫藥學發展階段 (四)中醫藥學開拓階段 (五)中醫藥學創新階段 二、中醫學基礎理論概要 (一)氣一元論學說 (二)陰陽學說 (三)五行學說 (四)臟腑學說 (五)精、氣、血、津液學說 (六)經絡學說 三、中醫藥學臨床應用的辨證思維特色 (一)整體觀 (二)系統論 (三)辨證論治 (四)中藥講究藥性 四、循證醫學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一)循證醫學的重要性 (二)臨床治療總體思路 (三)治療過程中的科學思維 (四)臨床應用藥物的雙重性 五、中西醫學結合的發展理念 (一)中西醫結合的理念 (二)中醫學的特色 (三)西醫學的特點 (四)中西醫學結合的發展 第二章 《脾胃論》的生理學 一、《脾胃論》對脾胃病診治的影響 (一)脾胃論創立的理論基礎 (二)脾胃論的學術發展 (三)脾胃論學術的現代創新 (四)脾胃病的現代研究進展 二、脾胃的生理學特點 (一)相關藏象的生理變化 (二)脾胃的生理學特點 三、中醫臟腑、精氣血津液之間的辨證關係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係 (二)腑與腑之間的關係 (三)臟與腑的關係 (四)氣、血、精、津液的關係 四、中醫學臨床辨證法則 (一)八綱辨證 (二)臟腑辨證 (三)氣血津液辨證 (四)衛氣營血辨證 (五)三焦辨證 (六)六經辨證 五、中醫治療的基本原則及治法 (一)治療的指導思想 (二)治療方法的選擇 (三)治療法則的具體應用 第三章 消化系統解剖生理學 一、消化系統解剖形態 (一)消化管的形態結構 (二)消化腺的形態結構 二、消化系統生理功能 (一)機械性消化 (二)化學性消化 (三)營養物質吸收 (四)營養物質的生物轉化 (五)消化功能的神經—體液調節 三、常見脾胃病的現代醫學機制 (一)痞滿 (二)嘔吐 (三)呃逆 (四)腹脹 (五)脅痛 (六)腹痛 (七)胃痛 (八)積聚 (九)黃疸 (十)鼓脹 第四章 脾胃病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 一、脾胃病的診斷 (一)「四診」合參診斷 (二)「五診」合參診斷 (三)現代醫學檢查 (三)「症」「證」「方」的辯證關係 (四)脾胃病常見癥狀的臨床辨證分析 二、脾胃病的病因病機 (一)脾胃病的病因 (二)脾胃病的病機 (三)脾胃病的臟腑傳變關係 三、脾胃病治療的基本法則 (一)脾胃病治療指導思想 (二)脾胃病治療方法選擇 (三)脾胃病治法的臨床應用 四、脾胃病臨床用藥理論和原則 (一)中藥學用藥理論形成 (二)中藥用藥理論的臨床應用 五、常見脾胃肝膽病的臨床治療 (一)胃食管反流病 (二)慢性胃炎 (三)消化性潰瘍病 (四)功能性消化不良 (五)腸易激綜合征 (六)潰瘍性結腸炎 (七)功能性便秘 (八)腹瀉 (九)脂肪性肝病 (十)慢性病毒性肝炎 (十一)肝硬化 (十二)肝硬化腹水症 (十三)膽石症 (十四)膽囊炎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