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治理的法律研究 劉東輝 978751961502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經濟日報
NT$547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家族企業治理的法律研究
ISBN:9787519615024
出版社:經濟日報
著編譯者:劉東輝
頁數:34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0187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既有的家族企業研究表明,家族企業的治理具有雙層治理結構,涉及企業層面的治理和家族層面的治理,兩者相互關聯、相互作用。而且,無論是企業治理還是家族治理,都存在契約治理(正式治理)和關係治理(非正式治理)兩種治理方式。法律、契約以及社會規範在公司治理中都發揮重要作用,存在複雜的互動關係。那麼,法律制度在家族企業治理中發揮何種作用?封閉型的家族公司治理和上市型的家族公司治理有何特殊性?家族成員間達成的契約有何特殊性,法院應該如何解釋與執行這種家族關係契約,在完善與提升家族企業治理上,正式的治理規則如何與家族企業內的社會規範相協調?完善家族企業的治理有哪些制度化的路徑?

作者簡介
劉東輝,浙江紹興人,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清華法學,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財稅金融法所講師、碩士生導師、副所長。主要研究金融法、公司法、家族企業治理。曾在《財經法學》《雲南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十幾篇。

目錄

第一章 導論1
1 1選題背景1
1 2研究的問題及意義6
1 3研究現狀10
1 4研究方法和創新點38
1 5研究思路和結構40
第二章 家族企業的關係契約屬性及其法律解釋42
2 1家族企業的內涵、類型與特徵42
2 2家族企業的本質屬性:關係契約55
2 3從公司治理到家族企業治理80
第三章 封閉型家族公司的關係治理及其規範適用86
3 1封閉型家族公司的關係治理:目的與機制88
3 2司法裁判對家族公司關係治理的認識與回應101
3 3《公司法》對家族公司關係治理的回應及完善135
3 4家族公司關係治理的局限及完善145
3 5封閉型家族公司關係治理的外部效應—以夫妻公司為例157
3 6本章 小結180
第四章 上市型家族公司控制權的法律解釋182
4 1家族控制模式的多樣性及其制度關聯184
4 2企業家族的控制權強化機制—以雙層股權結構為例192
4 3家族控制公司中獨立董事的治理功能208
4 4家族控制公司的CEO繼任及制度完善218
4 5本章 小結225
第五章 企業家族的家族治理及其法律適用227
5 1家族治理的內涵與特徵228
5 2家族治理的動因、功能與任務236
5 3家族治理中的非正式治理機制246
5 4家族治理中的正式治理機制及協調問題259
5 5本章 小結267
第六章 助推家族企業治理與傳承的法律路徑269
6 1增加家族治理的法律組織形式270
6 2制定家族企業治理準則與指引275
6 3出臺家族企業治理與傳承的財稅激勵政策277
6 4創建家族企業的信息和轉讓平臺284
6 5完善家族財富管理的差異化監管290
6 6本章 小結294
附錄1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家族企業法295
附錄2馬耳他共和國家族企業法案309
主要參考文獻320
後記348

精彩書摘
1 1 選題背景
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統計,全國登記的民營企業數量已超過5200萬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達到92 3%;而據《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中國家族企業生態40年》等研究報告的統計,我國家族企業已占到民營企業總數的80%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得到了顯著發展,大部分屬?家族所有或控制的家族式企業,為解決就業和促進國民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家族企業涵蓋的企業法律組織類型多樣,既有”夫妻店”“父子兵”“兄弟連”之類的中小型有限責任公司,也包括眾多家族控股的上市公司。毫不誇張地說,家族企業是我國民營企業的主力軍,也是我國中小企業的核心力量。
家族企業在世界範圍內也廣泛存在,家族企業無論是在業績表現、就業貢獻、技術創新還是社會公益方面都不遜色於其他企業形態。相較于國有企業、創始人控制的科技企業等非家族企業,家族企業天然存在家族與企業兩個系統的互動與協調,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也存在獨特的治理機制和治理難題。我國數量眾多的家族企業能否順利實現所有權和經營管理的代際轉移或有序退出,不僅直接影響員工等家族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也將對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家族企業的治理與傳承不僅是企業家的”私事”,也應該得到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視。
黨的二十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維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激發民營企業家的企業家精神,提升企業家信心。我國家族企業的生存狀態與民營企業的促進與發展主題密不可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為民營經濟保駕護航,部分政策直接或間接涉及家族企業的治理與傳承,對構建家族企業友好型的法律制度環境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例如:該意見指出要”正確看待民營經濟人士通過合法合規經營獲得的財富”,為家族企業和家族財富的合法傳承提供了政治保障;該意見指出對於企業治理,要”引導完善治理結構和管理制度,依法推動實現企業法人財產與出資人個人或家族財產分離,明晰企業產權結構”,對完善家族企業的企業治理與家族治理具有重要價值;”對於企業傳承,加強對民營經濟人士的梯次培養,建立健全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傳幫帶輔導制度,推動事業新老交接和有序傳承”,將家族企業傳承納入法律政策框架;”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民營企業家增強愛國情懷、勇於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拓展國際視野,敢闖敢幹,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概言之,對於家族企業而言,企業家信心的維護不僅依賴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實現財富創造,也有賴法律制度對企業家合法創業成果的傳承保障。企業家精神不僅體現在創始人的開拓與創新,也體現在企業家精神和默會知識的代際傳遞以及企業價值觀的延續。民營經濟促進法已經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24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本書認為,我國應該對家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予以特別關照,而對家族企業的法律研究有助於深化對民營企業實踐難題的認識,為進一步完蓋我國民營經濟的法律保障體系提供獨特的視角。
相較于歐美國家幾代相傳的家族企業而言,我國大部分家族企業仍顯”年輕”。儘管如此,多數20世紀80年代創業的家族企業創始人已經面臨嚴峻的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傳承問題。很多仍然能夠持續盈利且具備行業前景的家族企業面臨因接班人缺失等原因被迫暫停營業或出售資產的困局,而中小微家族企業面臨專業、信息、資金方面的困境,導致家族企業無法實現企業所有權的內外部順利轉移。家族企業的代際傳承也極容易引發家族企業治理層面的挑戰,越來越多的家族企業因沒有解決家族與企業層面的治理問題而面臨傳承中的家族紛爭與企業衰敗。這不僅是家族財富的損失,還會對員工、社區、稅收等產生不利影響。雖有部分企業家族在家族企業的治理與傳承實踐中做出一些探索,如有的家庭企業在企業接班過程中採用”聯席董事長制”,同時選任外部專家顧問與家族接班人為公司董事長,這是家族企業為順利實現公司領導的家族傳承而採用的非正式治理安排。一些從事家族財富管理的金融機構、律師事務所、諮詢機構、市場化家族辦公室已經率先關注家族企業的治理問題,為家族企業的治理提供法律設計與諮詢服務,如為傳承中的家族企業提供家族信託方案設計。4然而,家族企業的司法案例和實踐表明,整體上我國家族企業治理與傳承仍然處於探索階段。企業家普遍缺乏家族企業治理與傳承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受到情感因素和路徑依賴的影響,導致實踐中一再出現家族企業傳承的延誤和內耗。

前言/序言
家族企業是家族系統與企業系統的綜合體,家族關係嵌入企業不僅會產生獨特的競爭優勢,也會帶來特殊的治理和傳承難題。家族企業是我國民營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中小企業主要的組織形態,家族企業良好的治理和有序的傳承對保護企業利益相關者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保護民營企業產權、促進民營經濟的背景下,家族企業的生存狀況絕不僅是企業家族的”私事”或財富管理機構的”生意”,我國應該從法律與政策層面推動家族企業友好型制度的構建,促進我國家族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家族企業的經營與傳承過程中,企業的內部治理涉及複雜的家族成員締約現象,情感、慣例、合同與組織相互交織,企業治理與家族治理的完善需要公司法、證券法、信託法、繼承法、財稅法等多項法律的協調與促進。但是,相較於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對家族企業的持續深入研究,法學對家族企業治理與傳承的關注顯得”微不足道”,公司契約論、法人實在理論等視角往往忽視了家族企業治理與傳承的特殊性,沒有關注家族涉入產生的社會資本,而我國現行法律也缺乏對家族企業有針對性的制度供給。因此,本書嘗試借鑒其他學科關於家族企業的研究成果,展開法學與其他學科的有效對話,為政策制定者回應我國家族企業的特殊制度需求提供更準確的事實和法理基礎。
本書以家族企業經營與傳承中的治理現象為核心,從治理理論、司法案例、比較法等多個角度解釋家族企業治理的特殊機制與目標,論證家族企業關係契約的本質,闡述家族企業關係治理的原因、特徵和邊界,探究信任、互惠、利他等家庭規範在家族企業司法裁判中的規範意義與解釋論路徑。以封閉型家族公司和上市型家族公司為例,從公司法、證券法、家事法等交叉視角對家族企業的企業治理與家族治理現象進行了法律解釋,提出法律適用和立法政策方面的建議。本書論證了家族企業的治理需要家族治理和企業治理的協調,依賴家族信託、家族憲法等諸多正式和非正式制度的協同,單純依靠家族社會資本或現代公司治理結構都難以實現家族企業的有序傳承。本書還梳理了域外國家推動家族企業治理與有序傳承的法律與政策,介紹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制定的家族企業法及家族企業扶持政策,指出我國家族企業治理與傳承面臨組織形式單一、信息不足、專業知識匱乏、認知偏差等制度與現實方面的挑戰。本書主張我國立法者應該以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制定為契機,提供多元化的家族所有權控制機制與組織結構,推動制定我國家族企業治理準則與指引,構建家族企業傳承與退出的信息平臺,為激勵家族企業完善治理與傳承計劃提供財稅政策支持。
家族企業的法律研究某種意義上是領域法的研究,涉及諸多法律部門,需要不同學科的交叉視角,本書不成熟的觀點希望能夠促進法律研究者和從業者對家族企業法律問題展開更深入的探索。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