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嶺南傳統商業街環境評價及激活策略 ISBN:9787562375418 出版社:華南理工大學 著編譯者:侯夏娜 頁數:233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25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嶺南傳統商業街環境評價及激活策略》圍繞傳統商業街的商業適用功能,從空間使用方式、空間句法關係、既存建築改造、場所意象傳達等方面探討如何在更新改造中激活傳統街區的商業活力,喚醒其應有的歷史情懷,從而在保護和活化、歷史和現實、經濟和人文之間找到其新的支點。 《嶺南傳統商業街環境評價及激活策略》主要探討了以下幾方面內容: (1)嶺南傳統商業街的先導性研究及研究邏輯框架的建立 通過對評價主體、客體背景體系的調研並對傳統商業街區進行實地走訪,尤其是通過對傳統商業街和現代商業實體之間的差異與共性進行分析,厘清研究對象的概念外延,掌握街區的環境狀況、內部空間使用狀況等。通過多側面、多層次的探索性研究,使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旨趣、評價方法得以具體化,從而提出有利於展開論述的邏輯空間類型化方式、全書框架結構與針對性的研究方法,這是研究的前期理論和技術準備。 (2)嶺南傳統商業街的環境舒適性研究 對現有嶺南傳統商業街區進行實態研究和評價,從使用人群與實際環境的相互關係中提取評價信息,運用”結構一人文”方法評價判斷研究對象的合理性,檢驗環境品質,預判潛在問題和內在環境需求。據研究,舒適性因素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主導使用者對購物環境的優劣評價。傳統街區物質環境相對固定,與遊歷者的環境需求特別是不斷提高的舒適標準之間存在矛盾,遊歷人群對於舒適環境的心理需求呈複雜化,因此對於傳統商業街舒適感的可量化評價及標準化衡量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從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社會軟環境等要素切入充分考察使用者對嶺南傳統商業街的顯性、隱性需求,建立舒適性評價的因素集,提出舒適性權重模型,由此獲得公眾對傳統商業街的舒適性水平集體意識和態度的相關量化結果。 (3)嶺南傳統商業街動線空間句法分析及人流分佈規律 相較於一般性的歷史街區,該書研究對象的本體功能為商業職能,激活營商條件、契合商業邏輯與傳統商業街的保護與更新是主要矛盾。城市在改變,業態對空間的需求在改變,傳統商業街中的空間使用狀態在改變,商業街中遊歷者的空間需求也在改變,對傳統商業街的研究不能脫離空間邏輯關係。該書借助空間句法相關技術,對街區的商業人流分佈規律、空間的視線關係、空間深度等作出分析,總結出有利於商業運營的傳統商業街空間組合關係及業態格局。同時結合商業營銷、消費行為心理等理論,綜合考慮合理利用街區的空間組合,瞭解與掌握有利於商業運營的空間動線邏輯與消費人群分佈之間的規律性特點。 (4)嶺南傳統商業街可意象性研究 傳統商業街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歷史風貌,其作為當地的文化符號應具有一定的視覺可識性和氛圍可意象性。在街區傳統文化意象的傳達意義上,現代商業元素更多地表現為反向效應,因此,關於可意象性的研究焦點往往集中在如何維持商業性和文化性的適度平衡,使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該書結合歷史傳統建築保護改造的基礎理論,結合地域與文脈、空間與場所、建築與民俗、行為與使用等方面對傳統街區活化策略中所體現的真實性、文化性、行為性等作出探討。 (5)嶺南傳統商業街環境激活策略的提出 在前述研究的基礎上,該書最後一章 是”理論-實踐-理論”漸進式研究過程中的結論提煉和成果轉化環節 。該書的研究成果是認知層面和方法層面的綜合理論構建,力求實現兩個方面的理論貢獻:其一,提出有益於提升街區活力的空間模式語言,把研究成果落實到建築設計理念層面。該書根據使用後評價結果,以空間為敘述載體,提煉相關的設計模式語言,在嶺南傳統商業街領域實現亞歷山大的”建築模式語言”理論體系的擴展。該書遵照經典著作《建築模式語言》的研究和表述邏輯,將研究結論提煉成為設計模式語言。其二,把不同階段、不同深度的研究結論具體化、條理化,進而形成有利於傳統商業街活化更新的建議和策略。 作者簡介 目錄 第1章 導論 後記 前言/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