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權力的圖像-近代的中國海圖與交流 ISBN:978710020267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郭亮 頁數:40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607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從歷史與藝術層面,深入論述歷史上特殊的地圖圖像及其含義,既涉及歐洲古典時期,也包括中西文化交流時期。本書的一大特點是,將近代中國的海圖模式放置在世界舞台之中,從亞洲以外的角度,以圖證史,運用史實來重新梳理歷史上中國海疆的涵蓋範圍、與地緣周邊的複雜關係,從史實和文獻中梳理目前有爭議的中國海域歸屬問題。因此,本書既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也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作者郭亮是上海大學教授,長期專註于視覺藝術與科學的關係以及中外藝術交流的考察,已出版《維米爾的心靈之鏡》《十七世紀歐洲與晚明地圖交流》等作品,頗受讀者的歡迎。 本書以圖證史,以考察明清兩代的海圖這一獨特的研究視角,生動再現一個既交流頻繁又暗流涌動的全球權力格局變遷時代。書中收錄了百余幅東西方珍貴海圖,每一幅都是連接過去的通道,引領讀者穿越時空,探尋那些被歲月塵封的隱秘故事。許多圖片為作者親自走訪拍攝,多為國內首見,具有不可多得的保存文獻價值。內容簡介 自晚明以降,歐洲傳教士踏上東方土地,他們不僅帶來了異域的文化與信仰,更憑藉先進的科技,繪製出一幅幅包括精確比例尺、經緯度及水深數據的海圖;與此同時,中國官方海圖亦悄然蛻變,掙脫了傳統方誌的桎梏,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性。海圖不僅是地理信息的載體、科技進步的見證,更是時代變遷、文化交流的鏡像,映射出國家意志與海洋戰略的微妙調整。 本書以圖證史,以考察明清兩代的海圖這一獨特的研究視角,生動再現一個既交流頻繁又暗流涌動的全球權力格局變遷時代。書中收錄了百余幅東西方珍貴海圖,每一幅都是連接過去的通道,引領讀者穿越時空,探尋那些被歲月塵封的隱秘故事。作者簡介 郭亮,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主要著作有《十七世紀歐洲與晚明地圖交流》。近幾年關注歐洲16-17世紀巴洛克時期與明代的文化藝術交流,致力於考察不同歷史時期的特定文化和科學模式對藝術的影響。目錄 第一部 近代世界與明清海圖第一章 西方海圖與明清時的中國沿海 一、國家、歷史傳統對海圖的影響 二、海圖模式:全球航行與士人觀測 第二章 晚明以來的中繪與西繪中國海圖 一、國家製圖系統的漸變 二、經緯線中的交流:中國與西方的海圖 第二部 東南海域海圖:交流與矛盾 第三章 歐繪海圖中的中國沿海 第四章 海戰與晚清的沿海策略 一、馬尾海戰中的海圖勘測 二、中國製圖者——鎮海之役 第五章 朝覲的繪圖者 第六章 海圖與廣東沿海 一、觀察的模式 二、傳教士的海圖 三、英國與廣東海圖 第三部 明清海圖中的台灣 第七章 台灣在海圖中的戰略位置 一、早期台灣海圖 二、荷占時期的台灣與海圖 三、清初的台灣海圖 四、清代中國製圖師繪製台灣地圖 第八章 海戰之中的台灣 第九章 日據時期的台灣海圖 尾聲 海權與中國海疆策略 註釋 附錄 附錄一 插圖 目錄 附錄二 廣東兵防官考 附錄三 鎮海營水陸圖冊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