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歌唱研究 李輝 978730135423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NT$81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詩經》歌唱研究
ISBN:9787301354230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李輝
叢書名:博雅文學論叢
頁數:4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730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詩經》的樂歌屬性已成學界的普遍共識,而傳統的研究多停留在《詩》是否全入樂、風雅頌的音樂屬性、《詩》文本中的音樂性等宏觀問題上。有鑒於此,本書致力於《詩經》儀式屬性、歌唱主體、歌唱方式等歌唱形態的具體研究,同時,從「歌唱」的角度考察《詩經》頌、雅、風在主題內容、詩樂體式、表現手法上的變遷及其內外動因,進而探討周代歌詩創製方式、入樂機制、樂官職能、詩樂關係的歷時嬗變。因此,本書既是《詩經》歌唱的藝術研究,還是以「歌唱」為視角的《詩經》文本研究,更是有關周代歌詩生成與入樂機制的制度研究。在這一研究思路和目標下,本書在《周頌》與「禮辭」的關係、歌詩與舞蹈的分野、比興與重章的音樂功能、典禮用樂「樂節」的形成、「無算樂」的功能與意義、「變雅」與風詩的獻采和入樂、《詩》的「樂本」形態與「文本化」等問題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優秀」結項成果。

作者簡介

李輝,浙江麗水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博士后,現為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先秦兩漢文學。曾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史》《音樂研究》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點校整理嚴粲《詩緝》、牛運震《詩志》,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北京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課題。

目錄

序一 李山
序二 趙敏俐
緒論
第一節 重審《詩》樂相關研究
一、關於「《詩》是否全入樂」的討論
二、關於《詩經》風、雅、頌詩體音樂性的研究
三、關於周代禮樂制度與詩樂機制的研究
第二節 《詩經》歌唱研究的方法與維度
一、歌唱視角下的《詩》文本及相關研究
二、周代歌詩創製與入樂機制研究
第一章 禮樂歌唱的先聲:周以前的樂舞與歌唱活動
第一節 遠古時期的樂舞與歌唱活動
第二節 商代的樂舞活動與樂政
一、考古所見商代樂舞器及樂舞活動
二、商代的樂政
第三節 商代的詩辭歌唱與《詩經·商頌》作時的爭論
一、卜辭中所見商代詩辭歌唱
二、關於《商頌》作時的爭論
第二章 《周頌》與周代禮樂歌唱的奠基
第一節 《周頌》的類型及其關係
第二節 從「禮辭」到「詩辭」:《周頌》的導源與開新
一、《周頌》中的禮辭歌唱
二、《周頌》對禮辭歌唱的拓新
三、附論:二《雅》、《國風》中關於人物辭令的歌唱
第三節 《周頌》舞詩與所謂「詩樂舞合一」說
一、「象德」與「象功」:《大武》樂章中所見歌詩與舞蹈的疏離
二、「象舞」「勺舞」「六大舞」「六小舞」「燕舞」詩樂舞關係考辨
第四節 頌詩的歌演主體及其職能演變
一、王公臣子
二、國子
三、瞽矇樂工
第三章 「詩世之教」:《大雅》的歷史述贊與講史說唱
第一節 西周中期禮樂大備背景下雅詩的興起
一、民族認同與歷史意識的高漲:從「雅」的字義說起
二、西周中期的「制禮作樂」與雅詩的興起
第二節 《大雅》詩樂功能與樂用方式的轉型
一、西周中期祭祖禮的演變與《大雅》述贊詩
二、《大雅》述贊詩的「詩世之教」與「講史說唱」
第四章 《小雅》燕飲詩與周代禮樂歌唱的繁盛
第一節 「顯物」與「合好」:西周中期燕飲詩的興起與旨意
第二節 「比興」與「套語」:燕飲詩創製的新變
第三節 重章疊調:樂工燕飲歌唱的便利之策
第五章 周代典禮用樂「樂節」的形成
第一節 「上取」「下就」說商兌
第二節 燕飲歌唱背景下「笙入」「間歌」「升歌」的形成
第三節 「合樂」的形成與二《南》的「入樂」
第六章 「變雅」創製與入樂機制的新變
第一節 儀式樂歌的式微與「變雅」的興作
第二節 「是用大諫」:諷諫詩的創製與入樂
一、諷諫傳統與諷諫詩的興起
二、從「獻詩」到「獻曲」:諷諫詩的生成與歌唱
第三節 「采詩觀風」的轉向:《小雅》征役詩的採集與入樂
第四節 公卿讚歌:王朝禮樂的畸變
一、「公卿讚歌」背後王室與公卿間的政治生態
二、「公卿讚歌」的私人屬性
三、「公卿讚歌」與冊命金文的關係
第七章 《國風》的時代:禮樂下移后的春秋諸侯詩樂
第一節 東周政治禮俗背景下的諸侯自主詩樂
一、「自天子出」:西周諸侯國禮樂的來源
二、「異政殊俗」:東周諸侯國詩樂的自主發展
第二節 風詩的生成:從「採風」到「入樂」
一、審美娛樂與政教諷諭:春秋時期「採風」的兩種功能目的
二、樂官「采詩入樂」時的文本加工與政教評述
第三節 《國風》的音樂風貌與樂用情境
一、風詩的「新樂」本色與「樂章」屬性
二、「無算樂」中《國風》的樂用形態
結語 《詩經》禮樂歌唱的內在機制與精神旨趣
附論一 《周頌·酌》詩旨及樂用探論
附論二 《周公之琴舞》「啟+亂」樂章結構探論
第一節 從「亂曰」與《周頌·敬之》入手
第二節 《周公之琴舞》「啟」「亂」輪唱模式分析
第三節 所謂周公「琴舞九?」再認識
附論三 周代歌詩「樂本」形態探論
第一節 周代「樂本」歌詩之存在
第二節 周代「樂本」歌詩的可能形態
附論四 論周代歌詩的「文本化」——兼論《詩經》中複雜文本的成因
第一節 周代歌詩的「文本化」問題
第二節 「文本化」的缺憾:《詩經》複雜文本的成因
第三節 「變調歌辭」的「文本化」及其結果
附論五 《詩經》章次異次考論
第一節 歌詩章次的功能意義與呈現方式
第二節 《詩》章異次現象綜考
第三節 《詩》章異次發生的原因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