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大腦的超強記憶法 戴昔 978752290670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紡織
NT$40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重塑大腦的超強記憶法
ISBN:9787522906706
出版社:中國紡織
著編譯者:戴昔
頁數:21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863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重塑大腦的超強記憶法》
從認知科學的角度講,記憶包括編碼+保存+提取
綜合運用聲音編碼 視覺編碼 聯想編碼
輔以越多重複 越多聯結 分組合理
就能更容易記住信息並隨時隨地準確可靠地提取信息
並列信息 多層信息 零散信息 單詞文章
只要掌握科學高效的方法,改變大腦記憶的方式
任何類型的信息都可以高效編碼、精準保存並快速提取

內容簡介
記憶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出色的記憶能力讓學習事半功倍,而記憶法是讓記憶更高效的神奇工具。戴昔從大腦中記憶的誕生開始,系統全面地講解了記憶的基礎理論,以及面對不同類型素材的記憶方案,幫助你完成從理解記憶的本質到將記憶法實際應用的蛻變。一個工具的使用,唯有刻意練習直到融會貫通,才能得心應手,而一個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可以幫助你用快的速度走完遠的路。戴昔深耕記憶領域多年,在世界記憶錦標賽上獲得 「世界記憶大師」榮譽稱號,同時從事生命科學科研工作,有著大量記憶法的實踐經驗。現在,她將自己的學習和實踐經驗寫入《重塑大腦的超強記憶法》,希望能給予在記憶中遇到困惑的讀者一些幫助。

作者簡介
戴昔,本名雍丹妮,世界記憶大師,思維導圖管理師,英國記憶公開賽銀牌得主,藥理學碩士。目前從事創新葯研發工作,深耕競技記憶和實用記憶領域近十年,長期致力於高效記憶法在實踐中的探索與實踐。

目錄
上篇 認識我們的大腦
第一章 大腦的功能
第一節 大腦的功能分區
第二節 記憶過程的誕生
第三節 我們為什麼會遺忘
第四節 讓你的大腦更健康
第二章 挖掘大腦的力量
第一節 決策力
第二節 創造力
第三節 注意力
中篇 記憶法的核心理論
第三章 超級記憶術的基礎工具
第一節 像原始人一樣記憶 形象記憶
第二節 給記憶掛上鉤子 組合聯想
第三節 串起記憶的糖葫蘆 故事法
第四節 化繁為簡的利器 歌訣法
第五節 來自未來的腦機介面 繪圖記憶
第六節 圖文結合的思維形象化工具 思維導圖
第四章 無限可能的定樁法
第一節 數字定樁法
第二節 古羅馬的智慧 記憶宮殿法
第三節 尋找自己的樁子 萬物定樁法
下篇 記憶法的進階應用
第五章 歷史知識的記憶
第一節 年代信息的記憶
第二節 簡答題目 並列信息的記憶模型
第三節 應用挑戰 「鴉片戰爭」
第六章 政治知識的記憶
第一節 專業詞語的形象轉化
第二節 論述記憶 多層信息的記憶模型
第三節 應用挑戰 考點知識的記憶應用
第七章 生物知識的記憶
第一節 零散信息的記憶
第二節 應用挑戰 細胞器的分工
第八章 英語單詞的記憶
第一節 英文單詞怎麼記?
第二節 單詞的拆分組合 組塊記憶
第三節 單詞也有偏旁部首 詞根詞綴
第四節 片語記憶
第五節 單詞中的撞臉怪 以熟記新
第九章 長篇文章的記憶
第一節 現代文的記憶
第二節 記憶英語課文
附加篇 世界記憶大師的修鍊之旅
第一節 競技記憶賽事
第二節 我的世界記憶大師之路
第三節 大師後生活
後記

精彩書摘
第二節 給記憶掛上鉤子——組合聯想
什麼是記憶的鉤子?
在上一節中,我們了解了形象記憶。將形象或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圖像,然後將圖像信息留在我們的大腦中,那麼當我們要記憶的信息數量較多而且雜亂的時候,即使很好地轉化為圖像了,也難以將這麼多的信息都整理清楚,這個時候我們要怎麼處理呢?
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給要記憶的內容裝上鉤子,讓它們互相勾連在一起,那麼當提到其中一部分信息時,我們就很容易回憶起與之相連的其他信息了。
這其實並不是一個新奇的發明,我們已經對它很熟悉了。很多時候,記憶常常關聯著情緒。經歷的事情會留下相應的情緒感受,於是情緒也會觸發事件的記憶。因此面對一件事,自我的感受會牽引出曾引發相似感受的事件記憶。比如,一個人如果在幼年時期有過溺水的經歷,就可能留下和水有關的心理創傷,獨自待在稍微大些的水塘邊,心中就感覺特別慌。長大后,如果想要學習游泳,則需要先通過心理治療來克服對水的心理障礙。
當然,我們並不需要將每一個要記憶的信息都和情緒連在一起,只要讓零散的信息點互相之間有所連接,就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很好地幫助我們梳理和記憶各種信息。
讀到這裏,你可能會有疑問:我要背的東西又多又雜,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關係怎麼辦?
的確,有一些內容之間有著邏輯關係,但也有很多內容是互相獨立的。不過,無限的聯想可以將看似沒有相關性的兩個物品組合在一起。組合聯想法,就是將兩個獨立的形象通過某種方式組合在一起,創造出一個新的形象或畫面,同時不影響對原始的兩個形象的回憶。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將介紹幾種組合聯想的策略,幫助你在信息點之間快速建立聯結。
tips情緒與記憶
前文提到,很多事件的回憶和我們的情緒感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聽到一段悲傷的音樂,身處一個陰暗的地方,可能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些讓自己難過的過往。
那麼,如果想些開心的事,是不是也就能讓心情好起來了呢?
就像電影《音樂之聲》中,瑪利亞歌唱的那樣:「穿著配有藍色綢緞腰帶的白色裙子的女孩,雪花落在我的鼻子和睫毛上,銀白色的冬天融化成春天,這些是我最喜歡的幾樣東西。當狗咬傷我,當蜜蜂蜇到我,當我感到悲傷的時候,只要記起我最喜歡的東西,我就感覺不那麼糟糕了。」
#組合聯想的三條策略
(一)萬能的主人公
在動漫《秦時明月》中,墨家有一位叫作班大師的統領,是墨子的後裔。他看起來是個迷迷糊糊的老頭兒,實際上卻是精通非攻機關術的專家,善於發明製作各種機關。班大師幼年時曾因為意外而失去一條手臂,而善於製造各種機關的他給自己造了一條機械手臂!
這條機械手臂可不只是有手臂的形狀,它還是一個隱藏的萬能工具箱,它可以根據需求展現出不同的工具,比如,它可以變出斧子來砍柴,可以伸出小刀來切割,還可以組成鎚子進行擊打。只有想不到的功能,沒有班大師做不出來的工具。
當我們面對兩個獨立的東西,並希望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繫時,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作為主人公,由它做出主動的動作,作用於另一個東西,從而讓兩個形象互相接觸,進而產生相應的結果。而這個主人公所能做出的動作,同樣變化萬千。
比如,「鉛筆」和「白紙」,兩個都是我們很熟悉的東西,如何聯結它們呢?我們很容易想到,一支鉛筆在白紙上寫字。那麼如果把這支鉛筆的能力想象得豐富一些,產生的聯想會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呢?比如,一支鉛筆戳向白紙,戳出了一個洞;或者,把這支鉛筆的筆尖看作像裁紙刀一樣鋒利,在白紙上劃出各種形狀。
以上是以「鉛筆」為主人公做出的動作,其實我們也可以調換一下,讓「白紙」主動做出動作,可能會產生很不一樣的結果。我們能觀察到,白紙是一個很薄、質地比較柔軟的東西,由此很容易做一些聯想。比如,白紙將鉛筆捲起來,這就是一個很生動自然的聯想。同樣地,如果我們賦予白紙更多的能力和特質呢?比如,我們想象出一張很硬的白紙,它就像刀片一樣堅硬而鋒利,一下子把鉛筆切成了兩段。運用上一章節講到的動態形象的想象,將這個過程想象出來,是不是一個很有趣的畫面呢?
有人說,我能想象出來的動作有限,想象了白紙切斷了鉛筆,遇到「白紙」和「鋼筆」這兩個詞的時候,也總想著用白紙切開了鋼筆,回憶的時候很容易混淆鉛筆和鋼筆這兩個詞,這該怎麼辦呢?
首先,想象力是無限的,時刻相信自己會靈感迸發,可以做出各種新奇的設定。如果剛剛做了「白紙」和「鉛筆」的聯想,面對鋼筆時,可以試著為白紙賦予一些不同的特質,想象一些其他的動作。其次,從技巧上來說,當我們想象一個東西做出主動動作時,對於不同的被動接受動作者,最好設想出不同的結果。比如,「白紙」切斷了「鉛筆」,斷面露出了鉛芯,那麼相應地,當「白紙」切斷「鋼筆」時,不同的結果就是鋼筆裏面的墨水流出來了。
(二)移花接木
在電影《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在黑魔法防禦術課上,盧平教授教大家如何對付博格特。博格特會變成你內心最害怕的東西,而戰勝它的辦法則是大笑。盧平教授讓小巫師們在說出咒語的同時,嘗試為眼前恐懼的東西想象出一種最好笑的變化。
課堂中有一個學生名叫納威·隆巴頓,是一個十分害羞靦腆的男孩。當盧平教授問他最害怕什麼的時候,他十分小聲地回答道:「斯內普教授。」引得眾人一陣鬨笑。
盧平教授笑著點了點頭,問起納威是不是和奶奶一起生活,而後笑著說,他想讓納威仔細回憶一下,然後告訴大家他奶奶平常會穿什麼衣服。納威看起來有些吃驚,接著說起奶奶總是戴同樣的帽子,那種高高的、有動物標本的帽子,穿一件綠色的長長的衣服,有時還圍著一條狐狸皮圍巾。
「還有手袋是不是?」盧平教授鼓勵他說下去。納威點了點頭,說奶奶會帶著一個紅色的大手袋。盧平教授問道:「你可以把這些衣服描述得很詳細。納威,你能在腦子裡看見這些衣服嗎?」他附在害羞的納威的耳邊,小聲幫他出了一個主意:「讓你最害怕的斯內普教授穿上你奶奶的衣服。」
隨後,盧平教授放出了博格特。博格特果然變成了一臉嚴肅的「斯內普」教授,氣勢洶洶地走了過來,雙目炯炯地注視著納威。
納威一步步往後退,舉起魔杖尖叫著說出咒語。隨著一陣雜訊,「斯內普」教授好像絆了一下,他的穿著突然變成了一件長長的、?著花邊的女服,頭戴高帽,帽頂上有個老雕標本,手裡還晃蕩著一個巨大的猩紅色手袋。全班哄然大笑。
面對兩個完全獨立的形象,我們可以使用這樣移花接木的方式將它們組合在一起。放棄每個形象各自的部分特點,但剩餘的部分足以讓我們完成對原來整體形象的還原。將兩個保留部分特點的形象融合,形成一個新的、獨一無二的形象,完成移花接木式的組合聯想。
比如,「海豚」和「檯燈」,對這兩個詞做一次移花接木式的組合,你會想到什麼呢?
我們可以先觀察一下這兩個形象。「海豚」是一種動物,日常生活中常常通過它的外形來分辨;「檯燈」則是一種常用的電器,最大的特點是接上電源就可以發出亮光。那麼我們對這兩個形象進行一次融合,設想一個這樣的形象:一個海豚形狀的東西,裏面裝有一隻燈泡。海豚的尾巴連接著電源,接上電后,「海豚」就發出了亮光。
在想象的過程中,儘可能清晰地看見形象變化前後的樣子,會更有助於長期記憶的形成。就像盧平教授在放出博格特之前,特意幫助納威仔細地回憶奶奶穿著打扮的細節,並詢問納威,他是否能在腦子裡看見這些衣服。那麼我們在記憶的時候,也可以問一下自己,有沒有打開心靈之眼,是否真的在腦海中看見了我們要想象的東西。
此外,在練習的初期,想象聯結髮生的時候,可以盡量保留變化的過程,就像電影的慢鏡頭一樣,看著兩個物體開始接觸,逐漸融合,最後變成新的形象,這樣會更有助於記憶。

前言/序言
我是戴昔,從事生命科學相關的研究工作。我是一個競技記憶運動愛好者,在2017年第26屆世界記憶錦標賽上,我獲得了世界記憶大師的榮譽。同時我也是實用記憶的長期踐行者,一直在嘗試把各種記憶法應用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初識記憶法,我還是一個在校學生,偶然間了解到記憶法的魔力,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除了參与世界記憶錦標賽這樣的競技記憶賽事,我也一直在對記憶法的實踐應用做著各種嘗試,從理化知識,到文學信息,再到語言學習,感受著它的強大,也摸得到它的邊界。就這樣年復一年,記憶法伴隨我從學校走向社會,幾乎已經融入了我的血液。
科研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新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學習力的重要性,而記憶,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記憶法有著無限可能,只是很多愛好者常常困惑于如何將它轉變為真正屬於自己的工具。寫下這本書,就是想將自己近十年記憶法學習和應用的經驗分享給你們,希望我的心得感受,可以幫助到你。
2023年2月28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