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學史講演錄 (第一卷)-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 張祥龍 著 978710017612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43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9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儒家哲學史講演錄 (第一卷)-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
ISBN:9787100176125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張祥龍 著
叢書名:中大哲學文庫
頁數:317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078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張祥龍通過現象學的方法,以禮、樂和親親為出發點,對孔子的思想、生平做了系統的重新闡釋。該書既是現象學中國化的重要成果,也開啟了中國古典哲學進入現代哲學話語的新可能。

作者簡介

張祥龍,山東大學哲社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退休教授。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92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哲學系博士學位。曾擔任國際中西哲學比較學會會長、北大現象學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外國哲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主要著作有《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海德格爾傳》、《從現象學到孔夫子》、《思想避難:全球化中的中國古代哲理》、《孔子的現象學闡釋九講》、《先秦儒家哲學九講》、《拒秦興漢和應對佛教的儒家哲學》、《復見天地心——儒家再臨的蘊意與道路》等。

目錄

開篇辭
第一篇 孔子的生平與聖人性
第一講 孔子的出生與少年時代
第一節 孔子的出生與少年時代面臨的問題:父母「野合」之非禮
第二節 孔子如何「志於學」?——「禮」對於孔子的人生急迫性
第三節 中外聖人的誕生及早年情狀之比較
第二講 孔子的成立與悟道
第一節 「三十而立」的含義
第二節 「問學」之禮-理
第三節 教學
第四節 春秋格局
第五節 聞《韶》大悟
第三講 孔子的從政與晚年
第一節 孔子「從政」的問題:今古文經學之爭
第二節 渴望從政與承擔天命
第三節 從政經歷
第四節 周遊列國
第五節 晚年
第二篇 孔子哲理的源頭:樂作與詩興
第四講 樂與興:風起雲湧時
第一節 孔子對「樂」的哲理解釋
第二節 原本的「樂」為何必是善的、道德的?
第三節 《詩》與樂的關聯:興
第五講 「興」打開的語言和領會境域
第一節 孔子所說的兩種「言」
第二節 詩言的功能
第三節 以詩事君、事父
第四節 詩-思無邪
第五節 《關雎》之興
第六節 王國維詩論與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詩論》
第六講 詩樂為什麼更可理解?——西方哲學家們的有關學說及對詩本性的探討
第一節 柏拉圖的詩歌觀、語音觀及其迷狂說
第二節 與孔子詩樂迷狂觀的對比
第三節 黑格爾的音樂觀與詩論
第四節 叔本華和尼採的音樂觀:語音本身的思想性
第五節 維特根斯坦的音樂觀和語言觀
第三篇 孔子哲理的成立:禮、仁、政
第七講 立於禮樂:儒家的實際生活形態
第一節 禮與詩樂的關係:正名
第二節 禮的源頭:親子之愛
第八講 親子之愛——慈與孝——的時間分析
第一節 親子關係的原本居中性、不確定性和「克羅馬儂人」之人性
第二節 時間性與意義
第三節 意義機制
第四節 意義機制中的「死」與「生」
第五節 親子關係的時間性
第六節 結語
第九講 成於天樂:孔子的仁道與仁政
第一節 仁愛與親子之仁
第二節 列維納斯對「父子」關係的闡述
第三節 仁的艱難與可能:親人異於他人
第四節 破解「黑洞」之「光」
第五節 君子:從親子到仁人的藝-術化人生形態
第六節 仁:親藝化和藝親化
第七節 仁政與政仁
主要引用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