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二十講 蘇雪林 978755613451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湖南人民
NT$413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唐詩二十講
ISBN:9787556134519
出版社:湖南人民
著編譯者:蘇雪林
頁數:27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217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經典解讀:《唐詩二十講》是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本唐詩學專著,也是我國第一本斷代詩歌史。它的出版標誌著中國文學史研究開始走向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學術里程碑意義。
★生動的敘述:蘇雪林先生以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將唐代詩人的生活、性格和創作背景娓娓道來,讓讀者仿佛穿越時空,與這些文學巨匠進行心靈的對話。
★文化交融的視角:書中不僅分析了唐詩的藝術特色,還探討了不同民族文化交融對唐詩繁榮的影響,為讀者揭示了文學作品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深度。
★深入淺出的分析:即使是複雜的文學理論和批評方法,蘇雪林先生也能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闡釋,讓普通讀者也能輕鬆領略唐詩研究的精髓。
★豐富的知識性:《唐詩二十講》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也是一部歷史讀物,它提供了關於唐代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的豐富信息,增加了閱讀的知識性。
★精心編校:對全書引文的字詞錯誤做了修改。也對知識性錯誤和字詞標點錯誤(特別是容易引起歧義的)做了訂正。特別收入明代徽派版畫傑作《唐詩畫譜》44幅畫作,再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古典詩歌絢爛煙景。

內容簡介
《唐詩二十講》(原名《唐詩概論》)是蘇雪林創新運用現代文藝理論來觀察唐詩,研究唐詩史的力作,被學界稱作”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本唐詩學專著”,也是我國第一本斷代詩歌史。蘇雪林打破歷代學者慣用的文章 學、考據學等傳統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以文學史家的學術眼光與視野審視紛繁複雜的唐代作家作品,率先運用流派與風格等現代觀念,突破前人視野,把唐詩的繁榮置於時代的大背景下考查,辨析、梳理出唐代詩歌承緒與流變的歷史進程。

作者簡介
蘇雪林(1897-1999),原名蘇梅,字雪林,筆名綠漪。安徽太平縣人。一生跨越兩個世紀,杏壇執教50載,創作生涯70年,出版著作40部。她一生從事教育,先後在滬江大學、安徽大學、武漢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成功大學任教。她筆耕不輟,被譽為”文壇的長青樹”。作品涵蓋小說、散文、戲劇、文藝批評,在中國古代文學和現當代文學研究中成績卓著。代表作有小說《棘心》,散文集《綠天》《屠龍集》,三幕話劇《鳩那羅的眼睛》,以及文學理論專著《李商隱戀愛事蹟考》(後改名《玉溪詩謎》)、”屈賦新探”系列、《東坡詩論》、《詩經雜俎》、《唐詩概論》(後改名《唐詩二十講》)、《遼金元文學》、《中國文學史》等。

精彩書評
1934年2月, 蘇雪林先生的《唐詩概論》出版。該書的出版無論對蘇先生本人還是學術界都是件大事:從她本人來說, 隨著《唐詩概論》以及《遼金文學史》《李商隱無題詩事足亦考》《屈賦新探》的相繼出版, 她完成了由文學創作向學術研究、由文壇才女向學界泰斗的人生角色的轉換;從學術界來說, 《唐詩概論》是我國現代意義上的第一本唐詩學專著, 也是我國第一本斷代詩歌史。
——陳友冰 安徽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
《唐詩概論》既具有中國傳統學術向現代轉型的時代特徵,又閃耀著蘇雪林才情豐贍、敏于體會的學術個性,只有將它盡可能還原到20世紀前半葉中國文學史書寫的大背景下,在與同時代學者關於唐詩研究的比較中,才能公允持正地重新認識其學術價值。
——程磊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師

目錄

第一講 | 唐詩隆盛之原因 001
第二講 | 唐詩變遷之概況 012
第三講 | 初唐四傑 023
第四講 | 沈、宋與律詩 034
第五講 | 初唐幾個白話詩人 040
第六講 | 開、天文學之先驅 047
第七講 | 開、天間詩人與樂府新詞 055
第八講 | 戰爭和邊塞作品 065
第九講 | 隱逸風氣和自然的歌唱 078
第十講 | 浪漫文學主力作家李白 092
第十一講 | 寫實主義開山大師杜甫 108
第十二講 | 大曆間的詩人 126
第十三講 | 險怪派領袖詩人韓愈 149
第十四講 | 韓派詩人 160
第十五講 | 功利派首創者白居易 172
第十六講 | 白派詩人 189
第十七講 | 唯美文學啟示者李賀 203
第十八講 | 詩謎專家李商隱 217
第十九講 | 李商隱同時詩人 229
第二十講 | 唐末詩壇 239

精彩書摘
開、天浪漫文學與作家,已如前數章 之所介紹,現 在我要敘述一個聲名最顯著的、與杜甫並稱唐詩壇權威的 詩人——李白。他是集開、天浪漫文學之大成的一位詩人, 又是浪漫文學最光榮的一位壓陣大將。他與開、天那群詩 人相比,好像是突出萬山間的高峰,容納百川的大海,燦 爛列宿間的一片寒光皎潔的明月,雲蒸霞蔚的東方的一輪 金芒四射的太陽。開、天時代若沒有李白,浪漫文學決不 能呈現那樣空前的光彩,決不能與杜甫所領導的寫實時代 相抗衡,所以我們應當喊他為浪漫派主力作家。
李白(七?一至七六二),字太白,其籍貫異說紛紜,或說隴西,或說金陵,或說山東,或說蜀。但他既屢次自命為”隴西布衣”(《與韓荊州書》與《贈張相鎬》詩),我 們就定他為隴西人,也無不可。少穎慧,五歲誦六甲,十歲通詩書,長隱岷山,刺史蘇頲見而異之,道 :”是子天才 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但他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 輕財重施,或訪道四方,以煉丹求仙為事,他四十歲以前 的生活不過如此。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道士吳筠友善。筠被召,薦之 於朝,見明皇于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御手為之 調羹,與筠俱待詔翰林。帝一日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 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右左以水?面稍解,援筆 成文,婉麗精切。嘗沉醉殿上,引腳命高力士脫靴。力士 素貴,恥之。以言激怒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阻止。白自 知不為親近所容,益傲放不自修,與賀知章 、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終日 縱飲。在京二年餘,求放還山。出京後又開始他的浪遊生活, 嘗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船中,旁若無人,腳 跡遍於廣陵、秦淮、金陵、宣城等處。
他五十四歲前的生活就這樣痛飲狂歌遊山玩水地混過, 以後便是他坎坷困厄的時代了。安祿山之亂,他轉徙於宿
松、匡盧間,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辟為府僚。璘起兵 失敗,他坐罪長流夜郎,至半途遇赦得還。後依其族叔李 陽冰于當塗縣,寶應元年(七六二)得疾卒,壽六十一歲。關於他的死,另有一種大醉後入水捉月溺死于牛渚磯的傳 說。以他這樣一個絕代的浪漫詩人,我們原希望他有這樣 一個富於詩意的結局,但考李陽冰替他做的詩集序,說他 病亟時曾於枕上作書,以作序相托。李華的《故翰林學士 李君墓誌》也曾說”年六十有二不偶,賦臨終歌而卒”。(臨 終歌現不載集中)可見我們的詩人是明明白白病死的,那 個”捉月”的傳說雖然美麗,我們只好割愛了。
我們現在要談他的作品。胡適說李白集樂府之大成(《白話文學史》),這話我們極承認。前面說過陳子昂在開、天前便打起文學革命的旗幟,但並未成功。李白是一個 有意識的文學革命者,也是反對梁、陳,主張復古的一個人。他曾說 :” 梁陳以來, 豔薄斯極, 沈休文又尚以 聲律。將復古道, 非我而誰歟?”《古風》五十九首開 頭便說 :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 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聖如有立, 絕筆於獲麟!(《古風》其一)
孔子刪述《詩》《書》,名為維繫周文化,其實是創造新文化,可算文化史上一件大事。李白也想以解放的樂府起八代之衰,上繼風雅,為文學史創造一個新局面,故以刪述自比。你看他以詩界孔子自命,野心是怎樣的大!
他的革命的工作,破壞方面是將齊、梁以來的加於詩歌的鐐銬——聲律——一舉打得粉碎。他的詩現存一千餘篇,但五律僅有七十餘首,七律僅有十二首(根據趙翼的統計),占不到全詩的十分之一。趙翼說他”才氣豪邁,全以神運,自不屑束縛於格律對偶,與雕繪者爭長”。其實他既鄙薄齊、梁,自然不屑去模擬齊、梁詩體,不然豈不與自己主張抵觸嗎?
他的革命工作的建設方面,則極力做解放的樂府。他 的樂府的題目都沿用古題,如《公無渡河》《上留田行》《野 田黃雀行》《雉朝飛》《烏夜啼》《門有車馬客行》《君子有 所思行》都是,但內容形式是嶄新的,有創造性的,富有新生命的,與建安前的樂府大不相同,不但用舊瓶裝新酒,還將學步的嬰孩哺育成為大人了。他的樂府據楊齊賢、蕭 士贇《分類補注李太白詩卷》所錄,共有一百十九篇,所 用題目都是王僧虔《伎錄》、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上所有 的,但他其餘作品除五七律絕外,長短歌詠體裁也與他的 樂府相似。可見他在解放樂府上所得的技巧竟無往而不利。兩漢以來民歌的技術、意境,到他才充分利用了。與他同 時的詩人王、孟、岑、高、二王、崔、李未嘗不努力創造 新的樂府,但他們缺乏自覺的文學革命意識,所以不如他成功得偉大。李陽冰引盧黃門的話說道 :”陳拾遺橫制頹 波,天下質文,翕然一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 至公大變,掃地並盡。”可見當時人便許他為陳子昂後詩界 革命成功的英雄了!
他的詩不唯集漢魏樂府之大成功,而且也集開、天浪漫文學的大成。有人說他的詩兼王維、岑參兩派(悲壯與淡遠)之長(《中國詩史》),其實他的詩不但兼兩派之長,而且還有為他們所無的格調意境。總而言之,他有他自己的特色。
作品是時代的反映,同時也是人格的反映,沒有開、天時代,產不出李白和同時詩人的浪漫詩歌,沒有李白的個性,也不能形成他作品的特色。我們不忘記”時勢造英雄” 的話,更不要忘記”英雄造時勢”的話。
現在我們來檢查李白的性格 :
他的性格的第一點是”俠”。本傳既說他少年時喜縱橫 術,擊劍為遊俠。他的故人魏顥又說他”嘗手刃數人”。《與 韓荊州書》”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上安州裴長史書》 “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他平生所佩服的古人為魯仲連、侯生、戰國四公子、燕昭王、酈食其、張良、劇孟、東方朔、王猛,都可說是 俠字號的人物。他既好縱橫術,所以也喜談功名,目的並 非升官發財,不過想學那”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裡”或”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的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見首不見尾的神龍而已,因為這是俠客最高的標準。
他的性格的第二特點是”仙”。這是他主要的思想,比 “俠”還重要。唐代文人多少帶點丹籙派的迷信,而李白 更甚。他曾煉過大丹,曾受過道籙,曾遍遊名山訪求道侶。肉體雖寄居紅塵之中,精神卻飛馳於天上。魏顥說他求仙不過為了”消壯心,遣暇日”,好像功名上受了挫折才借此自慰似的。其實讀《李白全集》,才知道此話不然。李白一生以成仙為第一目的,功名為第二目的。成仙失望,而後才去談功名,功名又失望,便頹廢了。
他既具有亦俠亦仙的性格,所以作品特色 :
第一是意氣的豪邁,這也與俠的性格有關。他好取雄偉宏麗、開合動盪,富於刺激性的題材,以壯浪縱恣擺去拘束的筆寫了。譬如他寫山水和自然界現象 :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開。白帝精金運元氣,石作蓮花雲作台。(《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遝嶂淩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東隅!海寒多天風,白波連山倒蓬壺!長鯨噴湧不可涉,撫心茫茫淚如珠。(《古有所思》)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於瓦官閣!(《橫江詞》)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燕
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北風行》)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關山月》)

前言/序言
一種思想成了定型,便不能隨著時代進步 ;文學是思想的表現,所以文學經過一度的成熟,也就不易改變。安 祿山之亂好像一聲晴天霹靂,把開元、天寶的歌舞昇平局 面,一下打得粉碎。文學家是時代的喉舌,照理,他們這 時候應當嚴肅地沉痛地喊出時代的痛苦,把以前的浪漫思 想一概收束起來才對。但奇怪的是我們讀那時幾個詩人的 作品,很不容易發現這次大亂的痕跡,王維有一首”凝碧池頭”,卻還不曾收入集中 ;岑參有扈從鳳翔的《行軍詩》二首,說的話也不大痛切。李白天寶亂後作品比較多,如
《猛虎行》《贈從孫義興宰銘》《獄中上崔相渙》《贈張相鎬》以及《流夜郎》諸作,少說也有三四十篇,可是他除了說幾句”共工赫怒,天維中摧,鯤鯨噴蕩,揚濤起雷”的抽 像話,或”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 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不關痛癢的描寫以外,反而充分發揮他的策士習氣,像《猛虎行》:”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永王東巡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 君談笑靜胡沙。”居然想乘亂以圖功名起來。此外各詩也處處以孟嘗、信陵期人,以賈生、謝安自負,”養士”“報恩”不絕於口角,”扶危”“撥亂”繹絡於筆端,大言炎炎,不 可響邇。最後自知功名無望,又”心知不得語,卻欲棲蓬瀛”,要找什麼赤松、黃石去了。那首《扶風豪士歌》更寫盡了 他暮年”俠”與”仙”的浪漫夢想。時代是這樣一個流血 破壞、呻吟痛苦的時代,我們的詩人腦筋裡還搬演著龍吟 虎嘯風雲變色的戰國壯劇 ;或者拿著他的芙蓉綠玉杖,在雲端裡遨遊自得,他曾自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