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與觀者 王林生著 978750599513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NT$31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5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圖像與觀者
ISBN:9787505995130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著編譯者:王林生著
頁數:232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676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視覺文化研究的興起是當代世界「文化轉向」的 重要組成部分,英國學者約翰 伯格是視覺文化研究 領域較有代表性的一位。伯格以觀者的接受觀看為視 角,對視覺圖像批評的範式進行「重構」。在「重構 」的過程中,伯格選取觀看關係、觀看對象和觀看效 果為路徑,探索視覺圖像批評因觀者維度的介入而帶 來的新變化,積極推動了視覺圖像批評以觀者為中心 的範式轉向。由王林生所著的《圖像與觀者--論約 翰·伯格的藝術理論及意義》一書系統梳理伯格的圖 像觀看理論,並將其與20世紀以來西方圖像批評的人 文轉向相結合,論述反「視覺中心主義」思潮下視覺 圖像批評路徑選擇的可能性,闡釋圖像批評觀者範式 轉向的邏輯必然性。藉助解釋學、接受美學、讀者反 應批評等話語資源,探討圖像與觀者之間的複雜關係 。運用伯格的觀看理論及其他相關理論,剖析當下的 文化案例,彰顯出觀看理論的時代性和現實性特徵。 本書所選話題前沿,論證深入,在方法論層面對 圖像批評路徑的拓展與實踐不無裨益。 目錄 001/序:約翰·伯格:一個離經叛道的「異類」
導 論 誰是約翰·伯格?
002/一、約翰·伯格與《觀看之道》
005/二、約翰·伯格:傳統藝術觀的「挑戰者」
007/三、範式「重構」,伯格藝術史觀的核心命題
011/四、伯格藝術理論批判的多重視域
011/(一)國外批判視域中的伯格
018/(二)國內批判視域中的伯格
023/(二)小結
第一章 伯格觀看理論的歷史性出場
027/一、呼喚人文:20世紀西方圖像批評的轉向
028/(一)圖像批評轉向的哲學維度
035/(二)圖像批評轉向的實踐維度
045/二、視線的游移與交互:對「感性之眼」觀看的恢復
046/(一)「游移」的視線代替「靜止」的視線
047/(二)「交互」的視線代替「單一」的視線
049/(三)「主觀」的視線代替「客觀」的視線
052/三、觀看方式選擇的四個維度
053/(一)「誰在看」
057/(二)「用什麼看」
060/(三)「在哪裡看」
064/(四)「看什麼」
第二章 觀看關係的重構
067/一、複製技術對「作者一圖」關係的消解
068/(一)「作者一圖」關係的內涵
069/(二)機械複製技術對作者權威的破除
074/(二)數字複製技術對作者理念的消解
077/(四)「作者一圖」關係消解的實質
078/二、「圖一觀者」關係作為圖像的本質
079/(一)觀看進入圖像的本體
082/(二)過程作為「圖一觀者」關係的核心
089/(三)創造作為觀看的本性
091/三、圖像意義:「圖一觀者」之間的「第三生成物」
091/(一)觀者:充滿「期待」的觀看
096/(二)圖像:富有「張力」的結構
101/(三)對話:意義產生的路徑
第三章 觀看對象的重構——以人體像為例
107/一、裸女像:「情慾」的對象向「形式」藝術的挑戰
107/(一)本質主義在裸像中的體現
111/(二)裸女像作為「情慾」的對象
117/(三)性別權力差異的觀念進入圖像批評的視野
123/二、「女為悅己者容」——男性作為隱含觀者對女性「媚態」的塑造
124/(一)作為社會文化形態的隱含觀者
126/(二)作為「他者化」中介的隱含觀者——鏡子
129/(三)作為圖像結構的隱含觀者
132/(四)隱含觀者在消費社會中的異化
135/三、「男色」消費的性別隱喻
135/(一)「男色」形象從「硬漢」到「花樣美男」
139/(二)「男色」的商品化特質
14l/(三)「男色」消費中女性意識的崛起
144/(四)「男色」消費陷入女性主義的悖論
第四章 觀看效果的重構
149/一、廣告說服:「引用」油畫語言的圖文包裝
149/(一)允諾:廣告說服的策略
152/(二)油畫語言:廣告說服的視覺修辭
156/(三)「引用」的本質:廣告的藝術化
161/二、觀者對廣告說服的「抵抗」策略
162/(一)關於「抵抗」理論的兩種學說
169/(二)「抵抗」的多重涵義
172/(三)「抵抗」廣告說服的幾種策略
第五章 伯格觀看理論的意義及當代境遇
181/一、觀看,向圖像提問的一種範式——伯格觀看理論的理論價值
181/(一)觀看,一種「問題意識」的彰顯
184/(二)以觀看為中心批評範式的核心命題
190/(三)範式轉換的本質:要素的「背景——突前」
193/(四)觀者觀看範式的多元性
197/二、觀看:一種時尚的消費——伯格觀看理論的當代境遇
197/(一)消費作為景觀化圖像的主因
204/(二)虛擬化圖像中的消費動因
210/(三)觀看不再注重圖像的物質性
212/(四)觀者作為被「測量」的受眾
215/結語
219/參考文獻
230/後記
插圖目錄
圖1 《觀看之道》英文版封面
圖2 透視示意圖
圖3 梵·高的油畫《農鞋》
圖4 工廠中敞開雙臂的工人
圖5 古登堡時期的印刷與印刷廠
圖6 《步輦圖》郵票
圖7 瑪格力特的《形象的背叛》
圖8 達 芬奇的《蒙娜麗莎》
圖9 「黃金分割」
圖10 維切里奧·提香的《亞當與夏娃》
圖11 布隆奇諾的《維納斯和丘比特的寓言》
圖12 丁托列托的《蘇珊娜與長老》
圖13 簡特來斯基的《蘇珊娜與長老》
圖14 《照鏡子梳妝的姑娘》
圖15 魯本斯的《披上毛皮的海倫娜·芙爾曼》
圖16 庚斯博羅的《安德魯斯夫婦》
圖17 1918年張裕葡萄酒廣告
圖18 廣告中的LV手提包
圖19 「在英國的許多地方並不存在種族歧視」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