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及其途徑-國際問題研究的思考和探索 楊潔勉 978754323619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格致
NT$39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及其途徑-國際問題研究的思考和探索
ISBN:9787543236196
出版社:格致
著編譯者:楊潔勉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492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的文章 從不同角度切入,但都反映了中國國際問題研究的理論發展,尤其體現了作者對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自主知識體系建構的拳拳之心。本書既從理論角度概述了21世紀中國外交的哲學理念,又從實踐角度總結了中國為世界和平穩定發展所貢獻的外交智慧,還梳理了學術界在國際問題研究方面的進展,是凝結了作者幾十年學術思考和實踐的凝結。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為著名國際關係研究者楊潔勉,主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問題研究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全書分為”哲學思想”“倡導倡議”“學科敘事”三部分。作者認為,中國特色國際問題研究的哲學基礎主要由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兩部分組成,進而從國內外理論角度探究了國際問題背後的思想理念。在實踐方面,作者從學術角度分析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各項重要倡導和倡議,指出這些倡導和倡議也是中國特色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呼籲學術界重視話語敘事和國際傳播在建設國際問題研究自主知識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
楊潔勉
法學博士,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黨組書記、院長,現為該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外交部外交政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專家組成員等。曾獲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授予的”上海世博會先進個人”“上海市傑出專業人士”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研究重點為大國關係、國際體系、全球治理和中國外交等。

目錄

叢書總序
自序
前言
上編 哲學思想
試論習近平外交哲學思想的建構和建樹
大國外交的哲學思考
中國共產黨百年外交理論的哲學底蘊和戰略思維
試析美國以中國為主要威脅的思想溯源和理論依據
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導構建大國關係新格局
中編 倡導倡議
試論中國在和平共處中的和平崛起——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創立50周年
和諧世界理念與中國國際戰略發展
金磚國家合作的宗旨、精神和機制建設
試論和平發展觀的發展和挑戰
全球治理困境和中國方案思考
綠色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
下編 學科敘事
中國國際戰略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習近平外交思想國際傳播的時代需要和現實挑戰
新時代中國區域國別學科建設的理論意涵與學術治理
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傳播的重點和難點

後記
前 言
探索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問題研究自主知識體系是筆者多年學術生涯的學術夢想和不懈追求,特別是對中國獨立自主外交的日益深刻體會,更使筆者將此作為學術研究和學術外交的高層次努力。在年逾古稀之後,筆者把以國際關係和區域國別學科為切入點的國際問題研究自主知識體系建設作為今後十年的三項主要學術工作內容之一(另外兩項是中國特色外交理論體系和高層次人才培養)。面對此項艱巨和長期的系統工程,或許應把筆者已有的初步研究作為新起步的基礎,遵循實踐和認識不斷循環和深化的道路繼續前行。
筆者的國際問題的研究、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歷程大體可分為兩個階段。1979—2000年為第一階段,主要是入門和問題研究。筆者外語專業出身的學術背景有利有弊,筆者借助外語工具得以在改革開放初期、中期位列風氣之先,比較早和比較多地瞭解外部世界,並在”引進來”中獲益。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中國的日益強大,外語專業背景者在後勁方面遠不如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和法學等學科出身的研究者。其實,這也是當前中國廣大外語院系及其師生們的共同挑戰。
進入 21 世紀後,筆者逐步向思想理論、戰略觀念、史學和哲學等方面拓展,以使專業層面的視野更加開闊,基礎更加扎實,研究更加深入。二十多年來的實踐和探索使筆者更加認識到建構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性和難度,也激發了與大家分享自己體會的念頭,希冀個人的經驗教訓能為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所用。
人們需要討論和研究自主知識體系問題,但更需要努力實踐和探索,因為實踐和現實是本原,是基礎,而僅僅空談理論和邏輯推理的體系則是無本之木,談不上自主,更不用說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了。
當前,建設”中國特色”學科逐漸成為主流認識,而”國家安全學”和”區域國別學”被列入國家一級學科則更是為”國際問題研究”增添了動力和活力。可以說,中國學界已經進入以知識體系為核心內涵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發展的新階段。
筆者長期從事國際問題研究,並在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和一些高校擔任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一直關注與國際問題研究相關的學科建設,積極參與國際關係學和外交學、政治學、歷史學、法學、經濟學等的交叉和融合研究,近些年來更加自覺地將有關的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與建設自主知識體系有機結合,從而提高了學術站位。
筆者對於建構中國特色國際問題研究自主知識體系的大體路徑是實踐參與、哲學思想、倡導倡議和學科敘事。但是,本書為論文集,故略去”實踐參與”而設以下三編。
上編”哲學思想”著重探討建設國際問題研究自主知識體系的基本思想和指導原則。筆者深知,”一個理論體系的深層根基在於其哲學基礎,哲學基礎決定了理論體系的學理深度和發展方向”。中國特色國際問題研究的哲學基礎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事論事式的國際問題研究已為歷史所淘汰,而時代、國家、人民所需要的是富有哲理的分析和哲學高度的啟迪。上編中的《美國視中國為”主要威脅”的思想溯源和理論依據》重點分析美國的哲學思想和國關理論。值得一提的是,該文為《國際問題研究》的英文版所轉載時,譯者在”意譯”時並沒有徵詢作者意見,將其譯成”The Philosophical Origin Behind the American Perception of China”。應該說,知我者,譯者也。
中編”倡導倡議”主要從學術角度討論中國在世界上的各項重要倡導和倡議。筆者認為,這些倡導倡議具有中國的獨特和開創意義,當然也是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倡導倡議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諧世界、和平發展觀、金磚國家機制、”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代表了國際社會謀求和平發展與合作共贏的共同要求和共同努力,也使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更加具有時代的進步意義。
下編”學科敘事”的探討要點在於國際問題研究自主知識體系的學科學術建設和話語敘事建設。筆者的工作單位是研究機構,體量較小,學科不多,因而歷來羡慕高校龐大的體量和眾多的學科,並很樂意參與其學科建設的實踐和研究。而且,筆者從長期的國內外交流中深切地體會到,話語敘事和國際傳播是國際問題研究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但又相對薄弱的部分,因此也不時撰文,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雖然本人在學科建設和話語敘事方面的研究不多也不深,但文章 內外卻充滿著筆者對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和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