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00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明清律典與條例 (修訂版) ISBN:978710018027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蘇亦工 著 叢書名:律例叢刊 頁數:534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096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圍繞律典和條例的構造、功能及適用原則等問題對明清律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系統性地探討。首先從概念和體系入手,對涉及我國傳統法律價值觀的若干概念作了闡釋並粗線條地勾勒出明清發源體系地宏觀框架。接下來對律例的修定、體例、版本、律例關係及實用狀況作了詳盡的描述和分析。最後透過晚清以來西法東漸所造成的思想震動和制度變遷,探討了傳統律典的崩解過程及其影響。作者簡介 蘇亦工,男,天津市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2000年)、北京大學法學碩士(1987年)、河北師範學院歷史學學士(1984年),現任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自1987年8月迄今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和清華大學法學院從事中國法律史、法律文化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93年8月至1995年10月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法學院、2001年8月至2002年8月于韓國首爾國立大學法學院、2003年7月于澳洲國立大學法學院從事訪問研究,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在瑞士弗萊堡大學聯邦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還曾於1997年至2006年間五度赴香港大學法學院從事香港法律史研究。著作主要有《天下歸仁:儒家文化與法》(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中法西用——中國傳統法律及習慣在香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初版、2007年再版)、《明清律典與條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中國近代警察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並有譯著《法律現代主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古籍整理《歷代判例判牘》第9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等。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國學研究》、香港《21世紀》雜誌及Hong Kong Law Journal、韓國《法史學研究》、eTUDES CHINOISES等海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七十余篇。目錄 修訂版自序初版引言 緒篇 概說 第一章 明清法律淵源體系(上) 第一節 明清法律淵源的名稱 第二節 民事法源與習慣法 第三節 刑事法源 第二章 明清法律淵源體系(下) 第一節 行政法源 第二節 邊疆部族立法 上篇 律典 第三章 明律的制定及其體例創新 第一節 明律制定的過程 第二節 明律的體例創新 第四章 清律的制定和頒布 第一節 明律之因革 第二節 順治律的頒布 第三節 雍、乾律的制定 第五章 順治律的施行 第一節 清律之依違 第二節 「國制」與「法制」之爭 第三節 「籍沒」刑之冤濫 第六章 順治律的版本 第一節 順治律的搜覓 第二節 「沈跋本」的發現 第三節 諸種「順治律」刻本的比較 第四節 順康間的修補律例 第五節 逃人法入律的時間 第六節 順治律原刻本的存疑 中篇 律例 第七章 律典的地位和優越性 第一節 律典的繼承性和穩定性 第二節 律典的概括性 第八章 明清兩代的修例 第一節 明代的修例 第二節 康熙朝《刑部現行則例》 第三節 清代修例的定期化和制度化 第九章 條例的性質和作用 第一節 條例、判例與判例法 第二節 條例的具體和針對性 第三節 條例的靈活性和變通精神 第十章 律例關係辨析 第一節 爭議的由來 第二節 律例關係的兩種表現 下篇 律例實用舉隅 第十一章 從八議制度的沿革看明清律典的變化 第一節 八議制度的沿革及其類型 第二節 明清八議制度的存廢 第十二章 從婚姻家庭關係看律例在司法實踐中的地位及其運用 第一節 律典對傳統禮教的捍衛 第二節 「情理」在「州縣自理」案件中的運用 第三節 條例的順應民情 第十三章 「光棍例」之由來及其立法瑕疵 第一節 「光棍例」之所指 第二節 「光棍例」淵源考索 第三節 順治十三年事例來源之推測 第四節 「光棍」含義之演變 第五節 「光棍例」立法瑕疵試析 第六節 小結 余篇 律典傳統的崩解 第十四章 沈家本與中國傳統律典的終結 第一節 清末法律改革評價中的悖論 第二節 清末修律的後果 第三節 清末法律改革的主持人 第四節 清末修律的指導思想 第五節 小結 徵引文獻 圖表索引 初版後記 修訂版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