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晚清財政與社會變遷 (修訂版) ISBN:9787554026427 出版社:浙江古籍 著編譯者:周育民 叢書名:文化中國研究叢書 頁數:50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5644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清朝是我國由封建的實物財政向貨幣財政急劇演變的重要階段。清王朝留下了一筆龐大的財政遺產,同時也留TT帝國主義迫使它背上的沉重包袱。一個世紀過去,包袱已經扔去,遺產卻不會消逝。一部晚清財政史,無疑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教訓。本書初版於2000年,此次修訂,在原書基礎上對部分數據和內容做了修改和補充,採納了相關的新學術成果,同時吸收了作者在完成國家清史工程《厘金篇》項目時的部分研究成果,以期更好地起到晚潔財政史的「入門書」作用。作者簡介 周育民,1954年3月生,上海師範大學歷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會黨史研究會會長、上海經濟史學學會副會長、國家清史工程《厘金篇》項目主持人等。著有《中國幫會史》(上編)、《晚清財政與社會變遷》、《史海試勺》、《上海通史》(第6卷)等。目錄 序一序二 前言 第一章 清朝前期的財政演變 第一節 清承明制有因有革 賦稅制度的整頓 雍正朝的財政改革 第二節 財政收支概況 財政管理體制 財政收支 第三節 財政問題 貨幣財政與實物財政的差異 清代貨幣財政的局限性 第二章 鴉片戰爭與清朝財政 第一節 入不敷出的財政收支 財政收支分析 財政補救措施 第二節 財政困難的原因 收入減少支出增加 鴉片戰後社會經濟狀況的惡化 第三節 夭折的財政整頓 票鹽制度的改革 地丁錢糧的清理 漕政整頓 河工與開礦 第四節 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財政史的開端 道光二十三年海關稅則的分析 道光二十三年海關稅則與清朝財政收入 第三章 太平天國與清朝財政 第一節 封建社會矛盾運動中的晚清財政 正賦與浮收 包稅人 大戶與小戶 第二節 空前嚴重的財政危機 最初的三年 咸豐三年至八年 成豐八年至同治三年 內府的財政危機情況 戰時軍費支出的總估計 第三節 財政搜刮措施的出台及其惡果 捐借 創辦厘金 鑄發大錢 印發官票寶鈔 鴉片稅 第四節 變動中的戰時財政 漕糧的海運與改折 長江六省的減賦 鹽務的紊亂 財政權的下移與破壞 第四章 洋務運動時期的清朝財政 第一節 19世紀60-90年代清朝財政結構的變動 財政規模的擴大和結構的變動 財政運行方式的變化 稅制的整頓 塞防海防與財政 第二節 內債和外債 內債 外債 第三節 地方財政 地方財政的形成 地方財政間的關係:以淮鹽規復楚岸為例 第四節 洋務企業與清朝財政 清政府對洋務企業的投資 洋務企業投資的制約因素 洋務企業投資的性質與稅收性質的變化 第五章甲午戰爭后的清朝財政 第一節 甲午戰後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嚴重的財政危機 原因分析 第二節 甲午戰後清政府的對外籌款活動 三筆大借款 加稅裁厘交涉 第三節 甲午戰後清政府的國內籌款措施 戰時籌款措施 甲午戰後之籌款措施 第四節 甲午戰後清朝財政制度的危機 盲目的貨幣改革 建立國家銀行計劃的流產 難產的廢厘和折漕 京協餉制度的瓦解 錢糧差徭的加重 第六章 覆滅前夜的清朝財政 第一節 庚子以後財政危機的加深 空前的財政掠奪 庚子以後財政危機的特點 第二節 財政攤派與搜刮 攤償庚子賠款 籌措練兵經費 羅掘新政費用 第三節 被束縛的財政 修改稅則與常關稅、鹽稅的抵押 大舉外債 第四節 幣制改革與財政的清理整頓 幣制改革 財政清理與財政預算 財政清查 試辦宣統三年財政預算 宣統四年預算案 財政預算科目的變化 鹽務整頓 第五節 財務行政機構、公庫制度及稅制的變化 財務行政機構 公庫制度 稅制的變化 第六節 舉借內債的失敗 國家公債 地方公債 國內金融機構墊借 第七章財政演變中的經濟與社會 第一節 晚清財政與市場經濟 高度貨幣化財政與農業經濟收入的再分配 晚清財政與國際國內市場 第二節 晚清財政與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與封建國家財政關係的比較 清政府征自資產階級的捐稅 第三節 晚清財政與財政利益集團 官僚集團 幕僚 士紳 吏與役 軍人 旗人生計 參考書目 後記 修訂本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