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君與君不與-中國古代武術競賽歷史文化研究 ISBN:9787500963813 出版社:人民體育 著編譯者:張君賢 頁數:20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942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射禮、角抵、武舉作為個案,以「君與」「君不與」為主線,從體育競賽構成要素的人員、技術、規則、組織、理念、精神之維度,一方面按照「西方中心」的研究套路梳理了古代武術賽事作為體育賽事的共性特徵:既有定製化場地、設施、競賽器材及其競賽規則,也有官辦與民辦運作之模式;另一方面,文化自覺地審視了作為「國之大事」的古代武術賽事之文化個性。首先,「君與」的古代武術競賽與國家治理相關。其次,「君不與」的古代武術賽事與地方治理有關。最後,「君與」「君不與」的古代武術競賽,既反映了不同賽事主體、不同發展陣地也反映了不同的賽事運作方式,既反映武術賽事由國而民的發展方向也反映國家與社會互動的發展之方式。作者簡介 張君賢(1981-),漢族,福建漳州人。上海體育學院民族傳統體育學博士,集美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運動健將(武術),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歷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7YJC890044)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19BTY121)1項;以第一作者先後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首都體育學院學報》《瀋陽體育學院學報》等國內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篇,其中體育類核心期刊論文6篇,CSSCI期刊論文4篇。目錄 緒論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與意義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獻綜述 五、研究對象與方法 六、研究創新 七、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上篇 君與:被製造的競賽 第一章 大射禮競賽之外顯層:國君摶鑄的頂層文化圈 第一節 從國君到權貴的人員團隊 第二節 以「君」為標杆的核心技術體系 第二章 大射禮競賽之制度層:群體規訓的權力運作 第一節 倫理化與人性化的競賽規則 第二節 等級森嚴的組織形式 第三章 大射禮競賽之核心層:國家認同的文化歸屬 第一節 和諧一統的競賽理念 第二節 民族精神的國家象徵 中篇 君不與:被塑造的國家 第四章 鄉射禮:「君不與射」的社會化競賽與「國家在場」的地方治理 第一節 射義儒家化:人倫價值系統的重建 第二節 倫理儀式化:等級象徵的內涵表達 第三節 禮制符號化:國家意義的公眾感知 第五章 角抵:宣揚國威與點綴昇平的張弛之道 第一節 「君之所好」的人員構成與技術體系 第二節 「君之所樂」的競賽規則與組織形式 第三節 「君之所求」的核心理念與國家精神 第六章 武舉:封閉性權貴共同體的整飭 第一節 因「君」而生:武舉競賽的創立 第二節 以士大夫為政權後備力量的人員儲備 第三節 才兼文武與堪任將帥的競賽內容與規則 第四節 規範化、等級化與權力化的組織形式 第五節 政權更迭的競賽理念 第六節 「籠四方豪傑自為助」的競賽精神 下篇 君之「與」:被賦予的使命 第七章 武術競賽的頂層設計與國家意義:一個「控制權」視角 第一節 政策制定權:「國之大事」的制度策略 第二節 審查考核權:「忠孝賢德」的監視行為 第三節 鞭策賞罰權:「君在場」的督促手法 第八章 武術競賽的地方治理與社會意義:一個「社會控制」理論 第一節 動員:激勵式號召的參与機制 第二節 交換:轉換目標的互動機制 第三節 強制:權威政策的規範機制 第九章 武術競賽對人的管理與個體意義:一種「中國武術競賽」的使命 第一節 寓「教」于賽:施「庶一與一教」三部曲的教育路徑 第二節 寓「聖」于賽:集「內聖」「外王」「至善」於一體的競賽理念 第三節 寓「德」于賽:融「仁」「禮」「和」於一身的德育智慧 結論 一、研究結論 二、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