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閩北方言韻書手抄本音系研究 (精) 馬重奇 著 978710007351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99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404*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明清閩北方言韻書手抄本音系研究 (精)
ISBN:978710007351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馬重奇 著
叢書名: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頁數:704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230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由馬重奇所著的《明清閩北方言韻書手抄本音系研究(精)》對明正德本和清光緒本這兩個本子作了系統的整理與研究,並通過深入的歷史比較,探索五百年來福建閩北政和方言語音的演變歷史。因此,本書稿的研究成果,填補了閩語方音史研究的空白,對於閩語語音史研究,漢語語音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社會價值。本書材料詳盡,分析透徹,條理清楚,是一部滲透著研究者專業功力的學術精品。

作者簡介

馬重奇,1949年6月出生,福建省漳州市人,福建省優秀專家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福建師範大學研究生處處長、校語言研究所所長、校閩台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言文字學博士點學科帶頭人、福建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先後被教育部聘為全國教育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和全國專業技術委員會漢語拼音與拼音分技術委員會委員,被人事部聘為中國博士后科研基金評審專家,還任中國語言學會理事等職。此外,還兼任《中國語言學年鑒》等編委。馬重奇教授主要從事漢語音韻與方言音韻的教學與研究,科研成果卓著。先後出版學術著作10部,論文80餘篇;獲省部級學術獎勵6項,獲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等。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福建閩北地區的歷史概況
第二節 福建閩北地區的地理概況
第三節 福建閩北地區的方言概況
上編 明本《六音字典》研究
第一章 明本《六音字典》作者、成書時間及其音系性質
第一節 明本《六音字典》作者及其成書時間
第二節 明本《六音字典》聲母系統及其擬音
第三節 明本《六音字典》韻母系統及其擬音
第四節 明本《六音字典》聲調系統及其討論
第五節 結論
第二章 明本《六音字典》「十五音」來源考
第一節 「立」母考
第二節 「比」母考
第三節 「求」母考
第四節 「氣」母考
第五節 「中」母考
第六節 「片」母考
第七節 「土」母考
第八節 「全」母考
第九節 「人」母考
第十節 「生」母考
第十一節 「又」母考
第十二節 「名」母考
第十三節 「言」母考
第十四節 「出」母考
第十五節 「向」母考
第十六節 結論
第三章 《廣韻》聲母與明本《六音字典》「十五音」對應的歷史層次
第一節 中古唇音與明本《六音字典》「十五音」對應研究
第二節 中古舌音與明本《六音字典》「十五音」對應研究
第三節 中古牙音與明本《六音字典》「十五音」對應研究
第四節 中古齒音與明本《六音字典》「十五音」對應研究
第五節 中古喉音與明本《六音字典》「十五音」對應研究
第六節 中古半舌半齒音與明本《六音字典》「十五音」對應研究
第七節 結論
第四章 明本《六音字典》陽聲韻的歷史層次研究
第一節 《六音字典》陽聲韻字與《廣韻》陽聲韻字對應比較研究
第二節 《廣韻》陰聲韻字在《六音字典》裹讀作陽聲韻字
第三節 《廣韻》人聲韻字在《六音字典》裹讀作陽聲韻字
第四節 結論
第五章 明本《六音字典》入聲韻的歷史層次研究
第一節 《六音字典》人聲韻字與《廣韻》入聲韻字對應比較研究
第二節 《廣韻》陰聲韻字在《六音字典》裹讀作入聲韻字
第三節 《廣韻》陽聲韻字在《六音字典》裹讀作入聲韻字
第四節 結論
第六章 明本《六音字典>>陰聲韻的歷史層次研究
第一節 《六音字典》陰聲韻字與《廣韻》陰聲韻字對應比較研究
第二節 《廣韻>>人聲韻字在《六音字典》裹讀作陰聲韻字
第三節 《廣韻》陽聲韻字在《六音字典》裹讀作陰聲韻字
第四節 結論
第七章 《廣韻》206韻與明本《六音字典》「三十四字母」對應的歷史屑次
第一節 中古通、江、宕諸攝與明本《六音字典>>「三十四字母」對應研究
第二節 中古梗、曾諸攝與明本《六音字典》「三十四字母」
對應研究
第三節 中古臻、山、深、咸諸攝與明本《六音字典》「三十四字母」
對應研究
第四節 中古止、遇、蟹、效諸攝與明本《六音字典》「三十四字母」
對應研究
第五節 中古果、假、流諸攝與明本《六音字典》「三十四字母」
對應研究
第六節 結論
第八章 明本《六音字典》「六音」研究
第一節 明本《六音字典》平聲調研究
第二節 明本《六音字典>>上聲調研究
第三節 明本《六音字典》去聲調研究
第四節 明本《六音字典》人聲調研究
第五節 《六音字典》聲調變異的緣由
第九章 明本《六音字典》聲韻調配合表
第十章 明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
第一節 土音與文讀音音節「某同而某、某不同者」
第二節 土音與文讀音音節「某、某同而某不同者」
第三節 土音與文讀音音節「某、某、某均不同者」
第四節 只有土音字,無文讀音對應者
第五節 結論
中編 清本《六音字典》(殘卷本)研究
第一章 清本《六音字典》作者、成書時間及其聲韻調系統
第一節 清本《六音字典》作者、成書時間
第二節 清本《六音字典》聲韻調系統
第二章 明本《六音字典》與清本《六音字典》比較研究(上)
第一節 明本「穿本風通順」與清本「攣論闌黃籠龍」對應
第二節 明本「朗唱聲音坦」與清本「郎涼坪林藍」對應
第三章 明本《六音字典》與清本《六音字典》比較研究(中)
第三節 明本「橫班先備結」與清本「藍鈴連梨籬」對應
第四節 明本「射舌有條嘹」與清本「簾閱彪偯聊」對應
第五節 明本「交合克百化」與清本「勞羅栗粒花」對應
第四章 明本《六音字典》輿清本《六音字典》比較研究(下)
第六節 明本「果直出推闊」與清本「布勒肥賠簸」對應
第七節 明本「乃後述古」與清本「犁樓驢爐」對應
第八節 結論
第五章 近五百年來政和方言聲調演變研究
第一節 明本、清本與現代政和方言平聲字的對應
第二節 明本、清本與現代政和方言去聲字的對應
第三節 明本、清本與現代政和方言上聲字的對應
第四節 明本、清本與現代政和方言人聲字的對應
第五節 結論
第六章 清本《六音字典》聲韻調配合表
第七章 清本《六音字典》「土音」研究
第一節 土音與文讀音音節「某同而某、某不同者」
第二節 土音與文讀音音節「某、某同而某不同者」
第三節 土音與文讀音音節「某、某、某均不同者」
第四節 只有土音字,無文讀音對應者
第五節 結論
下編 明清韻書《六音字典)二種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整理稿)
?拾肆字母
十五音、六音
清光緒本《六音字典》(整理稿)
三拾肆字母
十五音、六音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