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的表達技巧 劉慧瀅 978751692478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華齡
NT$31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傳統文化中的表達技巧
ISBN:9787516924785
出版社:華齡
著編譯者:劉慧瀅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45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如果說社會是一張網,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個網點,點與點建立聯繫需要借助直線,而這些直線就是”表達”。表達能力的強弱,是人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會表達的人,不僅在社會中如魚得水,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也能收穫幸福美滿的關係。為了幫助人們提升表達能力,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我們創作了《傳統文化中的表達技巧》一書。本書從中國社會和人性的發,結合時下人們的社交特點,並提供豐富和實用的表達技巧以及具有啟發意義的古今事例,幫助讀者快速獲得語言的表達能力,在日常的表達中更加遊刃有餘。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式讚美:全民時代,會贊就能博得人心
初次見面,讚美是”敲門磚”/1
具體化的讚美才動人/4
社交達人的智慧——遇物加錢,逢人減歲/7
人人渴望被誇讚/11
的讚美——細節 見真章 /14
尊重對方的興趣是大的讚美/17
誇到點子上,讚美要走心/21
高級的稱讚是背後讚美/24
先抑後揚式讚美更受歡迎/26
第二章 中國式批評:婉轉含蓄,忠言也可以不逆耳
不傷面子的批評才能起大作用/30
誇讚先行,有甜棗,大棒也不可怕/33
讓對方在笑聲中接受批評/35
幽默式糾錯,能讓人笑著接受/37
點到為止,是智慧更是修養/40
迂回批評,巧妙達到自己的目的/42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委婉表達/45
有話當面講,背後無是非/48
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51
第三章 中國式拒絕:用好”擋箭牌”,有理有節 互不受傷
第四章 中國式說服:以利為先,找准溝通著力點是關鍵
第五章 中國式救場:”四兩撥幹斤”,打破冷場不尷尬
第六章 中國式提問:問得好,讓對方追著和你聊下去
第七章 中國式回話:邏輯清晰隨機變,一語中的不含糊
第八章 中國式慎言:莫說滿,莫揭短,話到嘴邊繞三圈

前言/序言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中國的語言發展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歲月的積澱下,擁有了其他語言無法比擬的深厚文化與內涵。
李清照一句”此情無計可消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不說”想念”,卻句句是相思。李延年的《佳人歌》中:”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沒有說一句”漂亮”,卻令佳人的形象深入人心。餘光中的一句:”不要問我心裡有沒有你,我餘光中都是你。”沒有說”愛”,卻將愛表達得如此深沉。還有網絡流行語”吃瓜群眾”,用中國式的表達就是”恍兮惚兮,其道如何。洞知者少,啖瓜者多”。不但提升了言語的韻味,還體現了說話者及高深的文化修養。
可以說,中國的語言,充滿了的魅力和無窮的力量,在人際交往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思議的力量。有時候,一句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有時候,一句話可以令親友變成仇人;有時候,一句話敗垂成,也可以改變人生。
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是人生是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一個人能否收穫美好的愛情,能否在眾多面試者中脫穎而出,能否在人際交往中左右逢源,能否讓自己遠離矛盾中心這些都與”表達”脫不開關係。那些善於表達,且善於用別人易於接受的方式,甚至喜歡的方式去說話的人,能夠讓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
毫不誇張地說,表達是能展現個人魅力的工具,甚至比俊美的外表更加有吸引力。一個人可以不漂亮,也可以不帥氣,但不能不會說話。尤其在當今社會,說話已經成為一種競爭力,有學者認為,一個人,只有15%取決於知識技術,剩下的85%則取決這個人懂不懂得說話的藝術。
怎樣把話說得通透,讓自己在溝通中暢通無阻呢?
劉禹錫在《陋室銘》中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話也是這樣的道理,沒有人喜歡聽冗長繁瑣的道理,話說得多不一定就說得好,說得再多,沒有效果,說了也等於白說。因此,說話要抓住,就像”打蛇打七”一樣。
魯迅先生曾告誡世人:”時間就是生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無異於謀財害命。”因此,會說話的人,都是利用時間的高手,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訴求,令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
會說話的人不但善於提問,還精於回答。既能從對方口中問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還能夠通過問題,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中同意自己的觀點。既能夠巧妙地回答別人的問題,還地規避掉不想回答的問題。
會說話的人,更是說服他人的高手。從古至今,我國的先哲結出了大量的溝通技巧和方法。比如,拒絕他人可以說:”才疏學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在說服他人時可以說:”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微言中,亦可以解紛。”更是有無數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雖說嘴巴就是用來說話的,但言為心聲,萬萬不可口不擇言,多聽少說,三緘其口,這些既是技巧,也是智慧。而這些技巧是可學這些智慧也是可以傳承的。
《傳統文化中的表達技巧》這本書,詳細講解了在各種情況下,如何表達才能說出受歡迎的話語,只要掌握了這些技巧,那麼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之下,你都能成為一個能說會道、妙語連珠的人。
後,衷心希望所有閱讀了這本書的朋友,都能練就左右逢源的社交口才,成為一個真正會表達的人。

摘要
第一章 中國式讚美:全民時代,會贊就能博得人心
從古至今,人們的表達中就離不開讚美。古代人看到美女,會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現代人看到美女,會說:”顏值爆表,人見人愛,花見花開。”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讚美方式。在網絡發達的今天,”贊”更是成了中國網民們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真心讚美可以”,怯於表達可以”,感同身受可以”,集贊有禮也可以”,”贊”幾乎無所不在。在全民的時代,不但需要”贊”,更要學會”贊”。
初次見面,讚美是”敲門磚”
與人次見面時,該說些什麼,似乎是困擾著很多人的問題。有人說”聊天氣”是的開場白,但是一句”今天天氣真不錯”,得到一句”是的,不錯”的回答,話題就無法行下去了。其實,與人初次見面時,不用刻意找話題,一句讚美的話,或許就是好的開場白。
用讚美的方行寒暄,可以使交談氣氛在短時間內融洽和活躍起來,使對方得到心理滿足。比如:”小田,你這身衣服很漂亮啊!”“是嗎?你這身旗袍也不錯,有一種古典美!”短短的兩句寒暄語,雙方的心理都得到了滿足,為後面的交談奠定了基礎。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