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你的山-從自我破壞到自我掌控 9787302637820 (美)布里 安娜.威斯特(Brianna Wiest)著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清華大學
NT$37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翻越你的山-從自我破壞到自我掌控
ISBN:9787302637820
出版社:清華大學
著編譯者:(美)布里 安娜.威斯特(Brianna Wiest)著
頁數:2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773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翻越你的山-從自我破壞到自我掌控 787302637820 (美)布里 安娜.威斯特(Brianna Wiest)著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探討自我破壞的書。
為什麼我們會自我破壞,在什麼時候我們會這樣做,以及如何停止它,並且永遠停止。
當你心中共存的需求發生衝突,自我破壞行為就會出現。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努力做出改變,直到我們發覺,這種抗拒完全是徒勞無功的。但如果我們能從z具破壞性的習慣中得出重要的領悟;如果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大腦和身體,從而逐漸培養情商;如果我們能徹底放掉過去;如果我們能學著像未來那個把潛能徹底發揮出來的自己那樣行事,我們就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諸多世紀以來,「大山」往往被用來比喻人們遭遇的巨大挑戰,尤其是那種看上去絕無可能翻越的障礙。為了翻越這座山,我們確實需要做深層次的內在功課:揭開深埋的創傷、逐漸培養自己的複原力,並且徹徹底底做出改變。
說到底,你必須要成功超越的,不是大山,而是你自己。

作者簡介
布里安娜•威斯特(Brianna Wiest)
作家、詩人、演說家,以其深刻動人的哲學寫作聞名,風靡社交媒體。代表作有《翻越你的山:從自我破壞到自我掌控》《改變你想法的101篇文章》《鹽水:關於療愈與完整》(Salt Water: Poems On Healing & Wholeness)等。她的作品已累計銷售超百萬冊,常居全球暢銷書排行榜之列,目前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

目錄


001 第1 章
人生中最大的障礙
002 最初,自我破壞往往表現得並不明顯
002 自我破壞是一種應對機制
003 自我破壞源於不合理的恐懼
005 自我破壞源於無意識的限制性信念
007 自我破壞源於對未知的抗拒
008 自我破壞源於信念系統
009 如何走出「否認」模式
012 道路始於腳下
014 準備迎接徹底的改變
翻越你的山:從自我破壞到自我掌控
VI
016 第2 章
並沒有自我破壞這回事
017 什麼是自我破壞
020 自我破壞行為有哪些
043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陷入了自我破壞的循環
047 看清隱藏在潛意識裡的需求
049 直面被抑制的情緒,並採取行動
050 停止自我破壞后,最有可能浮現的情緒
052 切斷行為與情緒的關聯
055 第3 章
情緒觸發事件是指向自由的路標
056 如何解讀負面情緒
063 看見自己的需求
065 潛意識在努力地跟你溝通
072 學著傾聽,重新聽見
073 直覺的聲音
078 區分直覺與恐懼
079 直覺型想法VS侵入性想法
081 行動起來,切實滿足自己的需求

目錄
VII
083 第4 章
培養情商
083 情商是什麼
084 大腦的天性
088 自穩調節機制
089 沒有巨變,只有漸變
092 頭腦是反脆弱的
095 新變化會造成衝擊
098 「靈媒式思維」不是智慧
102 邏輯中斷令你倍感焦慮
105 錯誤推斷是成功路上的障礙
108 擔憂是最弱的防禦
112 第5 章
放下過去
113 如何邁出第一步
116 藉助心理學方法,放下過去
120 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
124 放開不適合你的人和事
127 療愈情緒創傷
130 清理淤積的情緒
135 療愈內心的真正含義
140 往前走不等於復讎
翻越你的山:從自我破壞到自我掌控
144 第6 章
構建全新的未來
144 遇見未來的自己
147 走出創傷
151 成為最強版本的自己
155 認可你的情緒
161 建立你的原則
167 找到真正的使命
169 找到你此生想做的事
172 第7 章
從自我破壞到自我掌控
172 控制情緒 VS 壓制情緒
175 學著再次相信自己
177 真正的幸福
180 尋獲內在的寧靜
181 擺脫擔憂
182 情緒反映的未必都是事實
183 成為心理強大的人
191 如何真正享受人生
198 成為自己的主宰
200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前言
和大自然很像,人生往往對我們有所助
益,即便是當我們遭遇逆境,擺在面前的彷彿
只有困厄、不適與改變的時候,也是如此。
正如森林大火對環境生態是必要的—讓
那些需要高溫才能萌發的新種子破土而出,重
新建立林地的種群結構—我們的心智也會經
歷周期性的良性解體a或凈化,藉助這些,我
們得以放掉陳舊的自我概念,換上新的。我們
知道,在迥異的氣候交鋒相遇的地帶,自然環
境最為廣袤豐饒,人也是一樣:當我們瀕臨邊
a Positive disintegration,也譯作積極分裂。這
個理論由波蘭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東布羅夫斯基
(Kazimierz Dabrowski)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
解釋了人格在整合與解體中的發展過程。該理論指
出,人格發展是被內部衝突、焦慮甚至創傷所驅
動的,因此有些人能夠藉著危機或創傷浴火重生。
(譯者注)
翻越你的山:從自我破壞到自我掌控
II
緣狀態時,也就是當我們被逼著踏出舒適區,不得不重組自我的
時候,我們也會迭代升級1。當我們無法再依賴應對機制來逃避人
生問題,那感覺就像是墮入了谷底。事實是,當我們終於開始面
對那些存在已久的問題時,這種覺醒就會發生。崩潰時刻往往正
是臨界點,預示著突破即將到來,正如一顆恆星即將爆炸成為超
新星的那個瞬間。
當兩塊陸地受到外力作用,相互衝撞擠壓,山脈就形成了。
同樣,當你心中共存的需求彼此發生衝突,你生命中的「大山」
也將逐漸聳出地面。這座大山需要你去調和內心的兩個部分:有
意識的和無意識的,即一部分的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而另一部
分的你並不明白自己為何依然裹足不前。
在歷史上,「大山」往往被用來比喻心靈方面的覺醒或個人成
長的旅程,當然,還有那種難以逾越的障礙,當我們站在山腳下
的時候,翻越它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就像大自然一樣,大山賦予
我們一種內在的智慧,它讓我們知道,想要發揮出至高潛能,我
們需要付出什麼。
生而為人,目標就是成長。在生命中的各個方面,我們都可
以見證這一點。物種不斷繁衍,DNA逐漸演化,淘汰某些鏈串,
又生成一些新的;宇宙的邊緣在不停地向外擴展,永無止境。同
樣,如果我們願意直面人生中的問題,把它們視作催化劑,那麼
我們感受人生的深度與美的能力也會不停地向內擴展,永無止境。
為了實現這一點,森林需要大火,火山需要噴發,恆星需要坍縮,
而人類往往需要面對這種境況:別無他法,唯有改變。
面前矗立著一座大山,這並不意味著你在某些方面「有毛
前言
III
病」。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的,正是因為這種不完美,
成長才得以發生。如果每樣東西都處於完美一致的狀態中,那麼
創造了恆星、行星,以及我們所知道的一切事物的重力就不會存
在。如果沒有缺損、錯誤、裂痕,也就沒有一樣東西能夠生長,
沒有一樣東西會持續發展2。你不完美,這個事實並不代表你失敗
了,它標志著你是有血有肉的人,更重要的是,它標志著你身上
還存在更多潛力有待挖掘。
或許你知道你的大山是什麼。它可能是某種癮頭,是體重,
是親密關係、工作、動力或金錢。或許你不知道它是什麼。它可
能是一種模模糊糊的感覺,比如焦慮、低價值感、恐懼,或某種
總體性的不滿意,彷彿就快要侵染生活中的一切。大山往往並不
是我們面臨的某個具體困難,它其實是存在於我們內心中的癥結,
猶如一個不穩定的地基,表面上看起來或許並不顯眼,卻幾乎能
動搖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般來說,當我們遇到一個與外界有關的問題時,我們面對
的是生活的真相。而當我們遇到一個總是反覆出現的問題時,我
們就需要面對自身的真相了。我們往往認為,面對一座大山,意
味著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困苦,可事實是,這基本上都是多年以來
內心中的淤積:那些細小的創傷、適應、應對機制。隨著時間的
流逝,這些東西混合交織,愈發沉重。
阻擋在你和你想要的人生之間的那個障礙,就是你的大山。
面對它,也是你獲得自由、成為自己的唯一辦法。你之所以身處
此地,是因為某個觸發事件在指引你,讓你看見你的傷口,而你
的傷口將指引你看見你的道路,你的道路將指引你看見你的命運。
當你到了忍無可忍的極限—大山的腳下,火焰的炙燙,令
你終於猛然驚醒的暗夜—你就來到了崩潰的關口,如果你願意
下功夫,你就會發現,這裏其實正是入口,通往那個你終其一生
都在等待的重大突破。
你的舊自我已經無法撐起你想追求的理想生活,到了重塑與
重生的時候了。
你必須放開手,讓願景的火焰把舊自我帶走;你要願意用此
前從未嘗試過的方式去思考。你必須得哀悼那個「年輕的自我」
的喪失,那個人幫助你走到了這裏,如今卻不再有能力陪伴你繼
續前行。你必須預想出「未來的自我」的模樣,並且與之合二為
一,那個人是你人生的英雄,將引領你從此地出發。你前方的任
務是悄然無聲的、簡明的,也是宏偉且深遠的。它將是一個壯舉,
絕大多數人連試都不曾試過。現在,你必須要學習靈活性、複原
力,還要學著了解自己。你必須徹徹底底做出改變,再也不是從
前的模樣。
矗立在面前的這座大山,就是你人生的召喚,此生的使命,
你的道路終於清清楚楚地呈現出來。總有一天,這座大山會被你
留在身後,但在翻越它的過程中,你所成為的那個人,將會永遠
伴你前行。
說到底,你必須要成功超越的,不是大山,而是你自己。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