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簡史-從1979到1993 林軍 岑峰 97871156160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人民郵電
NT$63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人工智能簡史-從1979到1993
ISBN:9787115616012
出版社:人民郵電
著編譯者:林軍 岑峰
叢書名:中國人工智能簡史
頁數:35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908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1 人工智慧相關領域企業管理者和從業者; 2 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尤其是相關院系學生; 3 關注中國科技發展的大眾讀者。
高文院士、李國傑院士、戴瓊海院士作序推薦
張鈸 沈向洋 楊強 張正友 張建鋒 王海峰 王小川聯名推薦
首部中國人工智慧40餘年發展歷程全景之作
全面、系統、深度梳理中國人工智慧發展領域的重要人物、關鍵技術、里程碑事件
細緻呈現老中青三代科學家接力向前、不斷突破的生動故事
從中國人工智慧的起點出發,釐清脈絡,看見未來

內容簡介
本系列圖書全面講述中國人工智慧 40 多年的發展史,幾乎覆蓋了中國人工智慧學科的所有領域,包括中國人工智慧研究的起源、各個分支在中國的發展情況、當下與產業相結合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等。以宏觀的視野和生動的語言,對中國人工智慧領域進行了全面回顧和深度剖析。
作者團隊深入採訪了全國十余所主要高校、中科院多個研究所老中青三代人工智慧研究者,重點介紹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傑出的科學家,以及他們創造非凡成果的有趣故事。
本書為該系列第一卷,梳理了自 1979 年至 1993 年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初期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用輕鬆而真誠的筆觸,講述了為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尋路的奠基者,並介紹了重要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帶領讀者深入了解中國人工智慧發展早期鮮為人知的歷史。
本書供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者、從業者和相關專業的大學師生閱讀。

作者簡介
林軍
中國垂直科技媒體第一人,雷鋒網創始人、執行董事長。
IT第一中文網站天極網創始人、總編輯,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創業者,記者生涯中曾任《電腦報》北京新聞中心主任和《知識經濟》常務副總編等職,是中國資深網際網路觀察家之一。長期致力於中國網際網路史和中國高科技史的梳理和寫作,著有《沸騰十五年》《沸騰新十年》等。
岑峰
雷鋒網聯合創始人、總編輯。
長期專註于移動網際網路、智能硬體與人工智慧領域,著有《Tables:改變中國網際網路未來的六大力量》《李開復:從心選擇的智慧》等。

精彩書評
在新一輪人工智慧浪潮中,中國已經有了與世界同步發展的實力,以古鑒今,本書對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的總結和梳理恰當其時,有助於新時代的人工智慧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人工智慧的發展規律,同時可以讓前人的積累成為代代相傳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高文 鵬城實

目錄
推薦序一(高文院士)
推薦序二(李國傑院士)
推薦序三(戴瓊海院士)
第 1 章 1979 年 :符號主義與數學家 001
1 1 吳文俊推開了中國人工智慧走向世界的大門 002
1 2 從中國古代數學思想的機械化到「吳方法」 005
1 3 數學機械化學派 012
1 4 王湘浩和吉林大學 016
1 5 中國的「達特茅斯會議」 019
附 1 :中國人工智慧學者與 IJCAI 1979 025
第 2 章 1980 年 :人工智慧研究班與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的籌備 029
2 1 在長春舉辦的人工智慧研究班 030
2 2 渠川璐登高一呼,李家治長袖善舞 033
2 3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的人選 038
2 4 農村包圍城市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成立 044
2 5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成立 047
第 3 章 1981 年 :模式識別風起與信息科學金三角 051
3 1 ICPR 邁阿密風暴和傅門八君子 053
3 2 常迵和國際模式識別協會 060
3 3 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 063
3 4 信息科學「金三角」 070
第 4 章 1982 年 :專家系統的井噴 073
4 1 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慧專業學組成立 074
4 2 專家系統、知識工程與大系統理論 080
4 3 肖開美和 VLDB 華人群星 085
4 4 OKBMS 與天馬 088
第 5 章 1983 年 :計算理論的春天和計算語言學興起 091
5 1 馬希文與計算語言學 092
5 2 北京大學的數理邏輯與計算理論 098
5 3 計算理論的春天 102
5 4 計算語言學開枝散葉 106
5 5 機器翻譯的早期發展 108
第 6 章 1984 年 :計算機視覺青出於藍 113
6 1 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 114
6 2 施增瑋和「交大系」 120
6 3 馬爾的《視覺計算理論》在中國的傳播 124
6 4 留法計算機視覺「三劍客」 129
6 5 計算機視覺與其他研究的早期融合 134
第 7 章 1985 年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的F4 139
7 1 百廢待興,清華大學發力研究人工智慧 140
7 2 海外交流,計算機系勢頭兇猛 143
7 3 智能機器人實驗室成立 148
7 4 三系合力,籌建人智所 154
第 8 章 1986 年 :第五代計算機歸來,上馬智能計算機 159
8 1 新一代計算機的抉擇 160
8 2 「863-306」主題的啟動 164
8 3 1988 第五代計算機系統會議上的小心求證 170
8 4 李國傑入局 173
第 9 章 1987 年 :機器人的曲折向前 179
9 1 「七五」機械手開局 180
9 2 海人一號 184
9 3 七劍下天山 :「863 計劃」機器人專項啟動 187
9 4 從智能化跟蹤到工業化落地 191
第 10 章 1988 年 :聲圖文組合拳讓哈工大獨佔鰲頭 199
10 1 李生、王曉龍與微軟亞洲研究院 200
10 2 王開鑄和「聲圖文」組合拳幫助哈工大登頂 204
10 3 建設計算機博士點,李仲榮託孤高文 208
第 11 章 1989 年 :智能語音的承前啟後 217
11 1 語音識別 :聲學研究所「開山立派」 218
11 2 語音合成 :語言學家與計算機學家的攜手 224
11 3 王作英向左,李開復向右 230
11 4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接過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的大旗 234
第 12 章 1990 年 :從中文信息到自然語言處理 239
12 1 中文信息學會 240
12 2 中文分詞 245
12 3 ACL 249
第 13 章 1991 年 :人工神經網路 255
13 1 人工智慧已死,神經網路萬歲 257
13 2 從信號處理到其他分支 262
13 3 助推中文模式識別,神經網路找到第一個落腳點 267
13 4 中國神經網路委員會 272
第 14 章 1992 年:「人工智慧理論危機」中的新希望 279
14 1 新一代青年研究者登上舞台,大爭論開場 281
14 2 1991 年 IJCAI 上中國學者的聚會 284
14 3 智能中心 :年輕人才的特區 289
14 4 人工智慧暑期班 :中國人工智慧國際化起步 293
第 15 章 1993 年:306 漸入佳境 297
15 1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曙光一號」問世 298
15 2 智能介面302
15 3 機器翻譯306
15 4 863-306:中國人工智慧的搖籃 309
大事記(1979~1993) 313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