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刑弼教-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 范忠信 978720313603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山西人民
NT$62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明刑弼教-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
ISBN:9787203136033
出版社:山西人民
著編譯者:范忠信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805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明刑弼教》不局限於晦澀難懂的陳條舊令,講述中國古代法律之歷史,而是抽絲剝繭,去其軀體,得其精神。全書從中國法律文化的哲學基礎、地理環境與中華法律傳統的關係、小農經濟與中華法律傳統的關係、宗法社會與中華法律傳統的關係、中國法律思想的倫理屬性、中國傳統的法律與道德關係理論等十五個方面或角度對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特徵風格進行了全面的反省,並在好幾個問題上突破了前人的結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作者簡介
范忠信 1959年生,湖北英山人。先後就讀于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黨委委員兼科研處處長、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長、法律史重點學科負責人、博士生導師,現為杭州師範大學法制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並為中國法律史學會執行會長。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和獎章,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當代中國法學名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著有《情理法與中國人》(合著)、《中國法律傳統的基本精神》、《中西法文化的暗合與差異》等。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哲學基礎 / 001
一、天與天道觀 / 001
二、人與人道觀 / 020
三、天人關係與人之使命 / 027
本章 結語 / 031
第二章 自然人文地理與中國法律傳統 / 033
一、華夏文明生長土壤的四大特殊屬性 / 034
二、地理的封閉性與法傳統的封閉性 / 037
三、農耕文明與法律傳統的農業型 / 040
四、水利工程與中國法律傳統 / 049
五、”北方威脅”與中國法律傳統 / 052
六、孟德斯鳩地理環境決定論的一點省察 / 057
本章 結語 / 059
第三章 小農經濟生產方式與中國法律傳統 / 061
一、小農經濟生產方式的三大基本因素 / 062
二、從國家基本體制及其構思看 / 065
三、從國家的民事法律來看 / 070
四、從國家的行政及相關法規看 / 075
本章 結語 / 083
第四章 宗法社會組織模式與中國法律傳統 / 086
一、宗法社會組織與宗法原則 / 086
二、從國家的基本體制與行政看 / 091
三、從訴訟制度和司法選擇看 / 096
四、從刑事罪條與刑事司法看 / 103
五、從民事方面的規定看 / 114
本章 結語 / 119
第五章 中國傳統法律思想的倫理屬性 / 122
一、傳統中國的法論主要談了些什麼? / 122
二、從法律思想的價值內容看倫理法精神 / 125
三、從法律思想的技術層面看倫理法精神 / 129
本章 結語 / 134
第六章 古代中國的法律與道德關係論 / 135
引言:問題的產生 / 135
一、立法與道德:法須合德,當合何種道德 / 139
二、司法與道德:法律與道德衝突時該怎麼辦 / 154
三、如何看待法德間必然矛盾及法之必然副作用 / 175
餘論:中西比較及我們今日的實踐 / 179
第七章 古代中國德刑輕重之爭的真實含義 / 182
一、重德重法兩派的道德原則大致相同 / 183
二、重德重法兩派在策略手段上確有分歧 / 185
三、德刑輕重之爭的真實含義 / 193
第八章 君權監督與轉移:中國傳統政治法律學說的一個盲點 / 197
一、不諳”政道”的”為政在人”誤區 / 198
二、”馬肝式問題”與革命權的喪失 / 202
三、良制探討的否定與”天賞天罰”的欺騙 / 208
本章 結語 / 211
第九章 作君作親作師:中國傳統行政的性質與特色 / 213
一、中國傳統的”行政”概念 / 213
二、中國傳統行政的性質與特色 / 214
三、”三作”的家長制本質及其肇因 / 225
第十章 對中國古代”法作用論”的一點省察 / 228
一、關於法之作用的基本判斷 / 229
二、”法”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古人的深慮 / 237
三、反省後的一點初步結論 / 240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法觀念中的賤訟邏輯 / 241
一、中國的賤訟觀念與傳統 / 241
二、賤訟的本質是害怕而非鄙視 / 246
三、害怕的原因:三大問題及慮害邏輯 / 251
結語:應有邏輯是什麼 / 254
第十二章 “禮法”“刑法”二元體制與《論語》真詮 / 255
一、”禮法”是社會生成之法律 / 255
二、”禮法”“刑法”有主次優劣輕重之分 / 259
三、一元法缺憾與二元法重建之必要性 / 264
四、建立新型的”禮法”體制 / 270
本章 結語 / 272
第十三章 中華法系法家化駁議 / 273
一、最能反映法系特徵的是什麼 / 274
二、 中國歷代法典真的”法家化”了嗎 / 276
三、怎樣才能叫作”法家化” / 297
餘論 / 301
第十四章 中國古代法的重農抑商傳統及其成因 / 302
一、以”困”“辱”為中心的抑商古法 / 303
二、”困”商的主要動因:物質上的”義利之辨” / 305
三、”辱”商的主要動因:倫理上的”義利之辨” / 308
四、小農經濟有著與市場經濟不同的”義”“利” / 312
第十五章 中國古代道德教化法制慣例及其借鑒意義 / 315
一、實施道德教化的傳統法制及慣例 / 315
二、倫理的法律強化及其借鑒意義 / 337
第十六章 明清市井小說與民間法律觀念 / 344
一、國法即王法 / 345
二、法律與天理 / 347
三、法律與人情 / 349
第十七章 明清律結構及私法在其中的地位 / 360
一、明清律典的基本結構 / 361
二、私法在明清律典中的地位 / 367
本章 結語 / 374
第十八章 唐以後中國法律思想的定型化 / 375
一、定型化後的正統法律思想概貌 / 375
二、儒家法思想一統天下格局完全穩固且長期延續 / 377
三、法律思想基本學說及命題的”固定套路化” / 379
四、定型時期中國法律思想發展的主要線索 / 387
五、關於定型化原因的一點臆測 / 388
第十九章 中國傳統法律思想的發展軌跡 / 389
一、從原始法觀念到”禮法”觀 / 389
二、禮法分合的歷程 / 393
三、”取法泰西”與”中西會通” / 399
第二十章 倫理親情與中國法律近代化 / 406
一、從親屬之”愛”看傳統與變革 / 408
二、從親屬之”別”看傳統與變革 / 412
三、從親屬之”從”或”連”看傳統與變革 / 416
本章 結語 / 419
原版後記 / 420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