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音樂教學設計-理論.實踐與案例 黎莎 978756972452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NT$37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奧爾夫音樂教學設計-理論.實踐與案例
ISBN:9787569724523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黎莎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706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作為音樂教學法教師,我們在各種場合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即是”什麼是奧爾夫教學法?‥常用的回答無外乎幾種,”奧爾夫教學法是一種整體藝術教育”“這是通過語言、歌唱、舞蹈、器樂和即興來學習音樂的一種方式”“這是由德國作曲家卡爾 奧爾夫創立的”。當學生們或老師們似懂非懂地望著我的時候,我覺得這個詞條對於他們來說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因為,奧爾夫教學法的相關概念無法輕鬆地用三言兩語概括,教師必須系統地親身體驗才能對其有更為深入的理解。然而,教材中的文字講解始終無法替代實際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音樂感知,特別是針對動作教學與器樂教學。但是,動作與器樂板塊的教學又都是奧爾夫教學活動運用中的核心內容,其具象化的缺失總是讓人深感遺憾。
在現今”互聯網+”的教學改革浪潮之下,本書試圖通過數字技術使教材中適當增加活動課的視覺效果,以”翻轉課堂”的教學來豐富以往傳統的教學形式。本書是《奧爾夫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線上課程的配套教材,書中語言、律動、聲勢、歌唱、器樂、戲劇等大部分課例皆有配套的視頻可進行掃碼觀看,達到線上課程與線下教材的聯動,活動視頻可使理論與實踐的聯繫更為直觀,讓教材使用價值達到最大化。由於線上課程面對人群的多樣性,本書適用於音樂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學,也適用於學校音樂教育教師、學前教育專業師生、社會音樂教育教師以及廣大音樂教育者。
本書分為3個部分,共計11個章 節,不僅對應線上課程的31個視頻內容,同時也進行了補充與拓展。第一部分從奧爾夫教學法理念形成的歷史背景開始進行闡述,讓大家瞭解其核心理念與基礎概念。第二部分將一一講述奧爾夫教學法所涉及的所有實踐技能範圍,如語言、歌唱、律動與舞蹈、聲勢、奧爾夫樂器等,使學習者能在各類音樂活動中利用習得的相關實踐技能來發展音樂理解能力。第三部分將對波爾動、固定音型等其他相關理論與五卷本教材進行剖析講解,從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從而使得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更為密切。
奧爾夫教學法在教學操作和教學設計上都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操作上它需要教師盡可能地熟悉多種藝術形式,並掌握多種教學實踐技能的相關專業基礎知識,但每一個相關形式都可延伸至獨立的專業,如舞蹈、樂器演奏、戲劇等。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掌握所有領域的所有技能,我們都會是某個領域的初學者,這也是第二部分占比最大的原因。
不僅如此,在音樂教學設計上卡爾 奧爾夫一直鼓勵自發性和主動性學習,強調將音樂概念與音樂技能融合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技能的發展是為了闡明概念,而一個簡單的概念卻能延伸出多種多樣的教學設計。所以,奧爾夫教學法沒有固化的教學程序可以被應用到所有情況,它需要每一個人都能想出獨屬?自己的教學步驟和程序,在奧爾夫教學法基本的原則和基礎的流程之上,發揮自身的創造性、音樂性和個性,使這些教學程序生動起來。
筆者希望通過線上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大家進一步地掌握相關技能,並將相關技能和音樂要素融合進行教學設計。同時希望本書中提供的一些素材、課程計劃和相關課例,可為教育實踐者進行奧爾夫教學設計時提供一定的理論與實例借鑒,使其對”原本性”概念亦有更深入的、全面的認識。

作者簡介
黎莎,武漢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青年教師,理論教研室主任,”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培訓專家,湖北省美育研究會副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音樂教學法、音樂心理學,側重從音樂心理學、音樂美學等新的視角,將相關理論融入音樂教學法的教學與研究中。近年來主持省級、校級課題6項,參與省級、校級課題2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榮獲國家、省級音樂教育類比賽獎項6項。

目錄

第一部分 奧爾夫教學法的背景與原理
第一章 奧爾夫教學法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奧爾夫教學理念形成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軍特學校的故事
第三節 奧爾夫學院的建立
第四節 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
第二章 奧爾夫教學的核心方式
第一節 音樂遊戲的運用
第二節 素材的選擇和應用
第三節 引導學生發現音樂
第四節 模仿行為的本能體現
第二部分 奧爾夫教學中的技能培養
第三章 語言教學
第一節 語言節 奏
第二節 語言與伴奏
第三節 語言與聲調
第四節 “音樂詩”——語言與詩歌
第四章 歌唱教學
第一節 嗓音訓練
第二節 歌唱模仿
第三節 多聲部合唱
第五章 律動教學
第一節 基本動作訓練
第二節 運動中的音樂
第三節 民間舞蹈教學
第六章 聲勢教學
第一節 聲勢技巧——拍手、拍腿、跺腳和撚指
第二節 常規的聲勢組合練習形式
第三節 科斯 特雷的”身體音樂”
第四節 聲勢作品
第七章 無音高打擊樂器教學
第一節 奧爾夫原本性樂器
第二節 無音高打擊樂器
第三節 學校中的”鼓圈
第四節 無音高打擊樂器合奏作品
第八章 有音高打擊樂器教學
第一節 琴槌的介紹與訓練
第二節 音條樂器
第三節 音筒
第四節 音條合奏
第五節 音條樂器上的即興編創
第六節 音條合奏作品
第九章 原本性音樂戲劇
第一節 音樂與戲劇
第二節 繪本音樂戲劇
第三部分 奧爾夫教學法其他相關理論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作為音樂教學法教師,我們在各種場合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即是”什麼是奧爾夫教學法?‥常用的回答無外乎幾種,”奧爾夫教學法是一種整體藝術教育”“這是通過語言、歌唱、舞蹈、器樂和即興來學習音樂的一種方式”“這是由德國作曲家卡爾 奧爾夫創立的”。當學生們或老師們似懂非懂地望著我的時候,我覺得這個詞條對於他們來說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因為,奧爾夫教學法的相關概念無法輕鬆地用三言兩語概括,教師必須系統地親身體驗才能對其有更為深入的理解。然而,教材中的文字講解始終無法替代實際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音樂感知,特別是針對動作教學與器樂教學。但是,動作與器樂板塊的教學又都是奧爾夫教學活動運用中的核心內容,其具象化的缺失總是讓人深感遺憾。
在現今”互聯網+”的教學改革浪潮之下,本書試圖通過數字技術使教材中適當增加活動課的視覺效果,以”翻轉課堂”的教學來豐富以往傳統的教學形式。本書是《奧爾夫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線上課程的配套教材,書中語言、律動、聲勢、歌唱、器樂、戲劇等大部分課例皆有配套的視頻可進行掃碼觀看,達到線上課程與線下教材的聯動,活動視頻可使理論與實踐的聯繫更為直觀,讓教材使用價值達到最大化。由於線上課程面對人群的多樣性,本書適用於音樂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學,也適用於學校音樂教育教師、學前教育專業師生、社會音樂教育教師以及廣大音樂教育者。
本書分為3個部分,共計11個章 節,不僅對應線上課程的31個視頻內容,同時也進行了補充與拓展。第一部分從奧爾夫教學法理念形成的歷史背景開始進行闡述,讓大家瞭解其核心理念與基礎概念。第二部分將一一講述奧爾夫教學法所涉及的所有實踐技能範圍,如語言、歌唱、律動與舞蹈、聲勢、奧爾夫樂器等,使學習者能在各類音樂活動中利用習得的相關實踐技能來發展音樂理解能力。第三部分將對波爾動、固定音型等其他相關理論與五卷本教材進行剖析講解,從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從而使得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更為密切。
奧爾夫教學法在教學操作和教學設計上都對音樂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操作上它需要教師盡可能地熟悉多種藝術形式,並掌握多種教學實踐技能的相關專業基礎知識,但每一個相關形式都可延伸至獨立的專業,如舞蹈、樂器演奏、戲劇等。任何一位教師都不可能掌握所有領域的所有技能,我們都會是某個領域的初學者,這也是第二部分占比最大的原因。
不僅如此,在音樂教學設計上卡爾 奧爾夫一直鼓勵自發性和主動性學習,強調將音樂概念與音樂技能融合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技能的發展是為了闡明概念,而一個簡單的概念卻能延伸出多種多樣的教學設計。所以,奧爾夫教學法沒有固化的教學程序可以被應用到所有情況,它需要每一個人都能想出獨屬?自己的教學步驟和程序,在奧爾夫教學法基本的原則和基礎的流程之上,發揮自身的創造性、音樂性和個性,使這些教學程序生動起來。
筆者希望通過線上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大家進一步地掌握相關技能,並將相關技能和音樂要素融合進行教學設計。同時希望本書中提供的一些素材、課程計劃和相關課例,可為教育實踐者進行奧爾夫教學設計時提供一定的理論與實例借鑒,使其對”原本性”概念亦有更深入的、全面的認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