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美學與禮儀 周斌 978756724851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蘇州大學
NT$31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形象美學與禮儀
ISBN:9787567248519
出版社:蘇州大學
著編譯者:周斌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321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從形象概念出發, 從形象美學與禮儀的關係入手, 探討形象美學與禮儀相關問題, 圍繞著形象美學與禮儀概述、個人形象禮儀、家庭生活禮儀、校園生活禮儀、公共場合禮儀、職場商務禮儀、社會交往禮儀、國際交往禮儀等內容展開論述, 從形象美學與禮儀的角度, 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詮釋形象塑造與禮儀修養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要求。本書立足於美學、形象學、禮儀學的理論背景, 探討形象美學與禮儀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 具有一定的學術性。

作者簡介
周斌,博士、博士後,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全國CVCC核心能力認證高級禮儀指導師、高級形象禮儀指導師;主持國家社科項目1項,人文社科項目1項,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項,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項,廳級項目多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入選”廣西高等學校千名中青年骨培育計劃”,獲廣西師範大學第十屆教學成果。

目錄

項目一美學概述
案例導入
引言
任務一、美學的產展任務二美的內涵與本質
任務三美的類型與審美形態
任務四審美素養與能力的提高
結語
思考練林禮少
案例分析動機改
項目二形象美學概述
案例導入
引言
任務一形象與形象美
任務二什麼是形象美學
任務三作為符號的形象美學及其作用
結語
思考練p>
模擬實訓
項目三禮儀概述
案例導入引言
任務一禮儀的含義與特徵
任務二禮儀的產展
任務三禮儀的作用
任務四禮儀與形象的塑造
任務五禮儀修養的方法
結語
思考練p>
案例分析
項目四個人禮儀
案例導入
引言
任務一個人禮儀概述
任務二個人禮儀的培養
任務三儀容禮儀
任務四服飾禮儀
任務五儀態禮儀
結語
思考練p>
模擬實訓
項目五家庭禮儀
案例導入
引言
任務一家庭禮儀概述
任務二家庭內部禮儀
任務三家庭外部禮儀
任務四家庭禮儀與美學
結語
思考練p>
案例分析
項目六校園禮儀案例導入
模擬實訓
項目十一中國禮俗
案例導入
引言
任務一中國禮俗概述
任務二傳統禮俗
任務三少數民族禮俗
結語
思考練p>
案例分析
項目十二外國禮俗
案例導入
引言
任務一亞洲其他國家禮俗
任務二歐洲國家禮俗
任務三美洲國家禮俗
任務四非洲國家禮俗
任務五大洋洲國家禮俗
思考練p>
案例分析

前言/序言
什麼是美 《說文解字》將漢字”美”解釋為”從羊從大”,也就是”羊大”為美,可見,”美”是人從羊的肉味鮮美這一感性體驗中提出的。蔚藍的天空,挺拔的樹幹,鮮豔的花朵這是自然之美;健康的體魄,得體的舉止,合適的妝容這是人之美。對於什麼是”美”,我們可以羅列出成上千種美的現象和感受,而這些現象和美會與其他的事物或感覺聯繫在一起。為了幫助我們解決”什麼是美”這一問題,美而生。
“美學”一詞源于希臘文,原義指感官所感知的。姆嘉通的專著《美學》中提到,相對於研究知性認識的,應有專門研究審美的科學。此後,美學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美學是關於美的體驗、思考和研究的結果,是研究審美意識、美感和審美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美學的研究對含形象和形象學的內容。形象是美的審美對象,美是形象追求的目的。形象美學是美學眾多的分支學科之一,是專門研究形象美的科學。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形象美的思考越來越深刻,形象美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形象,傳統意義上是指能夠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活動的具體形狀或姿態,就人的形象而言,則主括人的外在儀錶、精神面貌及性格特徵等方面的內容。形象美學是從美學角度對人的形象塑行系統化的研究與解析,是人與物和諧統一內在規律結和運用。禮儀是形象塑造的重要內容,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展現出來的禮儀修養是衡量個體精神風貌及個人形象的重要指標。無論是人的客觀形象還是人的主觀形象都與禮儀有著密切的關係,禮儀是構成個人形象美的主要內容。提高禮儀修養,按照禮儀規行社會生活、參與社會交往活動就是在塑造美好的個人形象。
作為一個全面發展的現代人,不僅要有遠大的理想、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健全的體魄,還應該具有崇高的審美理想、正確的審美觀念和良好的禮儀修養。形象美學與禮儀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能社會成員在智力上、政治上、道德上和體格上的發展,完善他們對美好事物的感覺,激發他們按照美的規行創造的願望,從而實現全面發展。我們應該更多地瞭解形象美學與禮儀的相關知識,並落實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讓自己成為全面發展的現代人。
本教材深入挖掘美學、形象美學、禮儀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集實用性、綜合性和應用性於一體,強調現代人的形象美塑造和禮儀技能培養,實訓項目明確,操作性和指導性突出,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形象美學與禮儀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具體而言,本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課程思政元素
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本教材在選材方面注重知識傳授、價值觀塑造和能力培養的多元統一,自然地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在案例分析、知識介紹、項目上,不僅突出專業性、實用性,提高學生專業技能,還注重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將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內容,提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學生的愛國主義懷。
2 打破學科界限,多板塊、多層次、多接口融合出?-n頭生的的業年他的本教材打破學科界限,通過項目化、任務式的編寫體系,融合美學、形象學與禮儀學等多學科知識,形成”多板塊、多層次、多接口”,一是系統闡述美學、形象美學、禮儀學的基礎理論;二是兼顧知識結構與綜合應用能力考查,關注現代社會對形象美學、禮儀規範方面的綜合運用能力;三是融入形象美學知識與現代禮儀規範。本教材適合多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和讀者使用。
3 以理念滲透為主線,以任務驅動為導向
本教材在文獻收集整理和教學實踐調研的基礎上,對形象美學與禮儀學的知識體行了結構優化,充了更多富有價值的資料,通過生動有趣的禮儀案例介紹,在不知不覺中將形象美學的理念融入禮儀知識中,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以任務驅動為導向,每一個項目都是教、學、練相結合,自成體系,內容適度、夠用,循序地培養學形象美學與禮儀素養,實踐項目豐富、詳盡,可操作性強。
概括起來,本教材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選題創新,體例新穎靈活
本教材將形象美學與禮儀學融合為一體,自成體系,系統地介紹了與形象美學和禮儀學有關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具有選題上的創新性。改革同類代表性教材按文體、章 節 排列的舊體例和教材呈現形式單一的特點,採用項目化、任務模塊化教學與的新體例,蘊含思考練例分析和模擬實訓等內容,融”教、學、思、做”於一體,打造生動、立體課堂,提高學生的學及主動性。
2 內容時效性強,融知識性與實用性於一體
本教材編寫順應新形勢需要,吸收形象美學和禮儀學方面的新研究成果,將形象美學和禮儀學的現代理念和新規範要求融入相關內容,全書內容與時,近現實,時效性強。從形象美學和禮儀的多角度和現實,融知識性與實用性於一體,力爭做到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內容實、具體實用、易於掌握。
3 案例典型,精準實用
本教材系統地闡述形象美學與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則,有針對性地分析、解答了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各種關於形象和禮儀的問題,選用的案例典型,針對性強,聚焦現代社會生活和現代職場關注的、難點。大量案例來自現實生活,現場感較強是實際生活、工作中發生概率較高的事件,具有典型性,精準實用。
本教材由周行整體策劃與設計,負責全書的內容框架、體例要求、內容審閱和校對修改,具體編寫分工如下:項目一,唐梅?;項目二,劉伊曼、張棋林;項目三,李健;項目四,高薇;項目五,王婷;項目六,畢權飛;項目七,沈韜;項目八,伍媚揚、畢權飛;項目九,陳;項目十,王冬;項目十一,馬淑慧;項目十二,黃瑤;唐志雲、廖世鈺負責統稿、審稿和校對。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樊中元教授的關心、指導和大力支持。本教材參考了國內教材的一些有益材料,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由於編寫時間倉促,錯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家、同行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在此謹致以誠摯的謝意!

摘要
任務一美學的產展
孟子日:”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可以談美,但並非人人都瞭解美學,哪怕在美學早已成為一門顯學的今天,若想給”美學”下一個放之四海皆准的定義也並非易事。關於美學的學科性質,將其歸入人文學科已幾無爭議。由於人文學科的研究對象在不同歷史時期是處於不斷變化發展之中的,我們不妨先對中外曆美學的產展脈行梳理,在學科具體的發展歷史中將會看到人們對美學對象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而有助於接下來對美的根源、本質與形態等問題的探討。
美學界有一句老話:”美學是一門既老又年輕的學科。”從感知層面上說,”美”的意識自人類誕生起就伴隨著各種實踐活動出現在人腦之中。至於學理層面,時間回到2500多年前的奴隸社會,世界各地的思想家們開始對美與藝術問行哲學上的探討,而”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歷史篇章 直到250多年前的西方近代社會才真正開啟。可見,美學有著老而的學科思想史,但從這一學科正式產生的歷史來看,美學仍是一門年輕的學科。美普遍存在于人類現實之中,美學的故鄉在西方。
一、美學的故鄉在西方
1750年,哲學家鮑姆嘉通出版了專著〈美學〉卷,將”美學”(Aes-thetica)一詞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名稱正式提出。這被公認為美學學科宣告成立,鮑姆嘉通也因此獲得了”美學之父”的稱號。”但是我們不能說,西方美學的歷史是從鮑姆加通開始的,在鮑姆加通之前沒有美學。”?通過對西方代至近代重要美學思想展開溯源,我們將對美學的產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代美學思想是美學理論的萌芽和起點,自希臘起,西方對於美與文藝的種種追問就在哲學家的手中獲得了理論的生命。在希臘高度民主的城邦社會中,希臘文化的燦爛輝煌是有史可稽的,由於它在政治、濟、哲學與藝術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對後世產生了本源性的影響,代希臘被稱譽為”歐洲文明的搖籃”。而希臘文學也為世界文學寶庫貢獻了眾多的典範之作,其中代表性的,無疑是凝聚著希臘人民集體智慧的《荷馬史詩》及在三大悲劇作家、三大喜劇作家的創作中日漸成熟的戲劇文學。此外,希臘人民在音樂、、雕刻和建築等藝術門類裡也留下了許多富有表現力的作品,如的維納斯雕塑和帕特農神廟。它們與希臘文學一道給欣賞者帶來了深邃而雋永的藝術享受,西方代的美學思想也在這豐厚文藝雨露的不斷澆灌下獲得了相應的實踐基礎。”不過,希臘早期的美學思想,大都依附于自然哲學,往往是在探究宇宙本原時涉及美的問題。”?如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以”數”是世界萬物之本原為哲學立場,認為藝術是對立因素的和諧的統一,這樣音樂、建築和雕刻等才會產生美的效果。隨著希臘濟的迅速繁榮,哲學家們又把目光轉向對人與社會問題的關注。以西方代影響大的思想家”希臘三哲”為例,蘇格拉底的美學觀點是與善的”目的”聯繫在一起的,他主張有用即美,無用即醜。他雖然也認同當時流行的”藝術模仿說”,但他認為文藝”不是摹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強調描繪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質’”?,這些研究地將美學問題引入到社會學的研究領域中來。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對美的源頭的探討又來到了所謂永恆的”理式”(idea,也譯作”理念”)世界裡,”只有理式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藝術世界是由幕仿現實世界來的,現實世界又是慕仿理式世界來的”?,所以理式世界以外的美都是不真實的,柏拉圖關於美的學說足以體現他奴隸主貴族階級的立場。柏拉圖的學生亞裡士多德則批判了這種唯心主義的美學觀點,他指出文藝是對人的行動的模仿,美的本質就在於感性事物本身,從而肯定了文藝與美的現實基礎的真實性,終結了大量的史詩、悲劇與喜劇的藝術驗,寫成篇重要的美學論文一《詩學》。可以說,”美學在西方一開始就是哲學的一個部門”?,哲學家們的文藝觀和美學觀與他們的哲學觀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與此同時,先哲們還在研究文藝與美的過程中引入了其他不同學科的概念與方法。柏拉圖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