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 (上下冊) 9787100167536 (德)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 著 (德)E.蒂森 選編 李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84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8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 (上下冊)
ISBN:978710016753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德)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 著 (德)E.蒂森 選編 李岩
叢書名: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16輯
頁數:82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040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 (上下冊) 787100167536 (德)費迪南德.馮.李希霍芬 著 (德)E.蒂森 選編 李岩
分類:歷史

絲綢之路首倡者——李希霍芬的中國旅行日記

讀者對象:歷史愛好者、研究者;旅行者; 一帶一路關注者

作者簡介
李希霍芬,德國地理、地質學家,歷任柏林國際地理學會會長、柏林大學校長,曾長期在波恩和萊比錫大學擔任地理學教授,一生出版了將近200部地質地理學著作,其中對中國的地質考察和研究是其重要的學術成果。李希霍芬於1868年9月開始在中國進行了歷時四年之久的地理地質考察,足跡遍布中國13個行省,搜集了大量的經濟軍事情報。回國后,李希霍芬先後出版了五卷《中國——親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為依據的研究》,在歐洲地理學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他最早提出了中國黃土的風成理論,並且對中國造山運動所引起的構造變形進行了獨到的研究。李希霍芬的研究成果對近代中國地質、地理學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蒂森,李希霍芬的學生,《李希霍芬中國旅行日記》由其根據李希霍芬身後遺留的在中國進行考察時的日記、手稿以及數量眾多的私人信件編輯整理而成,出版於1907年。與其學術著作《中國》不同的是,本書更多地記錄了李希霍芬在中國進行七次考察時的所見所聞和個人經歷,是一本生動的旅行日記。其內容豐富,包含了李希霍芬對中國山脈、地質結構、氣候、人口、經濟、文化以及殖民情況的介紹;語言通俗,為讀者了解當時中國的面貌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李希霍芬在日記中對旅行中的水路交通、各地的物產、人們生活狀況、太平天國運動造成影響、罌粟的種植情況等等作出了細緻精確的描述。將該書翻譯成中文,首先對於全面客觀地認識李希霍芬在中國的考察提供了依據,其次為地理地質學界對李希霍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資料,更為清史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著名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中國旅行時的日記,還包括部分手稿和一些私人信件(主要是給父母的),在李希霍芬先生去世后,由其學生整理而成。原書於1907年出版。 本書除了詳細記載了李希霍芬在中國考察時的科研成果之外,也記錄了他在中國的旅行見聞、經歷、感受,以及對中國城市、農村、交通、風土人情的評價。日記中不時出現他為了實現科研目標,與中國官民溝通過程中使用的種種有趣手段,讓人忍俊不禁;還有他總充滿自豪地講述他是如何實現「精緻奢侈」的歐式旅途生活的,讓人對他的考察之旅充滿艷羡;最重要的一點是,年輕讀者在跟隨李希霍芬「走完」中國之旅后,能夠從他身上學到真正的科學精神和科研手段,這才是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雖然李希霍芬想要客觀地介紹實際情況,盡量避免用華麗的詞句描繪自己的旅行體驗和冒險經歷,但這仍不失為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旅行日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