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科學博物館的幕後 ISBN:9787504693662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 著編譯者:麥夏蘭 叢書名: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智庫成果系列叢 頁數:26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407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作者在倫敦科學博物館進行的長期民族志學考察,圍繞該館20世紀80年代一項食品科普展覽的科學文化背景、策劃、製作、修改、開幕,以及對展覽的觀眾訪談,講述不同專業部門之間的運轉與工作機制等展覽「幕後」的故事,呈現科學博物館在響應「公眾理解科學」「公眾參与科學」的工作中所經歷的曲折過程,並以民族志學方式進行分析。作者簡介 麥夏蘭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赫爾曼·馮·亥姆霍茲文化技術中心主任,博物館與遺產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曾在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和約克大學等高校擔任教授。研究領域涉及博物館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以及文化遺產與記憶研究,等等。曾在英國、德國和中國進行民族志學田野調查。部分作品被譯為漢語、保加利亞語、法語、德語、希臘語、義大利語、波蘭語、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等。目錄 第一章 門票:進入定位與跟蹤 輸入與解讀 獨特、相似與重疊 名稱與身份 跟進展覽 本書的結構 第二章 南肯辛頓的文化變革 關於南肯辛頓 科學博物館大樓 「給知識的進步帶來不可估量的好處」 觀眾的視角 危機與責任 營銷、形象管理和競賽 挑戰與博物館復興 科學博物館的新任「大祭司」與「文化變革」 重組與重現 公眾理解科學 第三章 21世紀的新視野:重構博物館 概念 過去的科學博物館 重來 主題和變化 明確的鬥爭 餘波 第四章 為新的公眾而生的「燙手山芋」:食品「旗艦」展覽 原創作者的一項難題 任務 「美食家們」 設計師和其他參与者 性別與團隊結構 設計師與藝術處理 為什麼是食品? 食品展覽的可行性研究 簡介和觀眾 展覽內容 「產業合作」和預算 批准和贊助 第五章 「現實來臨」:付出的努力與夢想的實現(以及協商的噩夢)科學與「重組」 痛苦之前的快樂——擴充 設計與「撤退」 削減展項 重新思考:信息,信息,信息 應對「強行插手」 第六章 虛擬消費者與超市科學 構想公眾 「選擇並組合」:作為活躍消費者的觀眾 消費者友好型科學 管理「真實的」觀眾介入 國家飲食 食品生產中的巴氏殺菌法 「你應該經常洗手」:食物中毒 觀眾、政治和超市科學 事實與社會責任 公民身份、選擇權以及企業 第七章 開幕與餘波:儀式、回顧與反思倒計時 大日子 儀式程序 糾纏的各種身份與著作權 回應與反思 第八章 活躍的觀眾與實用政治 獲取文化解讀 參觀:「在列表上」 「閱讀」展覽:線索與關聯 選擇、越界和困惑 科學、確定性和常識 懸疑小說?作者、贊助和有眼光的消費者 第九章 展覽幕後與展廳之外 特殊性和超越性 社會戲劇和熱點形勢 框架、包含與透明 企業、消費者和作者主權 科學與公民身份 附錄 觀眾調查問卷 譯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