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病看中醫 李慧 978751522782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醫古籍
NT$50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從疫病看中醫
ISBN:9787515227825
出版社:中醫古籍
著編譯者:李慧
頁數:27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916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醫藥,千百年來一直護佑著中華兒女的健康,在疫情防控前線”亮劍”。
在中國,每一次面對瘟疫,中醫都不曾缺席。

目錄

第一篇 古代名醫及貢獻
張仲景,傷寒疫病的開拓者和外感熱病學的奠基人
道醫葛洪的疫病防治思想
唐代大醫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論麻風
龐安時的”天行溫病”疫病思想
劉完素創新發展外感火熱論
王履《醫經溯洄集》論溫熱病
沈之問《解圍元藪》論述麻風
張鳳逵《傷暑全書》論治暑病
吳又可《溫疫論》戾氣學說創新思想
喻昌豐富發展外感熱病體系,創新秋燥辨證論治
費啟泰《救偏瑣言》論治天花
倪宗賢《瘧痢三方》論述瘧疾、痢疾
陳司成《黴瘡秘錄》論治梅毒
郭志邃《痧脹玉衡》論述痧疫
葉桂《溫熱論》溫病辨證創新思想
餘霖《疫疹一得》論熱毒
薛雪《濕熱條辨》論述濕熱病
楊璿《傷寒瘟疫條辨》瘟疫論治創新思想
鄭宏綱《重樓玉鑰》論述白喉
謝玉瓊《麻科活人全書》論治麻疹
吳鞠通《溫病條辨》補充完善外感熱病辨證論治體系
邵登瀛《四時病機》《溫毒病論》辨治溫病學術思想
陳耕道《疫痧草》論治猩紅熱
溫病學家王士雄對抗時疫霍亂
第二篇 近現代名醫及貢獻
徐子默《吊腳痧方論》論治霍亂
張紹修《時疫白喉捷要》論治白喉
雷豐《時病論》論述伏邪疫病
興化實濟局中醫施診救治霍亂
朱增籍《疫證治例》論述雜疫
葉霖《伏氣解》論述伏邪疫病
羅汝蘭《鼠疫彙編》論述鼠疫
柳寶詒《溫熱逢源》論述伏邪溫病
時疫出良方——何廉臣與紹興醫學會同人共論濕溫時疫
楊熙齡立新方論治時疫喉痧
六中醫共治疫病合撰《傳染病八種證治晰疑》
滬上名醫馬小琴與1918年大流感
張錫純中西匯通論治霍亂、猩紅熱
丁甘仁論治時疫喉痧
嚴蒼山論治疫痙療效好
李健頤創新方改良劑型治療鼠疫
時氏病學——時逸人匯通中西論疫病
成都中醫爭取霍亂防治權,積極抗擊霍亂
余奉仙《醫方經驗彙編》論述雜疫
第三篇 當代抗疫路上的中醫藥人
鄧鐵濤——萬里雲天萬里路,心系家國鑄醫魂
朱良春——發皇古義探本源,融會新知勇革新
李振華——懸壺六旬盡天職,醫乃仁術具仁心
劉志明——杏林英傑仁心術,懸壺濟世惠蒼生
周仲瑛——法外求法臻化境,實踐創新綻奇葩
張震——創疏調學派,制抗艾良方
屠呦呦——承醫籍古韻,萃濟世青蒿
薛伯壽——大醫成於德藝,懸壺濟世為民
張伯禮——岐黃傳薪炬火不滅,杏林傳道躬行育人
吳以嶺——求索古籍精華,開創絡病證治體系
仝小林——守正創新驅疫毒,知常達變顯神功
黃璐琦——秉承融合科學精神,致力中醫藥守正創新

精彩書摘
《從疫病看中醫》:
張震——創疏調學派,制抗艾良方
一、簡介
張震(1928-2023年)雲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主任醫師、資深研究員。1959年4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雲南省榮譽名中醫。張震先生指導並參與申報的4項國家級課題”經靜脈吸毒感染HIV/AIDS中醫證候特點及演變規律研究”“稽延性戒斷綜合征中醫證候演變規律及生物學機制研究”和”HIV感染IIA期中醫證候特點及演變規律研究”“艾滋病中醫證候要素提取及其組合規律的研究”均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立項資助,並取得成果。他親自擬定的兩個治療艾滋病的中藥處方(扶正抗毒方和康愛保生方)現已治療雲南該病患者上萬人,取得了相應的療效與良好的社會效益,體現了國家對艾滋病患者的關懷。
二、不懈探索,參透證候與氣機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引起,該病毒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令感染者逐漸喪失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後導致死亡。自20世紀80年代發現以來,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因艾滋病病情複雜而深重,病程纏綿難愈,目前尚無根治的特效藥物,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國醫大師張震是雲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創始人、首任所長、資深研究員,學術上有很高的造詣,是我國研究證候學的先驅。歷經數十年的悉心探研,張震提出證候層次結構的創新理論,在其帶領下,雲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在中醫證候研究方面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張震臨床診療經驗豐富,對常見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善治疑難雜症,潛心研究疑難病症的中醫藥治療規律,先生還創建了雲嶺中醫疏調人體氣機的學派。面對艾滋病的肆虐和許多患者迫切需要治療的狀況,已近耄耋之年的張震毅然接受組織安排,帶領開展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科學研究。張老認為,中醫的特色和優勢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要治療艾滋病,必須明確其證候、病機、發病規律。他帶領項目辦工作人員到昆明、紅河、大理、德宏等州、市進行實地調研,親自診療患者。張老不顧年邁,直接與艾滋病患者面對面交流、親自把脈問診,掌握第一手病例資料,認真收集艾滋病中醫四診信息,帶領工作人員歸納並分析艾滋病獨特的病因病機、傳變規律及預後轉歸,提出艾滋病的中醫藥治療應以扶正祛邪為主,並結合自己多年的診療經驗,親自擬定了兩個治療艾滋病的中藥處方(扶正抗毒方和康愛保生方),無償提供給項目使用。由於艾滋病為新型傳染病,病變涉及多系統、多臟器,病情複雜多變,儘管經過前期調研,已初步掌握艾滋病的病機特點,開展了中醫藥治療,但張震並未放鬆探索與研究 認為中醫藥治療艾滋病是一項探索性和創新性較強的工作,在沒有成熟的治療技術、治療方案和治療藥物可供借鑒和使用的情況下,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就更為重要。在其精心指導下,雲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圍繞艾滋病的中醫病因病機、中醫臨床治療方案、療效評價、免疫重建、機會性感染及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HAART)毒副作用治療等方面進行科學探索研究。十餘年來,他一直堅持在中醫藥防治艾滋病的崗位上,精心指導後輩開展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科研和臨床救治工作,取得優異的成績。一是對艾滋病的證候、病機特點進行研究,掌握其發病規律,制定符合雲南省特點的中醫診療方案,推廣並指導全省試點項目臨床工作人員開展治療;二是對擬定的扶正抗毒方和康愛保生方進行了藥學、藥理、毒理等系列研究,反復探索,研製成扶正抗毒丸(或膠囊)和康愛保生丸(或膠囊),並成功註冊為醫療機構製劑,作為雲南省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固定製劑,在全省12個州、市,44個治療基地(點)廣泛應用;三是不斷總結臨床治療經驗,梳理其中醫理論基礎,初步形成了新的艾滋病以”氣陰兩虛”為基本病機,以”益氣養陰”“扶正祛邪”為主要治法的理論體系,並形成常見證型的方藥體系,進行辨證論治;四是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完善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案,明確中西醫治療適用範圍、時機、評價標準等,達到減毒增效,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降低病死率的效果。
三、敢為人先,擬定治艾良方
張老最具代表性的方子,當屬兩個治療艾滋病的中藥處方:扶正抗毒方和康愛保生方。2004年,我國各省、市陸續開展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工作,最初只篩選了4個省份作為試點開展防治工作,接著陸續分配給每個省份相應的治療任務。2005年,雲南省開始著手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那個時候,不要說市民、鄉民,就是醫生也對治療艾滋病束手無策,甚至還會感到恐慌。當時的工作幾乎是”兩眼一抹黑”,連傳播途徑也不清楚,但是張震非常積極地參加並牽頭開展這項工作。”一定要見到患者,才能辨證論治”,在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後,張震作為指導專家帶著治療團隊深入雲南省德宏州。當時,德宏州還沒有機場,年近八旬的張老和科研團隊長途顛簸了兩天才到。自1989年德宏州瑞麗市靜脈注射吸毒人群中發現146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後,那裡的艾滋病疫情一直在持續上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一邊接診艾滋病患者,一邊安慰大家不要怕。在為大量艾滋病患者辨證論治後,張震研究了該病的中醫病機,按照疏調氣機的原理,反復斟酌修改,擬定扶正抗毒方和康愛保生方兩個中藥處方,發揮了很好的療效。作為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艾滋病病毒將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易感染各種疾病。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後來對服藥兩年的患者進行回訪調查,他們至少延緩3個月進入發病期。因為這種治療是免費的,有的患者可以堅持服藥七八年。對服用兩個中藥方子的患者的免疫指標進行檢測後發現,病毒對他們體內淋巴細胞的破壞程度有所下降。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