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0*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敘事體戲劇在中國 ISBN:9787104054245 出版社:中國戲劇 著編譯者:徐晟 頁數:26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89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導演學的視角探尋敘事體戲劇的起源以及形成的原因,探究先驅人物皮斯卡托、布萊希特的美學思想和導演藝術特徵,並且以黃佐臨、徐曉鍾、王曉鷹、林兆華等中國戲劇導演的實踐為例,重點論述中國大陸戲劇藝術家通過結合民族的演出樣式,對布氏方法及敘事體戲劇理論給予的有價值的創造性的豐富與創新。本書還包含著作者結合自身導演創作實踐而對這一演劇樣式的體會和認知。這種有感受的理性思考是能夠緊密聯繫創作實際的,對當今導演創作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期望本書能對戲劇導演理論研究和導演創作起到積極的作用。作者簡介 徐晟,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博士,現為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戲劇影視表演系專業建設負責人、講師、碩士生導師。創作了《壞女孩的惡作劇》《馬背搖籃》《天工開物·夏布娃娃》《培爾·金特2021》等一系列敘事體戲劇。其中《馬背搖籃》與《天工開物·夏布娃娃》分別入選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和江西文化藝術基金扶持項目。敘事體劇本《鹽襖》入選2023年度江西省文聯文藝精品創作扶持項目。主持中央戲劇學院院內項目「當代即興戲劇創作方法研究」,江西省社會科學「十四五」基金項目「中央蘇區紅色戲劇傳承與創新研究」。參研「中國話劇導演學派的形成與發展」(中央戲劇學院一流學科建設科研專項)等課題。發表《鍾景輝與當代香港戲劇》《高校紅色戲劇育人路徑實踐與探索——以紅色校史劇〈抗戰教授姚名達〉為例》《淺談導演「個人魅力」的綜合因素》等論文。目錄 序前 言 引 言 第一節 課題的緣起 第二節 研究的課題與領域 第三節 文獻綜述 一、關於皮斯卡托的研究情況 二、關於布萊希特的研究情況 第一章 敘事體戲劇的溯源 第一節 敘事體戲劇與古代戲劇的遠「緣」 第二節 德國敘事體戲劇產生的近「因」 一、萊因哈特的貢獻與影響 二、德國敘事體戲劇萌生的外部因素 小 結 第二章 皮斯卡托與政治戲劇 第一節 皮斯卡托的生平 第二節 皮斯卡托的政治戲劇創作概述 一、1919—1931年,由反戰開始的政治戲劇 二、1931—1939年,從莫斯科到巴黎再到紐約 三、1940—1951年,紐約戲劇工作室 四、1951—1966年,重回德國,創排文獻劇 第三節 皮斯卡托的導演美學特徵 一、社會性與真實性 二、捲入性與雜耍性 三、蒙太奇與空間性 小 結 第三章 布萊希特與史詩劇 第一節 布萊希特生平及創作概述 第二節 布萊希特史詩劇的導演美學特徵 一、辯證性 二、陌生化(Verfremdungs effekt) 三、距離 第三節 布萊希特對英、德、意戲劇的影響 小 結 第四章 敘事體戲劇對中國現當代戲劇的衝擊與影響 第一節 布萊希特從中國戲曲中「看到」了什麼 第二節 黃佐臨先生的實踐與「寫意戲劇觀」 一、「原汁原味」的《膽大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二、《伽利略傳》的「雙結合」 三、《中國夢》的「三結合」 小 結 第三節 徐曉鍾先生的「以我為主,辯證的兼收並蓄」 一、運用歌隊敘述主題 二、直接表現人物心理 三、突破現實時空 四、情與理的交融 五、將情節升華為詩化意象 六、歌隊運用中的「尺度」 小 結 第四節 當代導演對敘事體戲劇的創造性實踐 一、林兆華的實驗 二、小劇場實踐的「捲入特徵」 三、當代敘事體戲劇的多時空敘事 四、中國戲曲與敘事體戲劇的融會 小 結 結 語 參考文獻 附 錄 附錄一 重要作品中外文對照 附錄二 重要人名中外文對照 附錄三 其他詞語中外文對照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