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七講 李 楯 978730133991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NT$1,00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戲七講
ISBN:9787301339916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李 楯
頁數:48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697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國學大師樓宇烈,京劇泰斗鈕驃,話劇名角楊立新,文壇奇人阿城,學術名家楊念群、孫立平、渠敬東等誠意推薦。 作者少時學戲,看戲、演戲近一甲子,深得中國戲真昧;講戲既師承齊如山、王元化、劉曾復諸先生理路,又有自己的獨特認識和感悟。 從中國戲的可聽、可看處講起;二十七出好戲,解讀淋漓盡致、盡顯古典戲曲獨特魅力,上百幅彩色圖片,視覺還原「戲里戲外」多彩世界。 打破西方戲劇理論的「霸權地位」,用傳統文化自有的語彙講解中國戲自成一體的風格和特點;從戲本身到歷史、社會、文化和人,解讀戲何以成為詩、詞之後「最中國」的抒情方式。

內容簡介

百年身、千秋筆、兒女淚、英雄血 作者認為,戲,是詩、詞之後「最中國」的抒情方式,蘊含著中國人特有的認知、思維、記憶、表達和交流、互動的方式。本真意義上的中國戲,要從中國戲(以京劇、崑曲為代表)的可追尋處(可聽、可看處)講起,而非停留在文學史和戲曲史中以文字鉤沉;要突破舞台上占支配地位的西方戲劇理論範式,用戲曲自有的語彙去理解它的獨特之處;要突破藝術和娛樂的狹義層面,從社會史和文化史的廣闊空間,理解它何以成為中國人生命的組成部分。 為當代讀者講中國戲,不僅僅是一種知識和文化的普及,更是為了喚醒一種久遠的文化記憶,尋回我們失落已久的文化認同。

作者簡介

李楯,法學家和社會學家。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做制度研究,也做些性別研究和文化研究。媒體評論:是專家,也是行動者。

目錄

作為「非遺」的中國戲
在「現代」找尋「傳統」
在過去那個年代,「活在戲中」的人
從陸小曼說起
不識字,能懂崑曲
他們不是「觀眾」,是參与者
藝術創作:人被壓抑的本能
「中」「西」雜處、「新」「舊」交織的時代
中國好戲之一—《浣紗記·寄子》
戲,何以「中國」
中國戲的特質:與受外部影響的戲劇比較
戲檯子
興發感動
互動
中國好戲之二—《荊釵記·上路》《西廂記·游殿》
中國好戲之三—《打漁殺家》
第四講中國戲的質態:從可欣賞的技藝看
上下場與結構
分行當的角色安排
中國好戲之四—《掃松·下書》《斬經堂》《徐策跑城》
中國好戲之五—《飛虎山》《監酒令》《叫關》《小顯》
唱念一體,做打同理
「誰」在「說」?「說」什麼
聲腔,與「諸腔同台」
「念」與「做」,及「打」
中國好戲之六—《長生殿·哭像》
中國好戲之七—《長生殿·彈詞》
板鼓統率下的文武場
行頭,戲箱,以及切末
中國好戲之八—《審頭刺湯》
中國戲:表達,及傳承了什麼
戲,表達了什麼?通過娛樂,又傳承了什麼
中國好戲之九—《牡丹亭·尋夢》《洛神》
中國好戲之十—《單刀會·刀會》
中國好戲之十一—《青梅煮酒論英雄》《橫槊賦詩》
中國好戲之十二—《霸王別姬》
中國好戲之十三—《掃秦》
從「社會」角度看與「戲」相關的「人」
一個可以由戲聯結的社會
戲的社會史
梨園行
中國好戲之十四—《嫁妹》
中國好戲之十五—《小上墳》《小放牛》
基本功、開蒙戲,以及打炮戲和新戲
「活著」的京昆
禁戲
中國好戲之十六—《四郎探母》
梅蘭芳、程硯秋、周信芳,及其他
宅院—一種生存方式
放在大歷史中去看
崑劇的歷史蹤跡
中國好戲之十七—《山門》
京劇的歷史蹤跡
中國好戲之十八—《長?坡》《鳳還巢》
京、昆面臨的共同問題
回顧京、昆好戲
什麼是傳統
餘論
附錄:京劇《辛棄疾》(又名《鐵騎渡江》)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