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電視藝術創新思維進階 ISBN:9787305263637 出版社:南京大學 著編譯者:王丹彥 頁數:71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700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嘗試直面當下電視藝術的新型語境與發展困局,整合傳播倫理學、文化社會學和多媒體美學等學科的交叉視野,以守正創新的歷史站位,多維度聚焦電視藝術創新的主體性問題,著重探討了重啟創新思維的針對性、必要性與實現路徑。本書以鑒往明來的時代意識,篩選了近十幾年來中國電視藝術創新曆程中出現的典型性、傾向性、高發性問題,進行了正反案例的剖析,並嘗試將探討引向更深入的層次,將電視藝術創新問題放入人類傳播新格局與倫理關係新變化中進行考察。本書是作者多年研究的再梳理與管理經驗的再反思,力圖系統性地評述電視劇、電視綜藝、紀錄片、動畫片等電視藝術創新實踐中急需思維進階的痛點、難點與重點,探討鑒往知來的理論與實踐向度。作者簡介 王丹彥,著名文藝評論家,1957年生於北京。師從中國人民大學羅國傑先生,大眾傳播倫理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二級編審,首屆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第二屆顧問,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與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部特聘教授。連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學會常務理事、全國理論廣播學會會長、中央重大革命與重大歷史題材審查組專家、中國電視劇「飛天獎」與中國電視文藝「星光獎」評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央視青歌賽監審、央視春晚審查組專家、 「五個一工程」獎及中國新聞獎電視文藝金鷹獎等多項國家級獎項評委,創編《全國廣播電視節目監管細則》,主創《中國電視藝術發展報告》雙年度專著與《中國電視-紀錄》《中國電視-動畫》雜誌並任總編輯,曾任《中國電視》雜誌總編輯、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副司長。主創電視紀錄片及專題節目十幾次獲國家級獎項一等獎。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等刊物發表評論文章二百余篇,主編並參与撰稿的理論評論專著有《傳統與選擇——中國傳統道德大家談》《中國文化傳統對話》《哲學問答》《現代思維與改革》《現代領導觀念與領導方法漫談》《國情知識》《共和國法制建設五十年》《同行同心:電視藝術紀錄片賞析》《飛天評論》《星光觀察》《視像觀評》《守望熒屏》《品讀熒屏》《問道熒屏》等。目錄 自序第一部分 電視藝術創新是我國文化創新高地 1 1 電視藝術的顯著特徵:創新性、科技性、時代性、人民性、傳媒性、綜合性 1 2 創新驅動:電視藝術持續繁榮發展之魂 1 3 電視藝術創新的主體特徵:在挑戰中提升倫理自覺與文化自覺 1 4 電視藝術創新的表現方式特徵:突破、超越、整合、原創 1 5 電視藝術創新的審美取向特徵:生活化、真實化、儀式化、陌生化 1 6 電視藝術創新的文化向度特徵:大眾性、主流性、傳承性、民族性 1 7 科技革命改寫時代創新語境 第二部分 時代創新語境流變之一:電視藝術融合傳播新走勢 2 1 電視藝術融合傳播四大挑戰 2 2 分化與統合:大眾傳播跨世紀回望 2 3 媒體融合傳播是電視藝術創新的重要前提 2 4 電視藝術融合傳播新走勢顯著特徵一:跨屏時代 2 5 電視藝術融合傳播新走勢顯著特徵二:互動時代 2 6 電視藝術融合傳播新走勢顯著特徵三:升維時代 2 7 電視藝術融合傳播新走勢顯著特徵四:上雲時代 第三部分 時代創新語境流變之二:電視藝術審美髮展新趨勢 3 1 跨界雜糅加人中華美學活用提升審美想象力 3 2 從真實之美到融合之美的藝術表達 3 3 數字化等新技術極大地拓展了審美意象的疆域 3 4 故事化策略實現情境的多元表現力 3 5 生活化與儀式化相融通豐富了審美想象的空間 3 6 探尋審美突破的切入點之一:用心打磨創作的主旨理念 3 7 探尋審美突破的切入點之二:從專業化邁向卓越化 3 8 探尋審美突破的切入點之三:用視聽審美的個性化和「互聯網+」刷新品質卜限 第四部分 時代創新語境流變之三:社會文化生態新態勢 4 1 社會輿論環境五大變化:聯動疊加、放大變形、聚合圍觀、聚焦策劃、擴散迅速 4 2 建構良好的創新文化生態是一個長期過程 4 3 值得關注的社會文化新景觀之一:越品質越市場 4 4 值得關注的社會文化新景觀之二:越口碑越品牌 4 5 值得關注的社會文化新景觀之三:越社群越傳播 4 6 更好的創新需要得到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4 7 面對時代流變新態勢,要始終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正確處理服務與引領的關係 4 8 面對時代流變新態勢,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基固本,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4 9 面對時代流變新態勢,要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方向,不忘本來,借鑒外來,著眼未來 4 10 面對時代流變新態勢,要堅持創新追求,營造創新環境,推動電視藝術可持續發展 第五部分 優化思維向度 重啟創新思維 第六部分 電視藝術創新未來之倫理追問 第七部分 泛媒時代優化媒體倫理的研究視點 第八部分 創新理念問題探討 第九部分 創新現象觀察思考 第十部分 創新案例鑒析歷覽 後記 一代廣播電視工作者的堅守——與改革開放同行(中國人民大學校友口述史選)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