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社會進步的能力-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力量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978757202594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教育
NT$312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促進社會進步的能力-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力量
ISBN:9787572025945
出版社:上海教育
著編譯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967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報告呈現了OECD對社會與情感能力作用的全面分析,同時提出了提高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策略,有助於我國回答面向”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等重大問題,為未來如何測評”軟技能”以及如何在學校層面開展社會與情感能力實踐提供思路借鑒。

內容簡介
哪些能力能夠促進個體幸福感與社會進步?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促進社會進步的能力”大會上,11位jiaoyubu長和副部長及其他政策制定者討論了這一問題,並形成共識:需要培養認知能力、社會與情感能力平衡且全面發展的兒童,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的挑戰。
本書是OECD有關社會與情感能力影響及提升策略的權威報告。它分析了社會與情感能力對個體幸福感和社會進步(涵蓋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教育、勞動力市場結果、健康、家庭生活、公民參與、生活滿意度等)的影響,討論了政策制定者、學校和家庭如何通過干預項目、教學和養育實踐促進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本書不僅確定了培養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可行途徑,還表明這些能力可以在文化和語言範疇內進行有意義的測量。

目錄

目 錄
縮略語/1
綱要/1
第一章 教育和能力在當今世界的作用/1
本報告的目標/2
當今的社會經濟狀況/3
教育和能力在應對當今挑戰中的作用/9
結論/17
參考文獻/17
第二章 學習環境、能力和社會進步:概念框架/20
引言/21
社會進步/21
能力/23
學習環境/32
結論/35
參考文獻/35
第三章 培養終身成功的能力/39
引言/40
能力帶來的更廣泛益處/40
結論/78
參考文獻/79
第四章 推動能力形成的學習環境/82
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過程/83
推動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學習環境/94
結論/107
參考文獻/108
第五章 提高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政策、實踐和測評/113
引言/114
國家教育目標/114
國家課程/115
學校的課外活動/124
測評/128
地區和學校層面的倡議/132
結論/136
參考文獻/137
附錄5 A 國家和地方教育體系針對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目標和能力框架/140
第六章 如何培養社會與情感能力/165
政策信息/166
“有效方法”和”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170
前進的道路/171
結論/174
參考文獻/174
譯後記/175

作者簡介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是各國政府合作商討應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全球化挑戰的特別組織。目前包括38個成員國。其出版物廣泛傳播該組織收集的統計數據,內容涉及教育、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的研究結果,以及其成員國達成一致的協議、指導方針和標準。其教育方面的出版物主題廣泛,內容前沿,視角獨特。
張靜,柏林洪堡大學心理測量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社會與情感能力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青少年智商和情商測評、青少年人格與社會性發展、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情境化測評與培養。作為核心成員參與OECD-中國青少年社會與情感能力首輪和第二輪測評。發表SSCI和CSSCI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社會與情感能力測評》,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青年課題1項,參與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

前言/序言
前言
兒童和青少年要想在現代生活中取得成功,需要在認知能力(cognitive skill)和社會與情感能力(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之間取得平衡。認知能力是指通過成就測試和學業成績測量的能力,已被證明可以影響個人在教育和勞動力市場上成功的可能性。認知能力還可以預測更廣泛的結果,如自感健康(perceived health)、社會和政治參與以及信任。相應地,社會與情感能力,如毅力、樂群和自尊,已被證明會影響許多社會結果的測量指標,包括改善健康狀況,提高主觀幸福感並降低行為問題出現的概率。認知能力和社會與情感能力相互作用、相互滲透,使兒童能夠在學校內外取得成功。例如,社會與情感能力可以幫助兒童將意圖轉化為行動,從而提高他們大學畢業的可能性,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出現攻擊性行為。
一些重要的社會與情感能力在兒童期和青少年期是可塑的,這讓政策制定者、教師和家長有機會在這些階段為兒童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雖然我們對社會與情感能力的重要性有共識,但是對提高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有效方法”以及為測量和培養這些能力所做的努力往往認識不足。
本報告綜合了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簡稱CERI)”教育和社會進步”(Education and Social Progress,簡稱ESP)項目支持下進行的三年分析研究。它包括文獻綜述、縱向數據的實證分析以及對OECD國家和夥伴經濟體政策與實踐的考察。本報告確定了培養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有效途徑,包括:強化教育者(如父母、教師和輔導者)和兒童之間的牢固關係,在現有的課程活動中調動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和實踐經驗,並在課外活動中強調實踐學習。改善學習環境和實踐不一定需要重大改革或許多資源,我們可以通過調整現有課程和課外活動的方式來實現。
此外,本報告表明,社會與情感能力可以在文化和語言範疇內進行有意義的測量。這些測量可以幫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評估兒童目前的能力組合和未來需求,從而幫助教師和家長有效地調整相應的教學、養育和學習環境。OECD致力於在國際比較的框架內發展這些測量工具,包括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以及”教育和社會進步”項目的新階段持續努力,後者將涉及改善現有的社會與情感能力測量工具,以更好地瞭解社會與情感能力在不同國家和文化中的水平和發展過程。
安德烈亞斯 施萊歇爾
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

精彩書摘
哪些能力能夠促進個體幸福感與社會進步?2014年3月23—24日在巴西聖保羅舉行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促進社會進步的能力”非正式部長級會議上,包括11位jiaoyubu長和副部長在內的政策制定者討論了這一問題。會議達成一致意見:需要培養認知能力、社會與情感能力平衡且全面發展的兒童,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的挑戰。家長、教師和雇主知道,有才華、有動力、有目標和合作能力的兒童更有可能經受住生活難關的考驗,在勞動力市場上表現良好,從而實現終身成功。然而,各國和地方轄區在提供旨在測量和提高毅力、自尊和樂群等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政策和項目方面仍存在很大差異。教師和家長可能不知道他們發展這些能力的努力是有益的,他們怎樣可以做得更好。這些能力很少在學校和大學錄取決定中被考慮到。
這些差距背後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認為社會與情感能力很難測量。雖然可靠地測量這些能力確實具有挑戰性,但心理社會測評的最新發展指出,有一些工具能可靠地測量在一種文化或語言範疇內相關的社會與情感能力,這些工具已經在選定的地方學區使用。造成這些差距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人們認為社會與情感能力很難提高,特別是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好消息是,至少一些基本的社會與情感能力是可塑的,政策制定者、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改善學習環境來提升這些能力,從而發揮關鍵作用。
本報告提供了一種綜合的OECD實證研究,旨在確定促進兒童未來發展的社會與情感能力類型,同時描述了政策制定者、學校和家庭如何通過教學、養育實踐和干預項目來促進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證據。本報告還調查了政策制定者和學校如何回應監測和提高社會與情感能力的需求。報告最後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教育利益相關者是否可以做得更多,以更好地推動發展這些能力。下面概述主要發現。
兒童要擁有一套平衡的認知能力、社會與情感能力才能獲得積極的生活結果
來自9個OECD國家的縱向研究分析的證據表明,認知能力和社會與情感能力這兩者在改善經濟和社會結果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水平——通過讀寫能力、學業成就測試和學業成績來測量——對高等教育入學率和勞動力市場結果有特別強烈的影響。提高社會與情感能力水平——如毅力、自尊和樂群——對改善與健康相關的結果和主觀幸福感,以及減少反社會行為具有特別強的作用。結果表明,責任感、樂群和情緒穩定性是影響兒童未來前景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的重要方面。社會與情感能力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與認知能力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並進一步提高兒童在未來生活中取得積極結果的可能性。
教師和家長可以通過強化與兒童的牢固關係和調動實踐學習經驗,來幫助提高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
與流行的誤解相反,兒童並非生來就有一套固定的能力。一些重要的能力是具有可塑性的。政策制定者、教師和家長可以在改善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環境方面發揮作用。本報告建議強化教育者(如父母、教師和輔導者)與兒童之間的牢固關係,在現有的課程活動中調動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和實踐經驗,並在課外活動中強調實踐學習,這些都是增強兒童責任感、團隊合作能力和自信心的有效方法。成功的針對處境不利家庭的兒童早期干預項目通過培訓項目讓家長參與進來。針對年齡較大兒童的項目則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在青少年中,輔導似乎特別重要,而工作場所的實踐經驗可以培養團隊合作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動機等。學習環境和實踐的改善並不一定需要重大改革或許多資源,相反,可以將其納入正在進行的課程和課外活動中。
由於”由能力產生能力”,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早期干預在提高能力以及縮小教育、勞動力市場和社會差距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在兒童早期和青少年期,社會與情感能力相對更具可塑性。對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早期投資尤其重要,因為這些能力是在以往對這方面的投資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而且,那些具有較強社會與情感能力(如自信心和毅力)的人可能會從對認知能力(如數學和科學課程)的進一步投資中獲益更多。因此,生命早期的微小能力差距可能導致整個生命週期中的巨大差距,這些能力差距可能導致經濟和社會差距的擴大。干預項目和大規模縱向研究提供了相關證據,證明對社會與情感能力的早期投資和持續投資,對於改善處境不利群體的社會經濟前景具有積極影響。
社會與情感能力可以在一種文化或語言範疇內進行可靠的測量
一些可靠的社會與情感能力測量至少可以在一種文化或語言範疇內跨年齡組使用,包括自我報告的人格、行為特徵和客觀心理測評等。其中一些測量已被證明可用於預測教育、勞動力市場和社會成功的許多指標。它們可以為教師和家長提供機會,以確定是否需要調整教學和養育實踐來提高重要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然而,還需要作出更多努力來確定相關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結構,並改進測量工具,使其對不同文化和語言的多樣性和反應方式具有強大的適應性。OECD將繼續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教育和社會進步”(Education and Social Progress,簡稱ESP)項目新階段——關注測評社會與情感能力的分佈和發展情況——的基礎上繼續推動這一進程。
教育利益相關者將受益於關於哪些方法和指南有助於促進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信息
OECD國家和夥伴經濟體普遍認識到通過學校教育培養社會與情感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各國在培養這些能力方面存在差異。此外,在如何最好地調動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方面,利益相關者的知識、期望和能力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廣泛傳播詳細的循證指南將有助於縮小這些差距,並鼓勵那些信息和經驗有限的教師。
利益相關者要共同努力,確保兒童獲得終身成功並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政策制定者、教師、家長和研究人員可以通過積極參與所負責領域的開發來幫助增強兒童的發展潛力。然而,鑒於”由能力產生能力”(skills beget skills),教育政策和項目要確保不同學習環境(即家庭、學校和社區)和不同學校教育階段(即小學、初中和高中)之間的一致性。這是在整個生命週期使能力投資回報化的重要方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