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保藏鑒定技術 劉劍君 魏強 978730262065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清華大學
NT$1,57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病原微生物保藏鑒定技術
ISBN:9787302620655
出版社:清華大學
著編譯者:劉劍君 魏強
叢書名:生物安全與生物資源能力體系建設叢書
頁數:4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77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現代生物科學技術被應用於病原微生物鑒定工作中,病原微生物鑒定已從傳統的形態學、血清學等病原體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組水平等,極大地提高了鑒定的準確性。在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重要傳染病病原鑒定關鍵技術研究和參比庫」課題組,圍繞「全面提升我國傳染病的診、防、治水平,完善國家傳染病科技支撐體系」的專項目標,以傳染病病原鑒定防控關鍵支撐技術方面需求為導向,針對我國普遍存在且多發的傳染性疾病病原,近年新發突發傳染性疾病病原為重點,經過三年時間的研究,新建或優化傳染病病原標準化鑒定技術301項,其中新建120項,優化154項,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傳染病病原鑒定和保藏技術體系,填補66種傳染病病原鑒定技術空白,特別是分子水平鑒定技術,提升了傳染病病原鑒定發現能力,並更加清晰、準確的描述了傳染病病原特徵,對於提高傳染病診斷水平,完善傳染病防控方案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作者簡介
劉劍君,研究員,現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兼任衛生部結核病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防癆協會理事長,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常務理事。主持多項科技部研究和國際合作項目;有關循證醫學和疾病控制策略的文章在國內外雜誌發表,其中「Analysis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tuberculosis in China」於2005年4月發表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Progress of DOTS in 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於2006年3月發表在《Lancet》。

目錄
目 錄
第一部分 重要病毒性疾病病原體標準化鑒定技術 1
第1章 禽流感病毒 3
第2章 版納病毒 16
第3章 基孔肯尼雅病毒 21
第4章 冠狀病毒 25
第5章 登革病毒 31
第6章 柯薩奇病毒 36
第7章 蓋塔病毒 39
第8章 漢坦病毒 44
第9章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48
第10章 乙型肝炎病毒 62
第11章 流感病毒 66
第12章 乙型腦炎病毒 74
第13章 Kadipiro病毒 78
第14章 遼寧病毒 82
第15章 麻疹病毒 86
第16章 諾如病毒 91
第17章 朊病毒 99
第18章 狂犬病病毒 103
第19章 A組輪狀病毒 111
第20章 辛德畢斯病毒 116
第21章 Tahyna病毒 122
第22章 西尼羅病毒 128
第23章 黃熱病毒 134
第24章 寨卡病毒 137
第25章 脊髓灰質炎病毒 141
第26章 鼻病毒 146
第27章 B19病毒 155
第28章 人巨細胞病毒 158
第29章 人皰疹病毒6型 161
第30章 尼帕病毒 164
第31章 拉沙病毒 168
第32章 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 172
第33章 裂谷熱病毒 176
第34章 埃博拉病毒 179
第35章 鄂木斯克出血熱病毒 183
第36章 馬爾堡病毒 186
第37章 新型冠狀病毒 189
第38章 甲型肝炎病毒 197
第39章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病毒 200
第40章 感染呼吸道的腸道病毒EVD68 206
第一部分參考文獻 209
第二部分 重要細菌性疾病病原體標準化鑒定技術 211
第41章 百日咳鮑特菌 213
第42章 鼻疽伯克霍爾德菌 226
第43章 布魯氏菌 232
第44章 肺炎支原體 241
第45章 霍亂弧菌 245
第46章 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 255
第47章 諾卡菌 261
第48章 鼠疫耶爾森菌 267
第49章 炭疽芽胞桿菌 278
第50章 肺炎鏈球菌 283
第51章 肺炎克雷伯菌 292
第52章 腦膜炎奈瑟菌 301
第53章 流感嗜血桿菌 311
第54章 不動桿菌 321
第55章 銅綠假單胞菌 330
第56章 金黃色葡萄球菌 339
第57章 釀膿鏈球菌 348
第58章 大腸埃希菌 357
第59章 黏質沙雷菌 367
第二部分參考文獻 374
第三部分 重要真菌性疾病病原體標準化鑒定技術 377
第60章 煙麴黴 379
第61章 新生隱球菌 383
第62章 念珠菌屬 387
第63章 孢子絲菌屬 395
第64章 阿薩希毛孢子菌 401
第65章 馬爾尼菲籃狀菌 405
第66章 毛霉屬 409
第67章 班替枝孢瓶霉 413
第68章 甄氏外瓶霉 417
第69章 裴氏著色霉 420
第三部分附錄 423
第三部分參考文獻 427
第四部分 重要寄生蟲性疾病病原體標準化鑒定技術 429
第70章 華支睾吸蟲 431
第71章 藍氏賈第鞭毛蟲 438
第72章 溶組織內阿米巴 441
第73章 隱孢子蟲 444
第74章 棘球絛蟲 447
第75章 血吸蟲 452
第76章 瘧原蟲 454
第77章 並殖吸蟲 458
第78章 片形吸蟲 462
第79章 利什曼原蟲 465
第四部分參考文獻 468

前言/序言
前 言
近年來,新發、突發傳染性疾病不斷出現,快速準確鑒定傳染病病原體對疫情防控和病原微生物資源保藏工作尤為重要。我國短時間內成功分離、鑒定新型冠狀病毒,並積極開展國家保藏與共享,為迅速啟動聯合科研攻關,研發相關診斷試劑、疫苗、動物模型等國家重大需求作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和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的生物技術被應用於傳染病病原體鑒定工作之中,傳染病病原體鑒定已從以往的分離培養、形態學和血清學水平,進入了聚合?鏈反應、核酸分子雜交和基因組測序等核酸和分子水平,極大地提高了鑒定工作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在「十三五」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重要傳染病病原標準化鑒定關鍵技術研究和參比庫建立」(2018ZX10734404)課題組圍繞「全面提升我國傳染病的診、防、治水平,完善國家傳染病科技支撐體系」的專項目標,以傳染病病原體鑒定關鍵支撐技術建立需求為導向,針對我國以往普遍存在且多發的傳染性疾病,以及近年新發、突發傳染性疾病為重點,經過3年左右的時間,初步研究建立了一套適用於重要傳染病病原體保藏工作所需的標準化鑒定技術方法體系。
2021年4月15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提出了加強我國生物安全基礎能力建設,提升我國生物安全防範水平的明確要求。作為國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豐富重要傳染病病原體鑒定技術方法,進一步完善我國傳染病病原體鑒定技術方法體系,是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的重要體現。因此,為將上述課題成果應用於國家生物安全工作之中,更好地支撐傳染病防控和病原微生物資源保藏工作需要,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相關專家編寫了《病原微生物保藏鑒定技術》,並獲得了2022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支持。
本書分為病毒、細菌、真菌及寄生蟲四部分,列舉了79種重要傳染病病原體的9類、13種、301項新建、改建或優化的鑒定技術方法,包括形態學、分子生物學、血清學、免疫學、質譜及基因組測序等。其中,填補了66項鑒定技術方法,特別是分子水平技術方法空白。本書中所介紹的技術方法對於進一步提升傳染病病原體鑒定發現能力,更加清晰、準確地描述傳染病病原體特徵,提升傳染病病原資源保藏質量,確保國家生物安全,將發揮重要參考作用。本書在編寫和出版過程中,得到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教司、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中心等部門、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等科研項目,以及高福院士、徐建國院士等專家的大力支持,在此向各有關單位、專家的支持和辛苦付出表示最真摯的感謝。
本書適用於疾控、科研、臨床、生產等從事傳染病病原體檢測、監測和保藏等工作人員使用。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的更多的鑒定技術方法將陸續出現或更新。受編寫經驗和知識水平的局限,書中難免有不足或謬誤之處,敬請同道和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再版修訂完善。
劉劍君 魏 強
2022年11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