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1602*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警察行政法解說 ISBN:9787565325007 出版社: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著編譯者:(日)田村正博 著 侯洪寬 譯 頁數:41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077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由田村正博著的《警察行政法解說(全訂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外國警學譯叢》在對警察行政法諸項制度的解說方面,試圖盡量保持一貫性。在對各項規定逐一進行闡述的同時,努力做到梳理貫穿整個制度的思想體系,對有關課題也一併展開論述。 本書由序言、警察的職責、警察活動的基本原則、警察活動的法律類型、警察職務執行法、主要警察許可權法制、警察機關的信息收集與管理、國民對警察權力的制約、都道府縣地方警察、國家警察機關、行政救濟法構成。作者簡介 田村正博 京都大學法學系畢業,1977年進入警察廳工作,先後擔任內閣法制局第一部副參事官、警察廳國際刑事處理事官、警察廳物資供應處理事官、東京警視廳公安總務處處長、警察大學校保安教養部部長、警察廳總務處計劃官、秋田縣警察本部部長、警察廳駕駛執照處處長、警察大學校警察政策研究中心所長、內閣參事官、警察大學校特別偵查幹部研修所所長、福岡縣警察本部部長及警察大學校校長等職,警視監警銜,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 著有《警察行政法解說》、《警察法重要條文解說》、《警察官用憲法講義》(以上均為東京法令出版株式會社出版)、《警務一線警察官許可權解說(上·下)》(立花害房出版)等著作。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警察行政與法 一、警察的存在及活動與法 二、法治主義 第二節 警察與國民的關係 一、警察對國民利益的保護(保護責任關係) 二、警察對職權行使對象的權利限制(對立關係) 三、警民合作確保安全(合作關係) 四、國民對警察的管理(受託與管理的關係) 第三節 警察法制的變遷 一、舊憲法體制下的警察 二、「二戰」后的警察組織改革與舊警察法的制定 三、現行警察法的制定 四、警察活動法制的變遷 第二章 警察的職責 第一節 職責的規定及其意義 一、警察法對警察職責的規定 二、警察的職責與活動 第二節 警察職責的內容 一、對個人的生命、人身及財產的保護 二、對公共安全和秩序的維護 (補充論述:警察對犯罪搜查的意義與行政法上的規章) 第三節 警察機關同與警察職責有關的其他機關的關係 一、許可權的分配與同其他機關協作 二、與有法律規定的個別機關的關係 第三章 警務活動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警察許可權法制的指導理念 一、指導理念的意義 二、對許可權行使對象的權利與自由的尊重 三、確保國民安全 四、對私生活的尊重和對家庭暴力案件的介入 五、警察的職責及履行 六、其他 (補充論述:「警察職權界限」論及其錯誤) 第二節 警察許可權法執行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一、遵守法律規定,禁止目的外行使許可權 二、行使許可權的義務 三、對過度及不公正地行使許可權的禁止 第三節 無法律依據活動的界限 一、禁止強制執法行為 二、警察職責的範圍 三、超越給對方造成不利影響的公益上的必要性 第四章 警察活動的法律類型 第一節 行政處分 一、行政處分的意義 二、意見決定與表示 三、行政處分程序 四、行政機關的裁量及其統一管理 五、行政處分的取消和撤回 六、針對行政處分違反者的措施 七、許可 八、命令(下達命令) 九、其他行政處分 第二節 強制性事實行為 一、行政強制的意義 二、行政上的強制執行 三、即時強制 四、以刑罰為背景的事實行為 (補充論述:為確保履行義務的行政手段) 第三節 任意活動 一、任意活動的意義 二、與國民的權利和自由有關的事實行為 三、一般事實行為 (補充論述:行政立法、行政契約與私法性質的活動) 第五章 警察官職務執行法 第一節 警察官職務執行法綜述 一、警察官職務執行法的意義 二、特徵 第二節 盤問 一、盤問的意義 二、盤問的必要條件 三、要求止步與盤問 四、車輛的攔停措施(機動車盤查) 五、隨身攜帶物品檢查 六、繼續盤問 七、兇器搜檢 第三節 保護 一、保護的意義 二、保護對象 三、保護的實施及善後手續 第四節 處險措施 一、處險措施的意義 二、對象的事態 三、警告、避難等措施 第五節 犯罪的預防與制止 一、犯罪預防與制止的意義 二、警告 三、制止 第六節 進入私人空間及公共場所 一、進入私人空間及公共場所的意義 二、危急時刻進入私人空間 三、進入公開場所 第七節 武器的使用 一、武器使用的意義 二、不造成人身傷害的武器使用 三、允許造成人身傷害的武器使用的必要條件 第六章 主要警察許可權法制 第一節 警察許可權法制概要與個人保護法制 一、警察許可權法制概要 二、以尾隨限製法為代表的個人保護法制 三、受害者援助法制 第二節 確保安全法制 一、以槍支刀具類等攜帶管理法為代表的確保安全法制 二、道路交通法 第三節 其他法制 一、黑社會組織對策法和其他黑社會組織對策法制 二、犯罪對策法制 三、娛樂行業適當化法和其他公共利益保護法制 第七章 警察機關的信息收集與管理 第一節 與信息相關的法律性規章 一、信息的重要性與法律性框架 二、與信息有關的法律 第二節 信息的獲取 一、警察獲取信息的一般原則 二、從第三者獲取信息 三、依靠監視器等器材獲取信息 第三節 信息的保管與利用 一、信息保管的基本原則 二、個人信息文檔製作的預先通知及其公布 三、向本人公開、要求本人訂正及停止利用 四、警察機關對信息的利用 五、信息的提供 第八章 國民與居民對警察的統制 第一節 警察組織的基本框架與國民及居民對警察的統制 一、警察組織的基本框架 二、旨在使國民及居民對警察進行統制的各項制度 第二節 公安委員會和警察法上的制度 一、公安委員會對警察政治中立的確保 二、公安委員會對警察機關的管理 三、公安委員會規則等的制定 四、警察署協議會 第三節 警察事務的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