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元人散曲-大融合時代的文化碩果 ISBN:9787559487766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 著編譯者:曾永義 叢書名:中國歷代經典寶庫 頁數:27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623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它是運用中國語言文字達到超妙的作品 曲在傳統文學中和詩詞並稱,而散曲可以說是元人的新詩。這種元人新詩的幅員比唐詩宋詞更為廣闊,情味更為活潑,而格律更為精緻。以韻文學來說,它是運用中國語言文字達到超妙的作品。 無須古文基礎,也能輕鬆讀懂——滿心而發,肆口而成 曲是比較顯豁的文學,表現的方式往往是「滿心而發,肆口而成」。也就是說它唯恐不說盡,並不以凝練含蓄為美。因此,「曲話」中也就沒有首首加以「賞析」的必要。讀者閱讀過程中,內心共鳴不斷,愛不釋手。 煥然一新的感覺——突破「山珍海味」的詩詞,走入「果蔬蒜酪」曲子 我們讀多了詩詞,就好像吃膩了山珍海味,那麼朗誦朗誦曲子,就好像換上果蔬蒜酪風味,齒牙間必定拂拂然。本書在文學的美饌佳肴之間,要獻給您的正是一道叫你齒牙間拂拂然的「果蔬蒜酪」。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介紹元曲的著作。元曲是元代文學的靈魂,這種元人的新詩,和唐詩宋詞相比,幅員更為廣闊,情味更為活潑,格律更為精緻。它的語言旋律音樂旋律的無間融合,使中國語言文字達到最超妙的境界。本書介紹元代的政治社會與文學環境,便我們了解元曲是在什麼樣的「溫床」中孕育成長的,並通過元人散曲作家群體和他們的作品,欣賞元代文學之盛。作者簡介 曾永義,生於1941年,台南縣人,文學博士。曾任世新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範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十數所院校客座教授。 曾任台灣大學名譽教授、胡適講座教授、台灣大學講座教授、傑出人才講座教授;亦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斯坦福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在德國魯爾大學、香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曾獲多項學術大獎。 1967年6月以《洪升及其長生殿》獲台大文學碩士學位,1971年9月以《明雜劇概論》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留校任副教授,迄今未曾離開教職和戲曲。學術和教學範圍以戲曲為主體,以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 除兩本學位論文外,其後學術專著有《蒙元的新詩——元人散曲》(1981)、《說民藝》(1987)、《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1988)、《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1991)、《戲曲源流新論》(2000)、《俗文學概論》(2003)、《戲曲腔調新探》(2008)、《地方戲曲概論》(2011)、《戲曲學》(2016)、《戲曲歌樂基礎之建構》(2017)、《古典戲曲要籍述評》(2017)、《戲曲劇種演進史考述》(2019)等13部;另有關涉戲曲史之期刊論文150餘篇結集於《中國古典戲劇論集》(1975)、《說戲曲》(1976)、《說俗文學》(1980)、《詩歌與戲曲》(1988)、《參軍戲與元雜劇》(1992)、《論說戲曲》(1997)、《從腔調說到崑劇》(2002)、《戲曲與歌劇》(2004)、《戲曲本質與腔調新探》(2007)、《戲曲之雅俗、摺子、流派》(2009)、《戲曲與偶戲》(2013)、《戲曲新論十題》(出版社改題為《海內外中國戲劇史家自選集:曾永義卷》,2017)等11書之中;散文類有《蓮花步步生》《人間愉快》《牽手五十年》《椰林大道五十年》《中流自在:曾永義散文選》等8部;戲曲劇本創作有崑劇、京劇、豫劇、歌仔戲、中國現代歌劇在內的21部;舊詩一千數百首。目錄 第一章 緒論一、元代政治社會和文壇情勢 二、元代散曲作家及作品 第二章 認識元人散曲 一、起源 二、體制 三、規律 四、語言 五、作法 六、內容 七、風格 八、結論——散曲的特質 第三章 元人散曲欣賞 一、前期作家——豪放派 二、前期作家——清麗派 三、後期作家——清麗派 四、後期作家——豪放派 五、歌伎與無名氏作家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