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805*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亞洲概念史研究 (第4卷) ISBN:9787100159104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孫江 頁數:319頁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205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李恭忠,孫江主編的《亞洲概念史研究(第4卷)》為學術雜誌《亞洲概念史研究》的第四卷,承襲前三卷的學術脈絡,以「基本概念」「國族」「文本」三部分繼續推動亞洲概念史的研究。作者簡介 孫江,南京大學學衡研究院教授。著有《作為他者的宗教——近代中國的宗教與政治》(台北:博揚文化,2016年)、《中國?「近代」?問?——?史?記憶?????????》(東京:汲古書院,2014年)等。目錄 代序:蟲之目 鷹之眼基本概念 「主義」概念的哲學面向 一、作為指導原則的主義 二、被論爭塑造的主義 三、作為社會運動指導概念的主義 「主義」的悲劇:五四前後報刊小說中的「人道主義」 一、引言 二、民國初年「人道主義」概念在小說中的出現 三、人道主義:男女平等和家庭問題 四、理念與現實:「主義」的悲劇 五、結語 近代中國的「資本家」——以其概念之生成、演變為中心 一、引言:從兩條定義說起 二、「資本家」的誕生 三、「資本家」的階級化履歷 四、「資本家」的他者身份 五、結語 《德意志意識形態》的中日首譯本探析 一、張一兵和韓立新推斷郭譯本翻譯時期的論據 二、郭譯本的成書日期 三、日譯本對郭譯本的影響 四、郭譯本的翻譯底本 五、中日兩國研究者在《德意志意識形態》研究中應共同解決的課題 清末民初的「封建」政治 一、「郡縣」和「封建」的二元對立 二、清末的「封建」與「郡縣」 三、康有為對「封建」的重新解釋 四、章太炎對康有為的批評 五、章太炎對進化論的批評 六、章太炎將「封建」作為西方「封建主義」的用法 七、《新青年》群體:陳獨秀與胡適 八、結論 國族 祖國——一項基於近代西方語境的概念史考察 一、patria概念的古典起源 二、中世紀的二元結構 三、舊制度下的三套話語體系 四、概念的革命:政治鬥爭與話語生產 五、結語 近代韓國的國民·人種·民族概念 一、緒論 二、國民概念的連續性和模糊性:朝鮮後期1904 三、人種概念的傳播與接受:1895-1904 四、民族的登場:1905-1909 五、國民的強化:1905-1909 六、民族的勝利:1910-1919 七、結論 從Republic:到「共和」:一個西方概念的中國之旅 一、從□到republic』 二、從repLtblic到「民主」 三、從republic:到「共和」 四、從「共和」到「假共和」 五、結語 文本 「四元為體」與「五行為用」——從邵雍《皇極經世》到利瑪竇《乾坤體義》的歷史轉折 一、引言 二、邵雍以四象挑戰五行 三、邵伯溫的關鍵評釋 四、宋代學者的回應 五、明代學者的回應 六、利瑪竇對中國典籍和五行說的認識 七、利瑪竇以四元素說挑戰五行說 八、結語 「福音」概念——17-19世紀漢譯《聖經》文本研究 一、「福音」新釋 二、「Evangeliurn」=「萬日略」? 三、「福音」概念的確立 四、從語詞到概念 五、結語 從「造化機論」到「培種之道」:通俗性科學在近代中國的傳播 一、引言 二、通俗性科學傳來前史 三、明治日本的造化機論 四、造化機論之東學西漸 五、近代中國知識人和電氣說 六、結語 附記 書評 19世紀歷史的全球史書寫——對奧斯特哈默《世界的演變》的幾點認識 時間、空間與概念史——讀科塞雷克《概念史的實踐:時間化歷史,空間化概念》 徵稿啟事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