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 (美)傑瑪.哈特莉 978751335255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新星
NT$36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
ISBN:9787513352550
出版社:新星
著編譯者:(美)傑瑪.哈特莉
叢書名:若水文庫
頁數:26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356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明明已經「幫」了這麼多忙,她怎麼還是不滿意?成天忙忙叨叨的,她到底在幹啥?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給有苦難言、百口莫辯的你
★打破傳統性別分工,系統闡釋情緒勞動的力作
★從零開始的情緒勞動學習手冊,走出當前困境的法寶
★千萬女性的嘴替!一封女性自白書,一部當代關係啟示錄
★也讓無數男性看到,為何妻子如此疲累,更好理解另一半
☆以情緒勞動為視點,揭露家庭、職場與社會中性別歧視的內在根源。傳統性別分工下,同一件事,男性做一次就被連連稱讚,女性做一百次都沒人注意,女性「天生」就擅長這些的觀念早該淘汰了
☆拒絕包攬一切,學會放手,操心不只是女人的事,因為分派任務往往更令人精疲力竭
☆增進男女彼此理解,直面問題根本。別再覺得她的抱怨是在進行人身攻擊了,女性要肯定情緒勞動的價值,男性也要學會主動承擔,邁向真正的平衡
☆看得見的家務,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我們想要的是積極主動的伴侶,而不是被動接受交派任務的伴侶

內容簡介
「如果你想知道這個社會多麼不重視情緒勞動,只要看媽媽不在時家裡有多亂,人們對服務行業有多苛責,就明白了。」
家裡牙膏、衛生紙快用完了,陽台的衣服早就幹了,只有你注意到;
開會時負責倒水,洽談時微笑迎合,是你的責任;
當你終於忍無可忍,發火時還要糾結會不會惹人不快
這些天生就是女性的事嗎?為什麼女性做這些就是「應該」,男性做卻是「幫忙」?為什麼女性要一遍又一遍提醒,家裡冰箱冷凍室的霜還是厚厚一層,職場上仍舊得輕聲細語保持耐心,還有人嫌我們嘮叨?這些勞心費神的情緒勞動不但無處不在、沒完沒了,而且不被看見、無法轉移。《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揭示了傳統社會規訓下失衡的情緒勞動真相,並結合作者的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把女性在家庭、職場和社會中面臨的不可言說的困境剖析得鞭辟入裡,是霍克希爾德之後,為情緒勞動正名的最新力作。

作者簡介
傑瑪˙哈特莉(Gemma Hartley),記者,作家。
長期關注女性的情緒勞動話題,並在世界各地就情緒勞動的話題發表演講。2017年因《女人不是嘮叨——我們只是受夠了》一文引爆網路,以驚人速度被瘋狂轉發百萬余次。著有《她們不是嘮叨,只是受夠了:不被看見的情緒勞動》一書。
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打造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使不被看見的勞動得到身邊夥伴和公共政策的重視和支持。目前與家人住在內華達州。

精彩書評
大?直白地點出女性「情緒管理和生活管理相結合」意味著什麼和代價所在對於和作者一樣忍無可忍的女性來說,書中很多內容令人感同身受、獲得慰藉,也有所助益。——《出版人周刊》
女性讀者完全可以體會書中許多第一人稱講述的故事,那些瑣事描述著女性默默或怨恨地從事著令人精疲力竭的情緒勞動。但這本書也是寫給男人看的,因為要打破那種鬼打牆式的怪圈,男性需要挺身而出,主動扛起家務。——《書單》雜誌
這本書點明了情緒勞動的存在:它無處不在,但又長久被人忽視。——Jezebel雜誌
獨一無二。藉助討論情緒勞動,傑瑪·哈特莉呼籲家庭內部的性別平等。——《泰晤士報》
這本書正應和了當下有關「女性憤怒」的討論男性不能再忽視情緒勞動了。——Fast Company
這不是寫給媽媽們的冗長說教,而是寫給平白無故承擔了他人差事的所有女性。這本書道出了家庭生活的真相: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家務事,也可以如此沉重。——《沙龍》
對長期以來那些被誤解為「愛嘮叨」的女性而言,這本書是一封道歉信,也是一次真誠告白。——《半身像》雜誌
書中蘊含著一場迷你的革命性風暴如果加以建設性的引導,女性的憤怒可以成為改變現實的潛在武器。——《時代周刊》
情緒勞動或許被忽視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重要。——澳大利亞特別節目廣播事業局(SBS)
富有遠見,令人驚嘆。書中的許多場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引起了女性的強烈共鳴。所有「受夠了」的女性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激情與智慧並存的小書。——哈珀柯林斯出版社

目錄
前言 不被看見的勞動永遠沒完沒了 / 1
第一部分 家中無所不在的情緒勞動
第一章 我們怎麼會落到這步田地? / 27
第二章 母職讓情緒勞動升級 / 52
第三章 誰在乎? / 68
第四章 你可以想要更多 / 86
第五章 我們做了什麼以及為什麼而做 / 99
第二部分 社會與職場中的情緒勞動
第六章 到底是誰的工作? / 117
第七章 溫暖微笑背後的冷酷現實 / 137
第八章 太情緒化而無法領導? / 153
第九章 沉默的代價 / 165
第十章 你有必要包攬一切嗎? / 179
第三部分 往更平衡的男女之路邁進
第十一章 先天vs 後天:女性真的更擅長這些嗎? / 195
第十二章 開啟與伴侶的對話 / 211
第十三章 打造一種意識文化 / 225
第十四章 擁有自己的價值 / 237
第十五章 持續尋找平衡 / 248
致 謝 / 261

精彩書摘
序言 無形勞務永遠沒完沒了
母親節那天,我要了一份禮物:到府清掃服務。具體來說,是清掃衛浴和地板,如果加洗窗戶的費用也合理的話,那就一併清洗。對我來說,這個禮物與其說是在打掃居家,不如說我終於可以擺脫家務責任一次。我不必打電話向多家清掃公司詢價,不必研究及審查每家公司的服務質量,不必付款及預約清掃時間。我真正想要的禮物,是擺脫腦中那個老是糾纏著我的情緒勞動。至於家裡打掃后乾淨如新,那不過是額外的收穫罷了。
先生等著我改變主意,要求一份比到府清掃服務更「簡單」的禮物,例如換成他可以上亞馬遜一鍵下單的東西。但我堅持不改,他失望之餘,在母親節前一天終於拿起電話預約,但詢價后覺得太貴了,誓言自己動手做。當然,他還是給了我選擇機會。他先告訴我到府清潔服務的高昂費用(因為我負責控管家用預算),接著不敢置信地問我還想不想叫他預約那個服務。
其實我真正想要的,是希望他上臉書請朋友推薦幾家清潔公司,自己打四、五通電話去詢價,體驗一下這件事要是換成我來做,勢必得由我來承擔的情緒勞動。我想找清潔公司來徹底打掃已經有一陣子了,尤其自從我的自由接案工作開始大幅成長,導致我分身乏術后,我更想那樣做。之所以遲遲沒做,部分原因在於不自己做家事會讓我感到內疚,更大的原因在於,我不想花心思去處理「請人來打掃」的前置作業。我很清楚事前準備有多累人,所以才會要求先生做,把它當成禮物送給我。
結果母親節那天,我收到的禮物是一條項鏈,我先生則是躲去清掃衛浴,留下我照顧三個孩子,因為那時家裡其他地方一片混亂。
先生覺得,他正在做我最想看的事-給我一個乾淨如新的浴室,而且不必由我自己動手清洗。所以當我經過浴室,把他扔在地板的鞋子、襯衫、襪子收好,卻絲毫沒注意到他精心打掃的衛浴時,他覺得很失望。我走進儲藏室,被一個擱在地板的塑料儲物箱絆倒,那個箱子是幾天前先生從高架上拿下來的,因為裏面有包裝母親節禮物所需的禮品袋和包裝紙。他取出需要的東西,包好送給他母親和我的禮物后,就把箱子擱在地板上,變成礙眼的路障,(至少對我來說)也是看了就生氣的導火線。每次我需要把換洗衣服扔進洗衣籃,或是去儲藏室挑衣服來穿時,那個箱子就擋在路中間。幾天下來,那個箱子被推擠、踢踹、挪移到一旁,但就是沒有收回原位。若要把箱子歸位,我必須從廚房拖一張椅子到儲藏室,才能把它放回高架上。
「其實你只要叫我把它放回去就好了。」他看到我為箱子心煩時這麼說。
那個箱子顯然就擋在路中間,很礙事,需要放回原位。他直接把箱子舉起來、放回去,不是很簡單嗎?但他偏偏就是繞過箱子,故意忽視它兩天,現在反而怪我應該主動要求他把東西歸位。
我說:「這正是癥結所在。」眼裡泛淚,「我不希望這種事情還要我開口要求。」
這就是問題所在。一個顯而易見的簡單任務,對他來說只是舉手之勞,為什麼他偏偏不肯主動完成?為什麼非得我開口要求不可?
這個問題促使我含淚據理力爭。我想讓先生了解,為什麼當一個家管,身負發現問題、分配家務,還得若無其事地要求大家配合是那麼累人的事;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承擔了所有的居家打理責任,使其他人免於承受心理負擔。有事情需要處理時,只有我注意到,而且我的選項很有限,我要麼得自己完成,不然就得委託別人來做。家裡要是牛奶沒了,我得記在購物清單上,或是要求先生去超市購買,即使最後一口是他喝光的。家裡的衛浴、廚房或?室需要打掃時,也只有我注意到。再加上我十分注意所有細節,往往導致一項任務暴增成二十項。我把襪子拿去洗衣間時,沿途注意到有個玩具需要收起來,於是我開始動手整理遊戲間,接著我又看到一個擱在一旁的碗需要放入水槽,於是我又順手洗了碗盤,這種無止盡的循環令人煩不勝煩。
家務不是唯一令人厭煩的事。我也是負責安排時間表的人,隨時幫大家預約行程,知道行事曆上有哪些待辦事項。我也知道一切問題的答案,舉凡我先生把鑰匙扔在哪裡、婚禮何時舉行及著裝規定、家裡還有沒有柳橙汁、那件綠毛衣收在哪裡、某某人的生日是幾號、晚餐吃什麼等等,我都知道。我的腦中存放著五花八門的清單,不是因為我愛記這些事情,而是因為我知道其他人都不會記。沒有人會去看學校的家長聯絡簿,沒有人會去規劃朋友聚餐要帶什麼餐點前往。除非你主動要求,否則沒有人會主動幫忙,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然而當你主動要求,並以正確的方式要求時,那又是一種額外的情緒勞動。在許多情況下,當你委託別人做事時,你還需要三催四請,別人聽多了還會嫌你嘮叨。有時,這件事根本不值得你一遍又一遍地以懇切的語氣催請對方(而且還要擔心對方嫌你?唆),所以我會幹脆自己做。有好幾個早晨,我幫女兒把鞋子拿到她的跟前,幫她穿上。並非因為她不會自己穿鞋,而是因為我不想同一件事得連續講十幾次,講到我發飆大吼快遲到了,她還沒把鞋子穿上。我希望先生打掃院子,但又想維持婚姻和諧時,必須注意自己講話的語氣,以免語氣中流露出些許的怨恨,因為我要是不主動提醒的話,他永遠不會注意到院子需要打掃了。為了迎合周遭的人,我不得不壓抑情緒,只為了讓日子過得更平順,毫無紛爭。要不然的話,我會自己做完所有事情。孩子當然不必做這種選擇,先生也不必,那是我的任務,一向如此。
而且無論我做了多少事,似乎總有更多事情在等著我,且那些事情比最終完成的任務還費時,但我周遭的人大多沒注意到。這種感覺對很多女性來說再熟悉不過了。我讀蒂芙妮?杜芙的《放手》時,看到她講述生完孩子后對先生的怨恨,立刻感同身受,跟著氣憤起來。杜芙寫道:「我們在外面都有全職工作,但是回到家,我做得更努力。而且氣人的是,他似乎沒意識到我為了維持這個家順利運作所做的一半事情。換句話說,他不僅做得比較少,也沒意識到我做得比較多!。」然而在他的腦海中,他可能認為自己做的已經夠多了。男性大多是這樣想的,因為他們自覺已經比前幾代的男性做得更多了。1965年到2015年間,父親花在家務上的時間增加了一倍多,花在照顧孩子上的時間增加了近兩倍,但這些大躍進並未帶給我們完全的平等。家中的性別差異依然明顯存在。女人在家務及照顧孩子上所花的時間,仍是男人的兩倍 。即使在比較公平的兩性關係中,男女雙方平均分配家務及照顧孩子的體力活,感覺起來還是女性做得比較多她們確實做得比較多,因為我們並未把這些任務中的情緒勞動也量化計入。通常我們很容易忽略自己「多做」的部分,因為「多做」的部分大多是無形的。許多情緒勞動的核心,是為了確保每件事情能順利完成而承擔的精神負荷。對每一件產生有形結果的任務來說,其背後都隱含著無形的心理付出,而這些大多是由女性負責關注、追蹤與執行。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