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8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環境法的法權結構理論 ISBN:9787100164702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史玉成 著 頁數:388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088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史玉成著的《環境法的法權結構理論》從經驗和事實出發,提出了「環境法的法權」這一命題。應對「權利義務法理學」路徑在環境法學領域存在著統合力不足、缺少普遍解釋力的局限性,本書以環境法法權的規範建構作為的核心範疇研究。運用法益分析、規範分析及類型化方法,把環境權利和環境權力置於統一的法權結構體系中,試圖打通曆來研究者因各自為政而呈現理論割裂和碎片化,為諸類環境權利、環境權力的體系化與分層建構、均衡配置提出了一種全景圖式,以求建立符合學科本質特點的環境法學核心範疇。 本書集結作者20年研習環境法的思考與探索,其法權結構理論,關注權利與權力,講求公法與私法的配置均衡,是一部頗具心力的著作。作者簡介 史玉成,1970年出生,甘肅靈台人,法學博士。甘肅政法學院二級教授、碩士生導師,學術期刊部主任、主編。兼任中國法學會環境與資源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學分會副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常務理事,甘肅省委法律顧問、甘肅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甘肅省人民政府法律諮詢專家等。 以環境與資源法基礎理論為主要研究方向,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在《中國法學》《法學家》《法商研究》《政法論壇》等法學核心期刊發表20多篇。出版專著《環境法的理念更新與制度重構》《排污權交易法律制度研究》《和諧視野下西部區域法制創新若干問題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社科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10餘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飛天學者特聘教授」等。目錄 導論一、研究的緣起 二、研究的主題 三、研究旨趣和意義 (一)實現環境權利與環境權力的良性互動 (二)實現環境權利的體系化建構 (三)實現環境權力的合理配置 (四)為環境多元治理奠定製度基礎 四、進路與方法 第一章 環境法法權的概念證成與法權結構 第一節 環境法學核心範疇主要觀點的分析 一、環境權利說:一種理想圖景的言說 二、環境義務說:現實難以關照未來 三、環境利益說:路徑引導意義下制度建構的不足 第二節 環境法學的核心範疇:環境法法權 一、「法權中心主義」與環境法法權概念 二、「環境法法權」作為環境法學核心範疇的理論證成 第三節 環境法的法權結構 一、法益理論的源流與辨識 二、引入法益分析方法 三、環境法法權的基本架構 第二章 環境法法權的邏輯基礎:環境利益 第一節 環境利益概念的法學界定 一、環境利益概念諸說的反思 二、環境利益概念的法學蘊涵 第二節 環境利益結構的法學型塑 一、環境利益的價值屬性 二、環境利益的基本類型界分 三、資源利益的法學構造 四、生態利益的法學構造 第三節 環境利益的增益減損原理 一、環境利益的正向生成:「環境善」 (一)自然稟賦的環境利益 (二)人工創造的環境利益 二、環境利益的負向減損:「環境惡」 (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二)環境風險 第四節 環境利益的法律表達機制 一、以環境權利為核心的權利義務機制 二、以環境權力為核心的「職權職責」機制 第三章 環境權利的體系架構 第一節 環境權利的正當性 一、自然法中的環境倫理權利 二、環境正義的環境法表達 第四章 環境權力的運行邏輯 第五章 環境法法權的實然配置 第六章 環境法法權的規範建構 結語:在多元合作共治中走向「環境善治」 參考文獻 附錄:主要法律規範表 後記 附圖表 目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