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民法的近代化和法典化 孟祥沛 978720818962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人民
NT$458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日民法的近代化和法典化
ISBN:9787208189621
出版社:上海人民
著編譯者:孟祥沛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295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中國法制史源遠流長。從《法經》到《大清律》,中華法系從唐朝起即對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發生重大影響。然而,19世紀下半葉,伴隨著明治維新,日本在步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同時,其法制也相應地走出中華法系而開始西化。而中國則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才初步確立近代法律體系。中日兩國法制改革的道路和結果差異巨大。
本書擬通過對中日兩國民法近代化和法典化的比較,揭示造成中日兩國民法近代化不同結果的成因,論述立法工作中如何做到保持本國法律傳統與繼受外來法律文化的協調統一,並試圖引出民事立法的歷史經驗教訓,以期對我國民事立法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鑒。

內容簡介
中國法制史源遠流長。從《法經》到《大清律》,中華法系從唐朝起即對日本、朝鮮等東亞國家發生重大影響。然而,19世紀下半葉,伴隨著明治維新,日本在步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同時,其法制也相應地走出中華法系而開始西化。而中國則直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才初步確立近代法律體系。中日兩國法制改革的道路和結果差異巨大。
本書擬通過對中日兩國民法近代化和法典化的比較,揭示造成中日兩國民法近代化不同結果的成因,論述立法工作中如何做到保持本國法律傳統與繼受外來法律文化的協調統一,並試圖引出民事立法的歷史經驗教訓,以期對我國民事立法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鑒。

作者簡介
孟祥沛,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涉及民法學、法律史學、比較法學及實證法學。著有《中日民法近代化比較研究》《中國傳統行刑文化研究》《房地產法律制度比較研究》等。現任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律史學研究會等學會理事。

目錄

總序
引言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民法近代化”釋義
第三節 研究的現狀和意義
第四節 研究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第一章 中日民法近代化的歷史背景
第一節 相似之處
第二節 相異之處
第二章 中日民法近代化的開端——《大清民律草案》與日本”舊民法”的比較
第一節 立法原則的比較
第二節 立法過程的比較
第三節 編制結構的比較
第四節 主要內容和特點的比較
第五節 影響和評價
第三章 中國民法近代化的發展——北洋政府《民律草案》
第一節 立法背景
第二節 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
第三節 立法過程
第四節 編制結構(兼與《大清民律草案》相比較)
第五節 法典的性質
第六節 法典的特點
第七節 評價和反思
第四章 中日民法近代化的完成——《中華民國民法》與日本明治民法的比較
第一節 立法背景的比較
第二節 立法原則的比較
第三節 立法過程的比較
第四節 編制結構的比較
第五節 性質和特點的比較
第六節 影響和評價
第五章 中日民法近代化從開端走向完成
第一節 《大清民律草案》與《中華民國民法》的比較
第二節 “舊民法”與明治民法的比較
第三節 中日民法近代化不同階段的比較
第六章 法制近代化中的重大論爭——清末”禮法之爭”與日本”法典論爭”的比較
第一節 清末”禮法之爭”和日本”法典論爭”的概況
第二節 “禮法之爭”與”法典論爭”爆發的必然性
第三節 “禮法之爭”與”法典論爭”的相似處
第四節 “禮法之爭”與”法典論爭”的相異處
第五節 論爭的結局、影響及對論爭雙方的評價
第七章 中日民法近代化若干問題之反思
第一節 中日民法近代化歷史進程的特點
第二節 民法近代化與法律習慣
第三節 民法近代化與法律傳統
第四節 民法近代化與法律移植
第五節 民法近代化與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諸要素的關係
主要參考文獻
前 言
總序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強度和深度重塑全球格局,更新人類的思想觀念和知識系統。當下,我們正經歷著中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歷史表明,社會大變革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
上海社會科學院作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服務國家和上海發展、服務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順應大勢,守正創新,大力推進學科發展與智庫建設深度融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上海社科院實施重要學術成果出版資助計劃,推出”上海社會科學院重要學術成果叢書”,旨在促進成果轉化,提升研究質量,擴大學術影響,更好回饋社會、服務社會。
“上海社會科學院重要學術成果叢書”包括學術專著、譯著、研究報告、論文集等多個系列,涉及哲學社會科學的經典學科、新興學科和”冷門絕學”。著作中既有基礎理論的深化探索,也有應用實踐的系統探究;既有全球發展的戰略研判,也有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總結,還有地方創新的深度解析。作者中有成果頗豐的學術帶頭人,也不乏嶄露頭角的後起之秀。寄望叢書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上海社科院的學術追求,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徵、上海特點,堅持人民性、科學性、實踐性,致力於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
學術無止境,創新不停息。上海社科院要成為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的重要基地、具有國內外重要影響力的高端智庫,必須深入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和學術導向,聚焦重大問題,不斷加強前瞻性、戰略性、儲備性研究,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把上海建設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更高質量、更大力度的智力支持。建好”理論庫”、當好”智囊團”任重道遠,惟有持續努力,不懈奮鬥。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