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傳-一種現代情感的歷史 費伊.邦德.艾伯蒂 978757530261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譯林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孤獨傳-一種現代情感的歷史
ISBN:9787575302616
出版社:譯林
著編譯者:費伊.邦德.艾伯蒂
頁數:35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201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孤獨,21世紀的「流行病」?孤獨並非一成不變的「事物」,而是會隨著時間變化的靈物。孤獨,是作為一種「現代」情感產生的,同時也是一個有多層含義的概念。 孤獨是身體性的還是精神性的?孤獨是應該被享受還是應該被拯救?《孤獨傳》所講述的,即歷史上出現的有關孤獨的觀念,以及孤獨與思想、身體、物品及地點發生關聯的不同方式。 全方位理解孤獨,助你遠離情感黑洞的療愈之書。無論我們怎樣定義自身所處的生命階段,我們都終將與孤獨為伍。孤獨是一種信號,提醒我們是時候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孤獨無分好壞,它不過是一個強烈而永恆地察覺到自我的節點。」 特里·伊格爾頓盛讚;劉擎、梁永安、李洱、金雯、蔡崇達、文珍、包慧怡一致推薦。

內容簡介

有人說,孤獨是21世紀的流行病。我們想方設法擺脫孤獨,它卻依然如影隨形。孤獨從何而來?人類註定與孤獨相伴嗎? 歷史學家費伊·邦德·艾伯蒂認為,孤獨是一種現代情感。從宗教的衰落到工業革命,再到數字革命以來社交媒體與線上社區的蓬勃興起,孤獨觀念的演變史,也是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理解孤獨如何「被發明」,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何如今孤獨盛行。 《孤獨傳》融合了文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與經濟學等,力圖還原孤獨的隱秘歷史與複雜意涵。本書的每一章聚焦孤獨的某種形態,探究孤獨與個人和社會、情感和身體之間的關聯。在書中,艾伯蒂旁徵博引,梳理了19世紀至今的信件與日記、哲學文本、政治論述、醫學文獻等,研究了包括西爾維婭·普拉斯、維多利亞女王與弗吉尼亞·伍爾夫等人的經歷,並分別探尋青少年、獨居者、老年人、無家可歸者等不同人群的孤獨體驗。 孤獨不僅是一種個體感受,它還與婚戀、醫療、教育、養老、社會福利等議題息息相關。從更宏觀的角度,《孤獨傳》審視現代社會如何被孤獨改變,幫助人們學會與孤獨共存,以平和澄明之心面對自我與世界。

作者簡介

費伊·邦德·艾伯蒂(Fay Bound Alberti),英國國家科研與創新署未來領袖學者,現為約克大學高級講師,研究涉及藥物、身體、性別和情感等,另有著作《心的問題:歷史、藥物與情感》《紛擾塵世:歷史與文化中的人類身體》等。

目錄

導論 孤獨,一種「現代流行病」
第一章 當「孤身一人」變成「孤獨」:一種現代情緒的誕生
第二章 一種「血液病」?西爾維婭·普拉斯的長期孤獨
第三章 孤獨與缺失:浪漫之愛,從《呼嘯山莊》到《暮光之城》
第四章 喪偶與喪失:從托馬斯·特納到溫莎的寡婦
第五章 晒圖焦慮症?社交媒體與線上社區的形成
第六章 一顆「嘀嗒作響的定時炸彈」?反思老年孤獨
第七章 無家可歸與漂泊無根:沒有一個能叫「家」的地方
第八章 餵養飢餓:物質與我們孤獨的身體
第九章 孤獨的流雲與空蕩蕩的容器:如果孤獨是件禮物
結語 在新自由主義時代重構孤獨
註釋
延伸閱讀
姓名及名稱索引
主題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