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的女性-開啟理智與情感的雙向成長 羅近月 978751683574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台海
NT$38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頓悟的女性-開啟理智與情感的雙向成長
ISBN:9787516835746
出版社:台海
著編譯者:羅近月
頁數:1724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842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為什麼,在一段關係或者一個家庭中,更願意去自我成長、改變的,往往是女性?
→女性天生敏感細膩,內心情緒想法比較多,更容易發現問題
→現代女性有著比以往時代更多的自由與選擇權,同時也有了更多的要求與責任,面對著更多元的環境與關係
→我們內心的「好女孩情結」,總在苛責著自己成為更優秀的女性
→外界對「完滿女性」的要求太高:學歷高、會賺錢、漂亮、有氣質、瘦、持家、好母親、賢惠、溫柔、善解人意
你真正的人生,是從清醒地確定自己想要什麼的一刻開始的。
本書針對現代女性的心理特徵,從多重女性身份入手,
開啟情感與理智的雙向成長,完成從女孩到成熟女性的轉變:
·認識並打破內在與外在的成長限制 ·讓自尊心和自信心良性循環 ·對未來充滿信心與希望 ·停止精神內耗 ·不再重視他人的評判 ·不再自我苛責 ·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與信念 ·學會處理家庭與親密關係 ·建立安全型依戀 ·活出女性的細膩美好與勇氣熱情·善用女性優勢 ·整合內在的潛力 ·活出自信、自在、獨立、安穩、完整的自己
當你擁有更豐富的人生體驗時,驀然回首,一切好的壞的經歷,都是你的生命禮物。

內容簡介
現代女性有著比以往時代更多的自由與選擇權,同時也有了更多的要求與責任,面對著更多元的環境與關係。
很多女性的成長都是有些被動的,是由分離、背叛、失敗等受挫推動的,但事實上,你可以主動擁有很多向前的力量。
女性內在的成長,有理智與情感兩個維度。理智上,我們需要超越經驗不足、一邊試錯一邊向前的種種挑戰,而情緒上,我們要和解的則是恐懼、不安、自我懷疑、想要退縮或依賴等情緒問題,以及破除在這種情況下的迷茫與行動力不足。
當一位女性,可以有更好的情緒調節能力,能夠更勇敢更自在地走進關係,並且可以在社會的價值體系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這不僅是其理智和情感功能的充分發展,也是因為每個人獨特的成長經歷中有過某種「特別的東西」,即你的「成長資源」。
這本書所要做的,就是陪伴你繪製一張屬於你的心靈地圖,從過往的經歷中,找到自己曾經忽略的問題、真相、經驗、能力與資源,從而打開新的視角去看待當下的境遇,並對未來的人生做出規劃與選擇。人生從來都沒有天花板,而你的選擇,是你能夠卸下心理負擔的「我願意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請你相信,帶著好奇、力量、目標與價值感去成為自己會是一段一直在收穫的旅程——當你跨越種種阻礙時,你會走得更遠,變得更強。

作者簡介
羅近月
心理諮詢師、家庭治療師。《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長導師; 國內專業心理網站「壹心理」專欄作者; 「張德芬空間」簽約作者; 作品曾被「心理公開課」「武志紅」「張德芬空間」以及《人民日報》《婚姻與家庭》《中國婦女報》等2000多個心理平台及媒體轉載。已出版書籍《生活需要幸福力》《當你看得見自己,愛才能看見你》。 十余年來專註自我成長領域,陪伴迷茫中的女性看見自己,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 微信公眾平台: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

目錄
第一部分 痛苦之旅:從荊棘叢中醒來
第一章 女性成長:荊棘叢為何難以穿越
一、外在的困境:我要做到怎樣才算足夠好 / 005
二、內在的困境:我是誰,我要成為誰 / 012
三、固著的阻礙:痛苦中的希望 vs 絕望中的自由 / 015
四、親愛的女性,你到底在找尋什麼 / 02102
第二章 希望之旅:點燃生命的星星之火
一、你相信的東西,會讓你變得獨特 / 031
二、打開箱子,尋找歲月中的寶藏 / 033
三、在相信中前行,資源和問題的不同視角 / 038
第三章 痛苦中的轉化:不同的路,選擇、沉澱與新生
一、選擇=希望:改變痛苦的首要方式是選擇 / 044
二、限制=沉澱:無法改變的痛苦,使人有了新覺知 / 047
三、絕境=新生:擁抱痛苦,開闢人生的新領地 / 050
第四章 轉而向內:在「應該」前止步,從苛責自己到看見自己
一、突破內在的聲音「你應該」: ??
別急著證明自己,別急著改變自己 / 058
二、突破外在的聲音「你應該」: ??
先從關係和他人轉向看見自己 / 061
三、選擇與自己站在一起: ??
如果你覺得我不夠好,那我允許自己先這樣 / 064
第三部分 衝突之旅:同時抱持著痛苦和希望
第五章 整合理智與情感:共情與接納,重啟自我成長
的雙動力
一、理智+情感=抵達目標: ??
初識自我成長的雙動力 / 074
二、油門驅動的現實主義者 L1: ??
理智主導的加速,走得快卻動力不足 / 077
三、油箱驅動的完美主義者 L2: ??
情感主導的即時滿足,走得動卻走不遠 / 082
四、行動受挫 A2 和自戀受損 B2: ??
無止境的自我攻擊和內耗 / 087
五、開啟自我成長之路: ??
重啟動力,進退都需要被允許 / 088
第六章 我在哪裡:清晰自我坐標,還原被架空的人生
一、靜態評估:自我成長的三層結構和六個階段 / 100
二、動態評估:成長的二元空間和三元動態過程 / 110
三、突破成長的困境:女性的幸福取決於自我成長 / 113
四、女性的自我關愛:越匱乏越要溫柔地善待自己 / 127
五、「真相」的還原: ??
從過往經歷中,釋放成長的資源和力量 / 131
第七章 成為人:回歸安全的依戀,進入豐富的人性體
驗世界
一、存在安全: ??
強壯的根——內在穩定 / 141
二、停不下來的找尋: ??
只有足夠好的才是安全的 / 147
三、尋找被注視的感覺: ??
自戀是一種被忽視的成長需要 / 152
四、希望的灌注: ??
在你的眼裡,我見到自己最好的樣子 / 155
五、自我的壯大與分離: ??
那道用愛築起的長城 / 157

女目? 錄
第四部分 整合之旅:活出內在的柔軟和力量
第八章 成為女孩:活出女性的細膩與美好,渴望、羞澀、
勇氣和熱情
一、茁壯生長: ??
結實的樹榦——關係中的自洽 / 171
二、主體愛的啟動: ??
細膩的萌芽,一種模糊的對異性的渴望 / 177
三、主體愛的激活: ??
凸顯女孩特質的過程,愛與害羞 / 180
四、自我力量的開啟: ??
發展勇氣和自尊,嫉妒與競爭 / 183
五、自我力量的發展: ??
迸發力量和熱情,愛與禁忌 / 186
第九章 成為女人:柔軟與力量並存,與自我和男性力
量的匯合
一、活出自我: ??
繁茂的枝葉——價值創造 / 198
二、因滿足而選擇: ??
進退由我,不需要證明的自我完整 / 200
三、因渴望而行動: ??
真實力量的溢出,聚焦、行動、持續出結果 / 204
四、因接受而自由: ??
另一種得到,從臣服和敬畏中看見自己的渺小 / 208
五、作為終點的新起點: ??
人生是交替的舞步,沒有得失,只有轉化 / 212
第十章 女性超越個人存在的意義:無須選擇,一條通
往遠方的路
一、活在愛的世界里:看見愛、接收愛、給予愛 / 221
二、終結代際傳承:變革的勇氣和決心 / 223
三、善用女性的優勢:一條通往遠方的路 / 227
四、自我照顧與轉化功能:無為的助人之路 / 230
五、空性的慈悲: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聲音 / 234
參考文獻 / 240

精彩書摘
一、外在的困境:我要做到怎樣才算足夠好
在談到外在困境之前,我們要先問一個問題,何為女性?每一個女性在性別上都是一樣的,但是因為成長在不同的家庭和環境中,所面臨的眼光、評判和被寄予的期待可能完全
不同。
女性所面臨的外在困境,就是她所處的社會環境如何看待她這一女性的角色。
在 20 世 紀, 著 名 的 女 權 主 義 者 西 蒙 娜· 德· 伏 波 娃(1997)在《第二性》中寫道:「男性相信他的身體同世界的關係是直接的、正常的,認為他的認識是客觀的,同時卻認為女人的身體是障礙和禁錮,處在它所特有的東西的重壓之下。亞里士多德曾說,女性之所以是女性,是因為她缺乏了某種特質,我們應該看到,女性的本性先天就有缺陷,因此在折磨著她。聖·托馬斯則說女人是不健全的人,是附屬的人。創世記對此有一個象徵性的說法是,夏娃是用亞當的『一根多餘的肋骨』做成的。」(P9)
而現代性別研究學者肖邵明(2021)則這麼概括女性的發展:「『他者』是女性主義哲學的重要概念,具有歷史的、現實的、社會的意義,是女性的性別認知、體驗、認同過程中繞不過的重要範疇。『他者女性』經過『主體轉向』,呈現了性別的
絕對差異,以及其內涵從不平等到平等,從不自由到自由的發展歷程,明晰了女性的主體地位及其應有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權利。」
無論是西方的女權運動,還是中國女性過去擺脫「三從四德」「裹小腳」「男尊女卑」等極端的傳統,都在經歷一種從社會眼光、男性眼光來審視和評判女性到女性開始確認自己主體性的過程。
然而,要跳出他者的眼光,絕不是容易的事情,這首先需要女性有被理解和被支持的位置。
高級榮格心理分析學者克拉利薩·品卡羅·埃斯蒂斯說:「當我們與本能的心靈失去聯繫時,我們生活在一個半毀滅的狀性女態,女性的自然形象和力量不能完全發展。當一個女人的基本來源被切斷時,她就會被孤立,她的直覺和自然生命周期也會被文化、智力或自我所淹沒——?一個人自己或屬於他人。她的本能和自然的生命周期被文化,智力或自我—一個人自己的或屬於他人的人—所丟失和包含。」(埃斯蒂斯,1992)
有一位女性來訪者跟我描述過一個場景,人到中年的她是一個事業單位的外聘員工,領著不多的薪水。每次家族聚餐,都會被家裡最有聲望的長輩當著一大桌親戚的面批評。沒有人替她說話,她也敢怒不敢言,一方面她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去
反擊,另一方面內心又對「不成功」的自己多了一分厭惡。
是不是一個女性活出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她就可以獲得更多的自我確認,並感覺內心踏實和安全了呢?
有一位在 28 歲就憑藉出色的專業能力做到高管的女性告訴我:「我做到了別人眼裡所謂的優秀,可我內心瞧不起那些拎不清的女性,我對自己女性的性別並不認同,實際上我也瞧不上我自己。我父親也經常諷刺我,別看你現在做領導就有什麼了不起。」
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社會和組織心理學家瑪德琳·海爾曼是性別偏見研究的領軍人之一。他的研究表明,儘管女性在工作中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但她在研究中所看到女性面對的眼光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海爾曼認為:「因為做到職場中最有聲望和地位最高的職位所需要的品質,往往與傳統中所認為的女性該有的特質不符合,所以女性在職場上的很多上進表現本身就是不被鼓勵的。如果女性沒有做好那些傳統認為『女人該做的事』,那她就會被社會
指責,如果他們只做那些傳統認為的『女人該做的事』,他們的價值又很難被完全肯定。」(海爾曼,1995)
海爾曼教授說:「社會或者人們對女性的期待,即『做女人該做的事』,但是當女性真的按照傳統期待的那樣去做了,即使做得很好,很成功,我們也不會像關注男性的成功那樣關注她們的成功,也不會像記住男人那樣準確地記住她們,並把她們
的成功解釋為不是因為她們的能力強,而是也許有人幫助了她們,或者任務比看上去容易。」
這就好比無論你怎麼做,女性都更難得到十分確定的肯定。並且還有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你想要獲得成功和價值,那麼你不夠有女性特質的這一點就會被否定,當然如果你足夠像個傳統女性,那麼你難以發展的個人價值將成為被攻擊的
弱點。
一開始,作為一個女性想要迎合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動力會非常足,我們都會不可避免地先活成「他者」,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很多的不對勁,想要做好的動力開始減退,開始有很多的
內心矛盾和衝突。
比如,你可能會對這些感覺並不陌生:我總是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常常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好的;我有時感覺自己很厲害,有時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我有時想要為自己考慮更多,有時又覺得自己太自私了;
我在關係里總是不被看見,溝通和爭吵也沒用,對關係既失望又無力;
我想要更成功,可又總想退縮和逃避,好多想法都無法實現;
我想要實現自我價值,可又不夠自律,生活懶散,缺乏幹勁;
我知道我應該做得更好,可我又時常痛恨自己,感覺自己很糟糕。
千萬不要覺得這隻是一個「失敗」的女性才有的感覺,這種困境普遍存在於每一位普通女性身上。同時,這些問題不僅存在於我們自己身上,也很大可能存在於我們的母親或孩子身上。
我至少有 80% 的女性來訪者會在第一次諮詢時關注一個問題:我怎麼做才是對的?我應該如何選擇才好?也有至少一半的女性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自我攻擊,要找到攻擊自己的理由太容易了,我們去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