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微藻生物合成與轉化 ISBN:9787562874362 出版社:華東理工大學 著編譯者:范建華 頁數:22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154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微藻是古老的原核或真核光合生物,光合作用效率高,是地球上的主要初級生產力。微藻細胞作為「天然的綠色工廠」,可以合成先進燃料與高值化學品,在合成生物製造領域具有獨特優勢。本書作者多年來密切跟蹤微藻合成生物技術研究的前沿和進展,並結合自身的研究實踐和體會,組織課題組成員共同對現有信息進行了歸納整理和總結,希望能夠為我國微藻生物技術研究開發盡綿薄之力。本書首先對微藻、微藻生物產業的發展、碳中和背景下的微藻生物技術發展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概括,隨後介紹了微藻基礎生物學、微藻的光合固碳屬性、微藻的生長與繁殖、微藻基因編輯技術與合成生物學、微藻生物質下游處理技術、微藻生物轉化與合成高價值產品,本書還介紹了代表性的經濟微藻,以及典型的微藻綠色低碳產品與應用。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生物工程相關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研究生的學慣用書,以及教師、科技工作者和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參考書;尤其對從事微藻研究的科研人員將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作者簡介 范建華,華東理工大學/石河子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青年人才(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上海市「晨光計劃」、江蘇省「雙創人才」。榮獲上海海洋科學技術獎一青年科技創新獎、「東富龍」生物工程優秀青年科學家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10多個國家級/省部級項目。發表論文50多篇,總被引用超過2000餘次,入選ESI高被引論文1篇、熱點論文1篇;申請發明專利27項,授權12項。擔任4本SCI期刊編委,擔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一碳生物技術專委會委員、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青年學者工作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一碳生物技術專委會委員、上海市生物工程學會合成生物學專委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轉化與綠色『氐碳技術、合成生物系統構建與應用。目錄 第1章 緒論1 1 微藻分類學特徵與屬性 1 2 微藻生物產業的發展簡史 1 3 碳中和背景下的微藻生物技術發展機遇與挑戰 1 3 1 碳中和背景下微藻生物技術的發展機遇 1 3 2 微藻固碳產業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第2章 微藻基礎生物學 2 1 微藻的基本特徵 2 2 藻類系統發生與分類 2 2 1 系統演化過程 2 2 2 分類和繁殖 2 3 全球分佈與生態影響 2 3 1 藻類對河流湖泊池塘等生態系統的影響 2 3 2 微藻對海洋生態系統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3章 微藻的光合固碳屬性 3 1 CO2濃縮機制 3 2 固碳反應的關鍵?Rubisco 3 3 光合作用與葉綠體進化 3 4 光合生理生化測定與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 微藻的生長與繁殖 4 1 微藻種質資源採集與純化 4 1 1 國際主要藻類資源庫的保藏和共享利用 4 1 2 我國藻類資源保藏現狀 4 1 3 微藻樣品的採集 4 1 4 微藻的分離純化 4 2 微藻的營養模式 4 2 1 光自養模式 4 2 2 異養模式 4 2 3 混合營養模式 4 2 4 光異養培養 4 3 常見培養模式與設備 4 3 1 微藻培養模式 4 3 2 培養設備———光生物反應器 4 4 影響生長繁殖的關鍵因素 4 4 1 培養基成分 4 4 2 環境因子 參考文獻 第5章 微藻基因編輯技術與合成生物學 5 1 基因轉移技術 5 1 1 轉化方法 5 1 2 微藻基因編輯技術 5 2 基因表達系統 5 2 1 核轉化系統 5 2 2 葉綠體基因表達系統 5 2 3 真核微藻生產與優化 5 2 4 微藻基因表達系統的優勢 5 2 5 利用合成生物學 生產藻類產品的商業附加值 5 3 轉基因株系的篩選方法 5 3 1 核轉化篩選方法 5 3 2 葉綠體轉化篩選方法 5 4 基因編輯策略與工具 5 4 1 啟動子和終止子 5 4 2 內含子促進表達 5 4 3 密碼子優化 5 4 4 位置效應和基因沉默 5 4 5 多基因共表達 5 4 6 葉綠體和線粒體基因組轉化 5 5 合成重組蛋白 5 5 1 微藻合成重組蛋白質類藥物的優缺點 5 5 2 真核微藻中的基因表達、翻譯和翻譯后修飾 5 5 3 微藻表達重組蛋白的應用 5 6 生產不飽和脂肪酸 5 6 1 微藻脂質生物合成途徑 5 6 2 脂質代謝改造 5 7 微藻重組疫苗 5 7 1 重組微藻在人類疾病中的應用 5 7 2 重組微藻疫苗預防水產養殖病害 5 8 微藻靶向藥物遞送 5 8 1 微藻機器人(Microalgae based Robot)的特性 5 8 2 微藻機器人的表面功能化與集成途徑 5 8 3 微藻靶向藥物遞送應用 參考文獻 第6章 微藻生物質下游處理技術 6 1 常見的微藻採收方法 6 2 細胞破碎方法 6 2 1 細胞破碎技術概述 6 2 2 幾種常用的細胞破碎技術 6 3 活性物質提取技術 6 3 1 微藻提取技術概述 6 3 2 常用提取方法 6 3 3 濃縮與乾燥 參考文獻 第7章 微藻生物轉化與合成高價值產品 7 1 脂質與脂肪酸 7 1 1 微藻脂質代謝途徑 7 1 2 微藻脂質提取方法 7 1 3 微藻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提高 7 1 4 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應用 7 2 微藻多糖 7 2 1 微藻多糖的結構 7 2 2 微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及應用 7 2 3 已被開發研究的幾類微藻多糖 7 2 4 多糖研究發展方向 7 3 捕光色素蛋白複合體 7 3 1 藻膽體 7 3 2 岩藻黃素葉綠素a/c蛋白複合體(FCP) 7 3 3 多甲藻黃素葉綠素a蛋白複合物(PCP) 7 3 4 藻類天然熒光蛋白的應用 7 4 色素 7 4 1 葉綠素———小球藻 7 4 2 藻藍蛋白———螺旋藻 7 4 3 藻紅蛋白———紫球藻 7 4 4 β胡蘿蔔素———杜氏鹽藻 7 4 5 蝦青素———雨生紅球藻 7 4 6 岩藻黃素———硅藻、褐藻等 7 5 植物基蛋白 7 6 全細胞生物質———食品/飼料原料 參考文獻 第8章 10種常見的代表性經濟微藻 8 1 藍藻門螺旋藻 8 2 綠藻門小球藻 8 3 綠藻門雨生紅球藻 8 4 綠藻門萊茵衣藻 8 5 裸藻門纖細裸藻 8 6 硅藻門三角褐指藻 8 7 紅藻門紫球藻 8 8 金藻門等鞭金藻 8 9 真眼點藻綱微擬球藻 8 10 溝鞭藻綱寇氏隱甲藻 參考文獻 第9章 典型的微藻綠色低碳產品與應用 9 1 營養與健康食品 9 2 生物與醫藥產品 9 2 1 β胡蘿蔔素 9 2 2 蝦青素 9 2 3 葉黃素 9 2 4 多糖 9 2 5 ? 9 2 6 維生素 9 2 7 藻膽蛋白 9 3 餌料與飼料 9 3 1 微藻餌料的營養功能成分 9 3 2 微藻餌料的技術功能特性及優勢 9 3 3 微藻餌料與飼料的前景和挑戰 9 4 生物能源 9 4 1 厭氧消化生產生物燃料 9 4 2 光合產氫 9 4 3 生產生物柴油 9 4 4 微藻生物燃料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