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醫學微生物學 (第10版) ISBN:9787117365932 出版社:人民衛生 著編譯者:郭曉奎 彭宜紅 頁數:36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911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教材由緒論、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人體微生物群和附錄六部分組成,共計39章。其中,緒論主要圍繞醫學微生物的基本概念、醫學微生物學學科研究範疇以及醫學微生物學發展簡史進行介紹。細菌學、病毒學、真菌學和人體微生物群四部分單獨成篇。每一篇又分為總論和各論。總論內容主要包括對應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等生物學性狀,病原微生物和宿主機體的相互關係以及特異性診斷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共同特點和原則,各論則具體介紹了與臨床感染性疾病密切相關的各種病原微生物及微生物群上述各方面的特點。附錄則包括對重要病原微生物的歸納、基於器官系統的病原微生物總結及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作者簡介 彭宜紅,女,1962年生於江西省。現為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病原生物學系副主任。任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國家精品共享課負責人、北京市微生物學會監事、北京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委員會理事、北京市醫學繼續教育委員會學科組專家、《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編委。承擔本科生醫學微生物學教學32年,作為負責人講授了醫學微生物學、重要傳染病病原學基礎、實驗課生物安全導論等課程。主編或副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6部,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20餘部。獲北京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北京大學醫學部「教學名師」稱號,作為第一作者或責任作者發表教學論文10篇。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了國家「863」高科技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法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科委基礎高科技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北京大學「985」創新人才啟動基金,以及企業合作項目10餘項。發表SCI及核心期刊研究論文50餘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目錄 緒論第一節 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第二節 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 第三節 醫學微生物學發展簡史 第一篇 細菌學 第一章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第一節 細菌的大小與形態 第二節 細菌的結構 第三節 細菌形態與結構檢查法 第二章 細菌的生理 第一節 細菌的理化性狀 第二節 細菌的營養與生長繁殖 第三節 細菌的新陳代謝 第四節 細菌的人工培養 第五節 細菌的分類 第三章 消毒滅菌與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第一節 消毒與滅菌 第二節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 第四章 噬菌體 第一節 噬菌體的生物學性狀 第二節 毒性噬菌體 第三節 溫和噬菌體 第四節 噬菌體的應用 第五章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第一節 細菌變異現象 第二節 細菌基因組 第三節 細菌變異的機制 第四節 細菌遺傳變異在醫學上的應用 第六章 細菌的耐藥性 第一節 抗菌藥物的種類及其作用機制 第二節 細菌的耐葯機制 第三節 細菌耐藥性的檢測與防控 第七章 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第一節 細菌的致病作用 第二節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第三節 感染的發生與發展 第四節 醫院感染 第八章 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第一節 細菌感染的檢查方法 第二節 細菌感染的防治原則 第九章 球菌 第一節 葡萄球菌屬 第二節 鏈球菌屬 第三節 腸球菌屬 第四節 奈瑟菌屬 第十章 腸桿菌科 第一節 腸桿菌科細菌共同特性 第二節 埃希菌屬 第三節 志賀菌屬 第四節 沙門菌屬 第五節 克雷伯菌屬 第六節 其他菌屬 第十一章 弧菌屬 第一節 霍亂弧菌 第二節 副溶血性弧菌 第十二章 螺桿菌屬和彎麴菌屬 第一節 幽門螺桿菌 第二節 空腸彎麴菌 第十三章 厭氧性細菌 第一節 梭菌屬 第二節 艱難擬梭菌 第三節 無芽胞厭氧菌 第十四章 分枝桿菌屬 第一節 結核分枝桿菌 第二節 麻風分枝桿菌 第三節 非結核分枝桿菌 第十五章 嗜血桿菌屬與鮑特菌屬 第一節 流感嗜血桿菌 第二節 百日咳鮑特菌 第十六章 動物源性細菌 第一節 布魯菌屬 第二節 耶爾森菌屬 第三節 芽胞桿菌屬 第四節 柯克斯體屬 第五節 巴通體屬 第六節 弗朗西斯菌屬 第七節 巴斯德菌屬 第十七章 放線菌 第一節 放線菌屬 第二節 諾卡菌屬 第十八章 支原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主要致病性支原體 第十九章 立克次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主要致病性立克次體 第二十章 衣原體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主要致病性衣原體 第二十一章 螺旋體 第一節 鉤端螺旋體屬 第二節 密螺旋體屬 第三節 疏螺旋體屬 第二十二章 其他細菌 第一節 棒狀桿菌屬 第二節 軍團菌屬 第三節 假單胞菌屬 第四節 不動桿菌屬 第五節 窄食單胞菌屬 第六節 莫拉菌屬 第七節 氣單胞菌屬 第八節 李斯特菌屬 第九節 伯克霍爾德菌屬 第十節 變形桿菌屬 第二篇 病毒學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狀 第一節 病毒的形態與結構 第二節 病毒的增殖 第三節 病毒的遺傳與變異 第四節 病毒的抵抗力 第五節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第一節 病毒的致病作用 第二節 抗病毒免疫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 第一節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 第二節 病毒感染的特異性預防 第三節 病毒感染的治療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第一節 冠狀病毒 第二節 正黏病毒 第三節 副黏病毒 第四節 肺病毒 第五節 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二十七章 腸道病毒 第一節 脊髓灰質炎病毒 第二節 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第三節 腸道病毒A71 型 第四節 其他腸道病毒 第二十八章 急性胃腸炎病毒 第一節 輪狀病毒 第二節 杯狀病毒 第三節 其他急性胃腸炎病毒 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 第一節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節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節 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節 丁型肝炎病毒 第五節 戊型肝炎病毒 第三十章 蟲媒病毒 第一節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 第二節 登革病毒 第三節 森林腦炎病毒 第四節 大別班達病毒 第五節 其他重要蟲媒病毒 第三十一章 出血熱病毒 第一節 漢坦病毒 第二節 克里米亞 - 剛果出血熱病毒 第三節 埃博拉病毒 第三十二章 皰疹病毒 第一節 單純皰疹病毒 第二節 水痘 - 帶狀皰疹病毒 第三節 人巨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