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學與存在論之間-費希特知識學研究 柏若望 978730033226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NT$629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形而上學與存在論之間-費希特知識學研究
ISBN:978730033226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柏若望
叢書名:守望者
頁數:36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041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中,作者獨闢蹊徑,以傳統形而上學的存在論為基本線索,批判性地考察了費希特在1794,1798——1799和1812年三個版本的知識學形態,指明了它們的內在的演進線索。本書指出,知識學的困境與「發展一種同時是存在論的形而上學」這一努力相關聯。費希特要求,藉助先驗哲學的思維方式,不僅僅要去闡明其自身並不「存在」的存在者根據,而且要去推導出存在者的實存和規定。作者認為,這一要求太高,從而導致了知識學的內在張力與不斷重寫。

作者簡介

柏若望,1958年生,圖賓根大學天主教神學院教授,「神學中的哲學基本問題」講席教授,兼任哲學學院教授,研究重點為形而上學、心靈哲學、宗教哲學,主要著作有《形而上學與存在論之間:費希特知識學研究》《奧古斯丁論人類心靈的結構》《奧古斯丁〈懺悔錄〉釋義》等。

目錄

導論
一、這個問題的論述史
1 亞里士多德的方針
2 中世紀對形而上學的規定
3 德國學院派哲學和沃爾夫的形而上學概念
4 康德對形而上學的改革
二、費希特對形而上學的態度
三、費希特文獻的新發展
第一章 作為形而上學的知識學
一、費希特的哲學模式
二、唯心論vs 實在論——關於獨立事物的難題
1 自由作為形而上學的主題
2 表象理論的形而上學意涵
3 存在論規定的可推導性——對康德的批判
4 唯心論的先驗性
三、知識學作為探討存在的理論
1 產生和效用
2 對存在之根據的追問
3 唯心論與存在論傳統的關係
4 對費希特批判存在論的反批判
第二章 《知識學》(1794)——通往形而上學之路
一、結構與主題
二、《知識學》(1794)的論證線索
1 實踐部分的功能
2 線性與循環的科學模型——實踐唯心論
3 想象力理論
三、《知識學》(1794)的形而上學
1 邏輯學和形而上學
2 作為意識的自我
3 反題-合題方法——費希特的辯證法
4 規定性:存在與自我的統一原則
5 範疇:自我與非我關係的規定性
6 「阻礙」學說
總結
第三章 《新方法》(1798-1799)對存在的演繹
一、結構與主題
1 自我的框架結構
2 自身規定的可能性條件
3 自我意識的建構
附釋:關於費希特的《自然法權基礎》(1796)和《倫理學體系》(1798)
二、作為理智直觀的自我
1 陳述
2 批評
三、存在的演繹
1 「存在」作為邏輯的必然性
2 「存在」作為自由的結果
四、綜合的思維——真理與現象
總結
第四章 《知識學》(1812)——只有一存在
一、晚期知識學的一般特徵
二、晚期導論性作品中「存在」的多重意義
1 《知識學導論》(1813)——關於「存在」的論說
2 無神論的爭論——存在與實體性
3 《意識的事實》(1813)——存在與顯象
4 費希特晚期作品中與存在論傳統中的可能性概念
三、《知識學》(1812)
1 絕對者及其顯象
2 幻象的創生
附釋:自《知識學》(1801)起主客統一性建基於絕對存在
3 現實性
4 存在與觀看——形而上學與先驗哲學
總結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