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微生物學與免疫學 (第9版) ISBN:9787117348614 出版社:人民衛生 著編譯者:吳雄文 強華 頁數:39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55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在廣泛調研第八輪教材編寫及使用建議的基礎上,本次修訂擬編寫教材品種在上一版的基礎上做出了相應調整,並根據藥學學科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以及新出台的國家政策法規、《中國藥典》等對本輪教材進行更新,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新葯研發能力。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教材,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敢於創新、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為了順應「互聯網+教育」需求和我社數字資源的積累,本次修訂將同步進行數字化資源建設。作者簡介 吳雄文,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中國免疫學會基礎免疫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免疫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武漢免疫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從事醫學免疫學教學科研工作,研究領域為MHC的結構與功能,發表相關論文80餘篇,曾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2)和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等獎勵。目錄 緒論第一節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 一、微生物與微生物學 二、免疫與免疫學 第二節 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發展簡史 一、微生物學與抗感染免疫發展時期 二、現代免疫學與現代微生物學時期 第三節 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的發展趨勢及其在醫藥學中的作用 第一章 抗原 第一節 影響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的因素 二、機體的因素 三、抗原進入機體的方式 第二節 抗原特異性與交叉反應 一、決定抗原特異性的分子基礎——抗原表位 二、共同抗原表位與交叉反應 三、半抗原-載體效應 第三節 抗原的分類及其在醫藥學實踐中的應用 一、抗原的分類 二、抗原在醫藥學實踐中的應用 第四節 非特異性免疫刺激劑 一、免疫佐劑 二、超抗原 三、絲裂原 第二章 抗體 第一節 抗體的結構 一、基本結構 二、J鏈和分泌片 三、水解片段 第二節 抗體的異質性 一、同種型 二、同種異型 三、獨特型 第三節 抗體的生物學功能 一、抗體的主要功能 二、各類抗體的主要特性 第四節 免疫球蛋白基因結構及抗體的多樣性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庫 二、免疫球蛋白V區基因重排 三、抗體類別轉換 第五節 人工製備抗體 一、多克隆抗體 二、單克隆抗體 三、基因工程抗體 第三章 補體系統 第一節 概述 一、補體系統的組成 二、補體系統的命名 三、補體系統的來源和理化特性 第二節 補體系統的激活途徑 一、經典途徑 二、旁路途徑 三、MBL途徑 四、補體活化的共同末端效應 五、補體三條激活途徑的比較 第三節 補體活化的調控 第四節 補體的生物學作用 第五節 補體系統異常與疾病 一、補體遺傳性缺陷 二、補體含量的改變 三、補體與感染性疾病 第四章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及其編碼的抗原 第一節 HLA複合體及其遺傳特徵 一、HLA複合體的結構 二、HLA複合體的遺傳特徵 第二節 HLA抗原及其功能 一、HLA抗原的分子結構 二、MHC-抗原?複合物 三、MHC的生物學功能 第三節 HLA在醫藥學中的意義 一、HLA與組織、器官移植 二、HLA與臨床疾病 三、HLA與藥物不良反應 第五章 細胞因子和免疫細胞膜分子 第一節 細胞因子 一、細胞因子分類 二、細胞因子的共同特點 三、細胞因子受體 四、細胞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第二節 免疫細胞膜分子 一、白細胞分化抗原、表面標記和CD命名 二、免疫細胞膜分子的生物學作用 第三節 細胞因子、免疫細胞膜分子在臨床 醫藥學中的應用 一、參与疾病發生 二、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三、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的應用 第六章 免疫細胞 第一節 造血幹細胞 第二節 固有免疫細胞 一、吞噬細胞 二、自然殺傷細胞和固有樣淋巴細胞 三、抗原提呈細胞 四、其他免疫相關細胞 第三節 T、B淋巴細胞 一、T淋巴細胞 二、B淋巴細胞 第七章 免疫應答及其調節 第一節 免疫應答概述 一、免疫應答的類型和特點 二、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 第二節 固有免疫應答 一、固有免疫系統的構成 二、固有免疫應答的作用時相 三、固有免疫應答的特點 四、固有免疫應答與適應性免疫應答的關係 第三節 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一、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二、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 三、T細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四、T細胞的效應及其機制 五、T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發揮的主要作用 第四節 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一、B細胞對TD抗原的應答 二、體液免疫應答的一般規律 三、B細胞對TI抗原的應答 四、B細胞應答的效應 第五節 免疫應答的調節 一、免疫耐受 二、免疫調節 第八章 超敏反應 第一節 Ⅰ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常見疾病 三、防治原則 第二節 Ⅱ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常見疾病 第三節 Ⅲ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常見疾病 第四節 Ⅳ型超敏反應 一、發生機制 二、常見疾病 第五節 各型超敏反應特徵比較與相互關係 一、各型超敏反應的特徵比較 二、各型超敏反應與疾病發生髮展的關係 第九章 免疫學應用 第一節 免疫學檢測 一、免疫學檢測原理 二、抗原抗體反應的基本檢測方法 三、免疫細胞的測定 四、免疫學檢測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 五、免疫學檢測技術在藥學研究中的應用 第二節 免疫預防 一、人工主動免疫 二、人工被動免疫 三、計劃免疫 第三節 免疫治療 一、分子治療 二、細胞治療 三、生物應答調節劑與免疫抑製劑 第十章 細菌學概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