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美學史 (全兩冊) 祁志祥 著 978710015995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76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803*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現當代美學史 (全兩冊)
ISBN:978710015995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祁志祥 著
叢書名: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頁數:64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071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中國現當代美學史(上下)》是作者祁志祥《中國美學通史》(至「五四」時期)的續篇。 中國現當代美學史是古代美學向現代美學的轉型史,也是西方美學與中國美學的化合史。本書以「美是有價值的樂感對象」為理論指導和對話依據,以超功利的形式美和有價值的內涵美為視角,以美學原理與藝術概論為抓手,考察美學學科在中國現當代的歷史演變。 本書指出,近代是中國現代美學思想的奠基時期,「五四」前後是現代美學學科的誕生時期,1928年「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論爭至1948年是從主觀論美學走向唯物論美學的時期,50年代末是中國化美學學派的創立與馬克思主義美學主導地位的確立時期,八九十年代是實踐美學原理的定型與突破時期,21世紀以來是美學的解構與重構時期。在六種分期的邏輯把握下,本書選取了代表性的人物或著作加以實證研究和客觀評述。

目錄


導論:中國現當代美學史的整體走向與時代分期
上編 近代:古代美學向現代美學轉型的過渡
第一章 近代:中國現代美學學科的奠基階段
第一節 章炳麟《文學總略》對美文學觀念的阻擊
一、「榷論文學,以文字為準,不以?彰為準」
二、「學說以啟人思,文辭以增人感」的反思
第二節 美文學概念的出現與小說美論
一、眾聲喧嘩:「文學則屬於美之一部分」
二、黃人:「小說者,文學之傾於美的方面之一種」
三、夏曾佑:「小說之所樂,與飲食、男女鼎足而三」
四、徐念慈:小說之美的情感性、理想性、形象性特徵
五、狄葆賢:「小說為文學之最上乘」
第三節 王國維:中國美學古今轉換的標誌
一、美學起點:「人生苦痛」說
二、關之本質:「快樂無利害」說
三、關之形態:「人間嗜好」說
四、文學特徵觀:「情感」與「想象」
五、詞曲美學觀:「意境」說
六、小說美學觀:悲劇解脫與典型塑造
七、美之價值:「無用」「獨立」說
第四節 美的價值觀念的顛覆性變化
一、崇尚「革命」,讚美「革命」
二、崇尚「民權」,反對「皇權」
三、崇尚「平等」,反對「綱常」
四、崇尚「自由」,反對「專制」
五、崇尚「個體」,兼顧「群體」
第五節 康有為的美學追求:去苦求樂,雄肆唯情
一、《大同書》:「求樂免苦」的人生美學追求
二、雄肆唯情的藝術美學宗尚
第六節 梁啟超:探討美的內涵及規律,為政治改良服務
一、三界革命:以關文學樣式為政治改良服務
二、「關的作用,不外令自己或別人起快感」
三、「文學的本質和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趣味』」
四、關的本質或根源:心、物二元互補論
五、對悲壯美、崇高關的推崇
中編 現代:美學學科的登場與演變
第二章 「五四」前後:有美有學的美學學科的誕生
第一節 現代美學學科的誕生
一、蔡元培:關學學科誕生的助產士
二、蕭公弼:現代關學學科體系的奠基人
三、呂激《關學概論》:「價值一生命」關學學說的建構
四、范壽康《美學概論》:價值美學的重申與發展
五、陳望道《關學概論》:美的哲學探討
六、李石岑等人《美育之原理》:美育原理的初步建設
第二節 藝術哲學:美學學科的文藝學建設
一、黃懺華《美術概論》:空間藝術概論
二、徐慶譽《美的哲學》:美的藝術哲學
三、徐蔚南:「藝術哲學」概念的提出
四、本時期《文學概論》概述
第三節 「五四」文學革命鞏固的新價值取向
一、陳獨秀:「新道德」與「文學革命」
二、胡適:文學形式的改良與內容的革命
三、周作人:「人的文學」與「個性的文學」
四、魯迅早期:文學的有用之用與無用之用
第三章 1928年至1948年:從主觀論美學走向客觀論美學
第一節 從價值論到經驗論:美學研究的主觀論傾向
一、李安宅《美學》:價值論關學的重申和建設
二、朱光潛:關感經驗和美本質分析
三、黎舒里:美是一種「動人力量」「表意形式」
四、宗白華「意境」說:對朱光潛「意象」說的繼承與改造
五、傅統先《美學綱要》:朱光潛美學思想的發揮
第二節 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的價值轉向
一、「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
二、從「資產階級革命」到「無產階級革命」
三、從「人道主義」到「馬克思主義」
四、從「人性論」到「階級論」,從「人的文學」到「無產文學」
五、從「唯心論」到「唯物論」,從「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
六、從「個人主義」到「集體主義」,從「個性文學」到「人民文學」
七、從「自由」到「遵命」,從「藝術自律」論到「革命工具」論
第三節 新美學學說的崛起:以唯物主義美學為代表
一、柯仲平的《革命與藝術》:「革命」美學旗幟的樹立
二、後期魯迅:「無產文學」與「革命文學」的倡導
三、胡秋原:「革命美學」學說的完善和「唯物史觀美學」觀的提出
四、金公亮的《關學原論》:客觀主義關學的先聲
五、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文藝界新的關學綱領
六、周揚《馬克思主義與文藝》:毛澤東文藝思想的宣傳與發展
七、蔡儀《新藝術論》與《新美學》:關在客觀典型說的提出
第四節 藝術哲學的建設
一、錢歌川《文藝概論》:文藝基本特徵及其門類藝術特徵認識的深化
二、俞寄凡《藝術概論》等:客觀的狹義的造形藝術美論及人體美論
三、向培良《藝術通論》:「藝術是情緒之物質底形式」
四、梁實秋《文學的美》:關在文學中的地位
五、本時期的《文學概論》:以藝術自律為他律服務
下編 當代:中國美學的自我創構、定型與新變
第四章 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化美學學派的誕生和馬克思主義美學主導地位的確立
第一節 美學大討論的鋪墊和展開
一、前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