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石化碳中和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 中國石油學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 978751147704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石化
NT$2,531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石油石化碳中和技術交流大會論文集
ISBN:9787511477040
出版社:中國石化
著編譯者:中國石油學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
頁數:60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263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該論文集分為兩部分,分別為油氣業務碳中和技術應用與實踐篇、煉化業務碳中和技術應用與實踐篇。內容涵蓋節 能低碳、智慧能源管理、氫能與燃料電池、先進生物燃料、資源循環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內容簡介
在實現碳中和背景下,新質生產力不僅僅意味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減少碳排放,更包括了對碳中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以實現行業全過程的綠色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動行業新質生產力形成、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產業新體系、服務美麗中國建設,中國石油學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組織召開”中國石油石化碳中和技術交流大會”,並將會議內容集冊成文。主要內容包括: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法規標準解讀,油氣生產(上游業務)碳中和技術,油氣加工(下游業務)碳中和技術,石油石化碳中和新技術與裝備應用展示(重點關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節 能低碳技術,智慧能源管理、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先進生物燃料技術、循環利用技術、碳匯交易服務等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光伏發電、氫能儲能、二氧化碳空氣捕集、地熱利用類等技術裝備;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碳中和與成果)。

作者簡介
中國石油學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由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中化、國家管網等能源央企和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等高校研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秘書處設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業務是宣貫和研究相關政策、建設石油石化”雙碳”標準體系、研發低碳技術和產品,以及建設碳足跡數據庫等。

目錄

第一篇油氣業務碳中和技術應用與實踐篇
大港油田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探索與思考韓曉麗夏豔鐸薛斌鄭雙建陳剛(2)
大港油田淺層地熱能冷熱聯供項目集群的應用研究王健葉雅萌馬萬達王浩楠(10)
油田聯合站儲罐密閉工藝的研究趙維張釗穎邵聰穎張玉婷(15)
石油企業基於零碳園區建設實現碳中和技術路徑探索
馬超薛斌劉健趙亮蘇欣欣(18)
東勝氣田零碳處理站示範工程技術經濟分析劉明洋唐萬舉李旭光(24)
紅河油田綠色加熱體系探索與實踐朱晉王廣賢馮長振高家鑫王克誠(28)
“節 點儀”與”可控震源”應用能效分析黃騰陳成何友才彭文秋(33)
油氣處理系統能源管控等級評估方法研究尹曉雲李靜林冬黃征宇蘇明(38)
山西省油氣田新能源技術創新與發展研究分析耿華榮(42)
延長油田CO2大氣擴散數值模擬研究及監測點位優化
楊康劉瑛梁全勝楊紅沈振振(48)
電網風光發電功率互補性分析王勇煥劉彥生李岩楊宇輝肖彬賀璞(54)
河南油田油氣”光熱+”多能互補伴熱開發實踐與探索
張孝友楊宇輝沈和平黃帥博李岩吳玉樹(62)
新能源在傳統含油氣盆地轉型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李士祥鄒才能熊波(67)
粗氫與高純氫協同儲存的氫穩定供應系統王子恒張晨齊宴賓丁聖琪譚婷(75)
遼河油區歡22塊砂岩采灌試驗研究與應用李洪雁陳文錦盧巧雲(81)
油田低碳發展的途徑探究代玉戈(85)
沈260區塊地熱先導試驗實踐與淺析彭博(87)
超稠油開發中後期低碳發展對策研究齊國超楊德卿張梅(91)
基於多尺度裂縫表徵的頁岩氣藏CO2增強采氣與地質埋存數值模擬研究
唐康上官陽南黨甯王靖華吳江平(94)
“碳中和”願景下氣田綠色低碳發展轉型關鍵技術探索
譚若琪王榮敏劉銀春屈苗苗李丹(102)
長慶氣田地面工程甲烷控排及VOCs治理技術探討
鞏燕白冰洋楊光盧鵬飛王淩勻(108)
長慶油田氫能”制儲運用”全鏈條產業發展規劃探索
徐嘉明許振芳梁磊李東升張祥光(114)
陸上油氣田節 能降碳技術路徑研究與實踐何戰友陸紅軍姬偉徐文龍魏立軍(119)
長慶油田加熱爐電氣化技術路線可行性分析孫雷李華山黃虎康臻趙青(126)
長停油井改造地熱利用技術李善威雷文賢薛程偉來誠楨任培旗(131)
“雙碳”目標下長慶油田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實踐與探索
崔兆雪王榮敏林罡楊學峰霍富永王?(139)
長慶油田黃3區CO2驅先導試驗地面工藝技術及應用
楊騰馮白羽王智馮宇白劍鋒(146)
高比例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的典型性繼電保護裝置優化控制方法
孫贇蔡培升王明鄭曉利邵剛濤(154)
基於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油田井場直流供電系統關鍵技術研究
張彩婷譚濱李化龍呂陽偉蔣亞鋒(159)
長慶油田新型電力系統探索與研究李化龍王榮敏李小川李思琦王文傑(165)
耐溫抗鹽CO2發泡劑的製備及性能鄢長灝于九政劉笑春齊松超郭麗媛(172)
注水開發油田節 能低碳示範區建設探索與實踐楊富好易敏馬文軍段晴楓馬箭榮(181)
基於”雙碳”背景下新疆油田生物質燃料採購策略研究陳嘉明(186)
紅X井區特低滲裂縫性油藏煙道氣驅效果研究
艾巴爾 努爾哈比秦園王玉楊小凡(192)
瑪湖緻密砂岩油藏不同氣體介質驅油實驗研究
李明劉佳幸許亮惠澤友李織宏羅強(199)
稠油生產系統固定頂罐VOCs排放特徵研究宋濤濤蘇東蘭倪豐平席濤王興華(205)
碳中和目標下的油氣長輸管道HSE智慧防控體系探索與實踐
任利萍陳慧萍鄭倩茹李妍(211)
新疆地區儲能電站商業模式分析韓鋒程士堅戴麗婭(216)
油氣田企業轉型發展過程碳資產開發評估模型研究
李蓉魏旭夢汪洋王薇杜曉娟徐麗萍王志強(224)
薩南油田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路徑探索 王善哲王惠王禹祁(230)
天然氣管網典型站場甲烷逸散測算方法研究高仕玉任磊劉玉展田望賈平楊(243)
CCUS全週期測井地質工程一體化技術應用與探討
牟瑜賴學軍林偉川陳甫耿張晶宇(251)
長輸天然氣管道甲烷逸散檢測與修復實踐賈彥傑范人丹陳福林李華張淩翔(262)
大慶油田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路徑與實踐龐志慶梁甯汪豔勇周福慶王華(267)
油田工業餘熱雙向高效熱泵技術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的應用研究
婁志東劉書孟苗寶林齊廣明孫冰王琦(272)
大慶油田傳統集輸低碳改造方法研究及新型餘熱利用技術評價付聰(278)
基於風光融合的機采井低碳改造方法研究及效果評價王永強王班超邢濤鄭思成(284)
抽油機井能耗節 點效率計算及優化建議高慶曌王永強鄭思成(288)
改進型二氧化碳與化學劑複合吞吐技術在節 能減排與提高油井採收率中的應用及
對碳中和的貢獻宋成功(295)
松遼盆地北部中深層地熱能開發技術研究梁文義宋成功薛東安王嘉亮邢玉明(300)
岩熱型U型地熱井換熱規律探討黃智波龍從會張長有劉英娜(306)
抽油機井高效舉升節 能減排技術研究與應用
張婉情侯宇張凱波王洋汪清波徐福軍(316)
葡北地區單雙面光伏電站發電效果分析及容配比變化探討
劉歡李殿傑楊茜臧麗娜楊靜(324)
大慶油田採油七廠葡二聯風機發電效果分析及評價
楊靜寇洪彬陳向武黃沖梁曉慶(331)
大慶油田二氧化碳採集技術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實踐楊冰金雨(335)
火力發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技術應用研究及優化馬鋼李鐵華張偉(340)
探索碳資產管理制度對中國碳市場的影響鄒運(344)
基於VFL垂直流迷宮技術的石油煉化廢水處理項目實例分享肖盼文梅(349)
CO2驅注采管柱的腐蝕特徵魏偉(356)
Hele-Shaw通道中黏性泡沫棱鏡運動的數值模擬研究張浩森孟慶民賈培鋒(363)
高含水油藏CCUS防腐技術研究劉亞明(373)
勝利油田CO2捕集驅油與封存技術研究進展及實踐
呂廣忠周宏斌龐麗麗王傑錢堯堯(383)
勝利油田二氧化碳驅油封存注采關鍵技術張廣中孟勇熊偉劉玉國唐培忠(393)
勝利油區綠色低碳鑽井技術新進展與應用實踐劉均一夏曄劉濱黃利民馬居利(399)
二氧化碳長輸管道安全風險定量評估與風險防控楊雷(404)
CCUS-EOR實施中的地質體密封性預測方法研究——以塔里木盆地LN油田為例
張輝尹國慶王海應邵光強徐珂(411)
等離子長明燈在高含硫油氣場站的應用胡世豪(418)
高壓氣田空壓機系統節 能降碳改造王輝張予傑姜東胡北平郭旭(422)
基於壽命週期費用(LCC)的新能源及傳統油氣加熱設備選型分析
李亞軍劉紹東宋曉俊許志燕童根曾海剛寇國王秋萍(427)
設備全生命週期綠色低碳管理創新與實踐劉紹東柳楠宋曉俊楊詩妍祝偉(431)
塔里木油田塔西南公司某單位機房供電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與實踐
褚建輝胡昌友王峰王沖汪希磊陸斌王保平(436)
砂岩油藏地質固碳穩定性因素評價趙郁文葛紅江馬超夏敏敏張釗穎(441)
第二篇煉油業務碳中和技術應用與實踐篇
S-Zorb原料汽油選擇性加氫降烯烴研究及應用秦浩然(448)
催化油漿製備包覆瀝青實驗研究王朝暉陳忠正易橡廖烈榜杜英(457)
碳中和技術在烏石化公用工程部供水系統中的應用胡良傑(461)
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技術探索與實踐朱路平高廣亮曹士炳李康生伏智鈺(464)
95+高效加熱爐技術在某石化公司的應用
羅子明張振泰李俊奎雷紅星任凱李永洲(471)
淺談清潔生產審核對節 能降碳工作的意義於海娟(475)
淺析綠色甲醇的市場應用前景安彤廖忠陶(479)
水電解制氫技術的工業應用王濤楊朝華(484)
烴類水蒸氣轉化制氫裝置降低碳排放技術研究張強(489)
玉門油田煉化業務綠氫消納途徑探討王振英(493)
LDAR技術在煉化企業油品儲罐附件洩漏管控中的關鍵應用及成果毛瑞霞李向民(497)
低滲油藏CO2驅油及碳埋存主控因素分析和潛力計算模型研究
姚行順吳潤楨章 楊王曉燕張亮(502)
煉化企業低溫餘熱綜合利用張家龍(512)
關於煤化工廢水難降解有機物的處理技術的研究
李成張延斌林華東葉飛馮全(521)
循環流化床鍋爐摻燒生物質燃料性能分析周吉偉趙建華孫森費科陳德山(526)
我國共享儲能發展和應用情況分析與建議王建明歐陽琰(530)
乙烷制乙烯全流程低碳化餘熱綜合利用唐宏亮余金森慕鍇王宏賓莊恒亞(534)
絕氮燃燒與碳捕集技術在石化行業上的應用張雲峰張香全王月昶吳文軍(540)
歐美國家油氣儲運甲烷排放管控分析與啟示田望李曉楓任磊王梓琪楊傳明(545)
氫氣管網在線監測優化技術的應用前景馬曉明趙豔微閆慶賀龔燕魯浩然(550)
石灰石絕氮工藝製備高濃度CO2流程模擬與分析
邵子墨雷天凱梁金強閻立軍彭威(553)
燃煤煙氣清潔高效碳捕集技術研發與工業應用陳陣黃洲斕李俊華(559)
雙碳目標下廣東石化綠色低碳新石化基地建設實踐與思考張元禮(565)
順酐產品碳足跡核算及綠色低碳生產研究齊廣建(569)
“能耗雙控”向”碳雙控”轉變背景下石化企業能碳管理信息系統設計和應用
李志剛王之茵劉兆鑫李延軍(573)
希爾施管熱分離器的研究與應用徐寶平(581)
一種石化園區無組織碳排放監測反演方法研究張海洋肖哲王輝高瑜董璐(586)
基於DAC儲能的低碳共生系統楊利青郭海新(593)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