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劇藝社演出史論 吳彬 著 978710016608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47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9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華劇藝社演出史論
ISBN:978710016608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吳彬 著
頁數:409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168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華劇藝社(「中藝」)是抗戰時期出現的著名劇團。它先後活動於重慶、成都、武漢和上海等地,存在時間達六年之久,演齣劇目三十多部,演出次數八十多次。中藝的存在,對於中國話劇的發展意義重大。本書以職業化演劇運動為背景,分別從聚散因緣、生存機制、劇目建設、演出方式和舞台藝術五個方面進行論述,為話劇社團研究構建了一個基本的學術模型。

作者簡介

吳彬,男,河南許昌人,南京大學博士,師從馬俊山教授。現任教於安慶師範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戲劇、地方戲,兼做戲曲劇本創作。

目錄

序言 從中華劇藝社看話劇轉型的困境與出路馬俊山
引言 黃金時代:輝煌與磨難
第一章 聚散因緣:演劇職業化與劇團社會化
第一節 職業化演劇的需要和皖南事變的推動
第二節 劇社內部關係的維繫:志同道合與同業同團
第三節 劇場荒:捐稅重、電影回潮和地方戲興盛
第四節 人事糾紛:團員流失與領導階層的分化
第二章 生存機制:企業模式與市場運作
第一節 內部組織與管理
第二節 藉助傳媒造勢
第三節 破除明星制
第三章 劇目建設:多重力量交錯
第一節 劇本荒與政府監控
第二節 市儈風與募捐演出
第三節 編劇隊伍與市民導向
第四節 商業演出與藝術實驗
第四章 演出方式:「連演」與「聯演」
第一節 實行連演制
第二節 聯合演出
第五章 舞台藝術:民族性的探求
第一節 斯坦尼體系的實踐
第二節 風格化的藝術追求
第三節 話劇民族化與舞台藝術的成熟
結語
附錄一:中華劇藝社活動年表(1941-1947年)
附錄二:中華劇藝社歷次公演劇目(1941-1947年)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