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978722013724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四川人民
NT$63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ISBN:9787220137242
出版社:四川人民
著編譯者: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765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1 全面展示:一覽”廣西古代文明陳列”、”合浦啟航”“釉彩斑斕”“圖會前賢”等精彩展覽,深入探索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的豐富藏品。
2 知識普及:普及文博小知識,讓讀者在閱讀中增長見識,深入瞭解文物的時代特徵。
3 文化傳承:通過文物展示廣西的歷史文化,一本書,一座博物館,一段廣西的輝煌歷史。
4 生動敘述:以生動活潑的語言和精美的插圖,講述每件文物背後的故事,讓歷史栩栩如生。
5 收藏佳品:設計精美,裝幀雅致,不僅是閱讀的享受,更是收藏的珍品。

內容簡介
本書是”qian國博物館通識系列 一本博物館”中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分冊,全面介紹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的常設展覽如”廣西古代文明陳列”“合浦啟航——廣西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釉彩斑斕——館藏瓷器陳列”“圖會前賢——明清文人畫家作品展”等展陳,用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活潑的語言介紹文物,講述文物背後的故事,普及相關考古小知識。通過本書,讀者既能瞭解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的整體面貌以及博物館珍藏的眾多文物,也能瞭解到文物背後的故事,知曉漫長歷史進程中的時代特徵。本書語言通俗易懂,輔以精美的插圖,可讀性較強,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

作者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成立於1934年,是省級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現有藏品近10萬件(套),歷史跨度從舊石器時代直到近現代,很多都帶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本館於2019年1月開始進行改擴建,於2022年11月底建成開放,新館舍展覽面積約一萬平方米,館內有”廣西古代文明陳列”“合浦啟航--廣西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釉彩斑斕--館藏瓷器陳列”與”匠心器韻--館藏工藝珍品陳列”等常設展覽,從多個角度詮釋廣西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中的發展之道。館藏代表性文物有羽紋銅鳳燈、翔鷺紋銅鼓、漆繪提梁銅筒、獸面紋提梁銅卣、大銅馬、人面紋羊角鈕銅鐘、淡青色弦紋玻璃杯等。

精彩書評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省(自治區)級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長期承擔著收藏、保護、研究、宣傳、展示廣西歷史文化遺產的任務,形成了”內外結合、動靜相輔,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辦館特色。借著”全國博物館通識系列 一本博物館”之《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圖書的策劃出版,我們挑選了部分展覽展品向讀者呈現,希望讀者能借助本書,走進廣西博物館,更好地瞭解文物背後的歷史,歷史背後的文化,文化蘊含的力量,發現廣西文化的魅力,領略廣西文化的精髓,體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長 韋江

目錄

瞭解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導視圖 /002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簡介 /004
廣西古代文明陳列
第一部分 文明曙光(史前時期)
人類遠祖
木欖山智人化石 /010 柳江人化石 /011
婭懷洞人化石 /012
破石謀生
手斧 /013
砍砸器 /014 手鎬 /014
石斧 /015
有肩石斧 /016
岩洞棲息
素面夾砂陶釜殘片(陶雛器)/017
采貝撈螺
蠔蠣啄 /018
穿孔蚌刀 /019
磨石種稻
炭化稻 /020
石磨盤/石磨棒 /021 楔形雙肩大石鏟 /023 繩紋圜底陶釜 /024
骨牙璋 /025
目錄 001
第二部分 甌風駱韻(先秦時期)
兼容並蓄
獸面紋提梁銅卣 /026
獸耳變形蟬紋銅罍 /027 蟠虺紋銅鼎 /028
雙虎耳蟠螭紋銅罍 /029
饕餮紋銅尊 /030
獸面紋銅甬鐘 /031 “江魚”銘銅戈 /032 圓首雙箍銅劍 /033
甌駱齊輝
雲紋傘狀形銅器與石範 /034
夔紋方格紋四系陶罐 / 雷紋方格紋陶釜 /035 靴形銅鉞 /036
獸鈕銅柱形器 /036
“告”銘提梁銅鼎 /037 鐵足銅鼎 /038
竹葉形銅刮刀 /039 方格紋陶甕 /040
人面弓形格雲雷紋銅短劍 /041
壯美岩畫
神秘岩葬
陶釜/三足陶罐 /044
第三部分 多元一體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鑿通靈渠
三棱銅鏃 /046
“半兩”銅錢 /046
設郡築城
瓦當 /047
越漢交融
“布、析、蕃”銘銅鼎 /048
鋪首銜環銅匜 /049 漆繪銅盆 /050
蒜頭型銅扁壺 /051
彩繪勾連雲紋銅壺/環耳杯形銅蓋壺 /052
漆繪提梁銅筒 /053 “斄”銘銅鈁 /054 三足銅案 /055
“二鬥少半”銘越式銅鼎 /056 “布”銘銅桶 /057

精彩書摘
瞭解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成立時間:1934年
地理位置: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民族大道34號
建築面積:約4 2萬平方米
常設展覽:”廣西古代文明陳列”“合浦啟航——廣西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釉彩斑斕——館藏瓷器陳列”“匠心器韻——館藏工藝珍品陳列”“亦器亦趣——館藏文房用具陳列”“鼓動八桂聲震九州——廣西古代銅鼓文化數字化陳列”等
藏品數量:近10萬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48件(套)、二級文物1974件(套)、三級文物3865件(套)
藏品特點:數量眾多,種類豐富,涵蓋面廣,歷史跨度從舊石器時代直至近現代。眾多藏品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見證了廣西各個時期的歷史發展和演變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簡介
歷史沿革
1934年,廣西省立博物館創立。
1950年,廣西省人民政府接收原廣西省立博物館所收藏的文物,並成立省文物管理籌備處。
1956年,廣西省博物館正式成立。
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廣西省博物館改名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197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陳列大樓竣工落成。
201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陳列大樓改擴建工程開工。
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完成改擴建”升級”,正式向公眾開館。
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成立於1934年,是省級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現有藏品近10萬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48件(套)、二級文物1974件(套)、三級文物3865件(套)。館藏文物不僅數量眾多,種類豐富,涵蓋面廣,歷史跨度從舊石器時代直到近現代,而且很多還具有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見證了廣西各個時期的歷史發展和演變,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
廣西博物館於2019年1月開始進行改擴建,於2022年11月底建成開放,新館舍建築面積約4 2萬平方米,展覽面積約1萬平方米,館內有”廣西古代文明陳列”等基本陳列,”合浦啟航——廣西漢代海上絲綢之路”“釉彩斑斕——館藏瓷器陳列”與”匠心器韻——館藏工藝珍品陳列”等專題展覽,從多個角度詮釋廣西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中的發展之道。
主要藏品及突出特點
廣西博物館的藏品種類豐富,地方民族特色鮮明。主要藏品有羽紋銅鳳燈、翔鷺紋銅鼓、漆繪提梁銅筒、獸面紋提梁銅卣(y?u)、大銅馬、人面紋羊角鈕銅鐘、扶桑樹形銅燈、楔(xi?)形雙肩大石鏟、淡青色弦紋玻璃杯等。
該展是廣西博物館建館以來第一個全面展示廣西古代文明演變進程的基本陳列。陳列充分吸收、運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學術研究成果,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以時間為經、文化為緯,通過”文明曙光”“甌風駱韻”“多元一體”“經略有方”“邊疆鞏固”五個部分,集中呈現廣西地域特色文化,生動闡釋廣西古代文明”悠久、多元、融合、開放、同心”的特點。

前言/序言
前言
為什麼出版”一本博物館”系列圖書?我們曾經反復追 問自己,試圖把這個問題表述清楚。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到一個地方,因為慕名而 來,也因為帶著一份好奇和對文化的膜拜,一定要參觀一次 當地的博物館。於是,花費一兩個小時,走馬觀花,耳目中 塞滿了沒有任何基礎鋪墊的知識,看過博物館只能說出其中 幾件知名度極高的藏品。絕大多數的觀眾穿越千山萬水,可 能一生中僅有一次機會與這些承載幾千年歷史的古物相見, 而這一次起到的作用僅僅是”有助談資”,對博物館裡真正 的寶藏,僅算瞥了一眼。
大家需要”一本博物館”
博物館不是普通旅遊景點,其中陳列著數以萬計的文 物,背後藏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如果參觀博物館前不認真准 備一番,只是匆匆走過,難免像看了一堆陳舊物品的”文化 郵差”。參觀博物館前預習,參觀時看到文物才會與它似曾 相識;參觀博物館後溫習, 回味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內容 和文化脈絡,如此,才算基本瞭解一座博物館。
博物館裡有一鍋”文化粥”
如果說,考古是人類文明的”第一現場”,那麼,博物 館則是”第二現場”,從發掘轉向了收藏和展示。在博物館 中,人類文明被高度濃縮,大眾得以與歷史直面。
美國盲人作家海倫 凱勒曾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一書中寫道,如果擁有三天光明,她會選擇一天去博物 館:”這一天,我將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 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這麼多的年 代,怎麼能被壓縮成一天呢?當然是通過博物館。”
博物館有多種類型:綜合的、歷史的、自然的、藝術的、 科技的、特殊類型的,等等。博物館裡有百科,是一鍋熬了 千百年、包羅萬象並經過系統整理、直觀呈現人類文明的”文 化粥”。
文物是眼見為實的歷史
文物是眼見為實的歷史,即使學者們對此解讀有爭議,起 碼也是在實證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此,我們便更能瞭解歷史的 原貌,這是對歷史的尊重。
文物是形象化的記憶
事物容易被記住往往首先是因為它有趣的形式。千言萬語 不及一張圖。有學者推算,我們一般人”記憶中的語言信息量 和形象信息量的比率為1?1000”。文物正是因其有趣的形式、 直觀的形象,比文字記錄更讓人印象深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一個國家、 一個民族、 一個家 族、一個人的自信不僅緣于有多少財富、多大權力,還緣于其 深厚的文化底蘊。好比我們以自己的家世為榮,有一天,拿著 母親的照片對別人說:”這是我母親年輕的時候,她也曾經風 華絕代呢。”
如上緣起,博物館專家團隊與北京增豔錦添,聯合出 版”一本博物館”系列叢書,根據每個博物館展覽陳列的線 索,盡可能多地選取每個展廳中的文物,將翔實的內容、嚴謹 的知識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以有趣的形式呈現。我們的目 的只有一個:大家拿著”一本博物館”,走進一座博物館,愛 上連綿不斷的中華文明。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