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她文創 上海市婦女聯合會 978754964278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文匯
NT$37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海上她文創
ISBN:9787549642786
出版社:文匯
著編譯者:上海市婦女聯合會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287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為進一步弘揚城市精神品格,用好用活上海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上海市婦聯將推出《海上她文創》。通過來自上海的15位女性非遺傳承人講述非遺中的中國故事、女性故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紅色正能量,創造美好生活。並推出精心挑選的75個文創作品,通過非遺故事+文創製作的形式,進行滴灌式、沉浸式、體驗式的文化傳播,賦予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

作者簡介
上海市婦聯作為婦女群眾組織,團結和動員全市婦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推動上海婦女事業發展,為上海兩個文明建設作貢獻。新民周刊是上海唯一的一份時政新聞類周刊,1999年創刊,以「影響主流」為己任,關注「新聞、新知、新銳,民生、民情、民意」,在長三角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力。

目錄

目錄
程美華 妙手織就「軟浮雕」/001
李薔 從工藝技法到使命傳承/017
王勤 古法創新,傳承國潮/033
宋榮耀 崇明線帶編織的織夢人/049
張書嘉 小小的面人,大大的夢想/065
錢月芳 一針一線入畫來/081
楊寧 讓非遺與時俱進「活」起來/097
劉秋雁 旗袍盤扣系著的情結/113
鄭曉蓉 作品千萬變,「?」出我人生/129
陳杏芝 一片衷情寄香囊/145
龔智瑜 80后巧手「點亮」上海燈彩/161
朱燕 做好「米」文章/177
奚小琴 一把剪,一張紙,半生緣/193
柳玉成 布上青花,玉汝于成/209
曹秀文 用一支畫筆描繪鄉村振興/225

精彩書摘
程美華 妙手織就「軟浮雕」
位於上海金山的楓涇是江南水鄉古鎮,歷史上絲織行業極為發達。而如今最能體現當地高超織造技藝的物件則低調地展示在亭楓公路的一家老廠房內。
這裡是上海市金山絲毯廠,也是上海美華大師絲毯創意工作室。多年來,這裏出品的手工絲毯在繼承和發揚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博採眾長、兼容並蓄,讓中國傳統的手工絲毯從平面走向立體,具有東方軟浮雕絲毯藝術特色,令上海手工絲毯在全國獨樹一幟。
而在這背後,則是非遺項目「上海金山絲毯手工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程美華半個世紀的堅守和創新。她被業界譽為「現代藝術壁掛毯的開拓者」,先後榮獲「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全國三八紅旗手」「第一屆上海工匠」「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地毯專家」等稱號。
50后的程美華不止一次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輩子做了一件事,一件事做了一輩子,就是將中華傳統的優秀文化發揚光大,代代相傳。」她的「匠人精神」也因此融化在一絲一縷織就的華麗絲毯之中。
三個難忘的「人生第一」
對於程美華而言,她的手工絲毯織造之路上有三個難忘的「人生第一」。
1954年10月,程美華出生在江蘇如皋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親是當地有名的手藝人。程美華兄弟姐妹八個,她排行老六。在父親的熏陶下,8個孩子個個心靈手巧。男孩是機械行業的先進工作者,女孩是織?類別的佼佼者。
1974年1月,高中畢業的程美華被絢麗多彩的絲毯吸引,正式成為江蘇如皋工藝絲毯廠的技工。切割絲線的工具刀小巧鋒利,但操作時不能戴手套,新工人稍不留神就會挂彩,一旦挂彩就得休息。程美華唯恐浪費時間,往傷口貼了雙層創可貼后便繼續練習,甚至無師自通了食指取線法。在勤學苦練后,程美華完成的第一幅絲毯《富貴牡丹》就被評為了一等品,而她也被老師傅誇讚「有天分、有靈氣」。
「在我們那個年代,一等品就等於90分到100分;二等品,80分到90分;三等品剛及格,70分到80分。當時一個月工資15塊,只有一等品才能拿滿這筆錢,否則都要扣錢的。當我拿到15塊錢工資回家給爸媽的時候,心裏特別激動。」正是因為50年前的第一件作品就被評為一等品,埋下了程美華一輩子織造絲毯的初心。
1980年,26歲的程美華到了上海金山絲毯廠工作,負責技術指導。1981年,作為廠里的技術骨幹,程美華前往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藝系主任袁運甫教授的帶領下,合作研製中國第一幅現代藝術掛毯《智慧之光》。這是她的第二個「人生第一」。
「以前絲毯採用點格來劃分色塊,區域間邊界明晰,過渡不夠自然。」受波斯地毯的啟發,程美華當時提出拋棄點格和固定色彩,將一種色彩深化出十五種暈色,以表現顏色的豐富性。採用了新的 編織工藝后,象徵智慧的東方女神在2580種色彩的映襯下真的「活」了。一年後,袁教授帶著這幅作品到美國藝術中心展出,得到美國藝術界的高度好評,評價這幅絲毯開拓了現代絲毯藝術的新境界。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82年,28歲的程美華迎來了第三個「人生第一」。當時,她憑著過硬的技術本領作為中國選派的唯一技術能手赴德國漢諾威參加國際地毯博覽會,這也是她第一次出國。而彼時的歐洲人不相信中國地毯是手工製作的,當她在現場技術表演時,精湛技藝折服了每位觀眾。這些鏡頭也在 德國當地電視台的新聞黃金時間播出,訂單紛至沓來,中國手工絲毯由此敲開了歐洲的大門,並迅速在歐洲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前言/序言
序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總書記也曾指出,要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深入挖掘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民族服飾、民俗活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百余年來,作為中華文明面向世界、不斷革新的重要窗口,上海這座大都市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激蕩交融。作為黨的初心始發地,上海積厚成勢,守住了最深沉、最鮮亮的那抹紅色,兼以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為支撐,進一步挖掘內在文化符號,解讀自身文化基因,對傳承弘揚、創新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充滿信心,走在前列。上海女性聰慧時尚、自信堅韌、創新進取,與城市同發展、與時代共命運,做堅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傳承者、弘揚者,傾情講好中國故事、上海故事、女性故事,為全面打造文化自信自強的上海樣本,全力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貢獻巾幗力量。
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我們特意挑選了75件滬上優秀非遺女性傳承人的代表作品以饗讀者。希望大家在了解觸動人心的非遺故事後,能深入體會文明的傳承、非遺的絢麗。麵塑奇趣多,編織有學問,纖指忙挑?,素手制花樣;擇繭繅絲飛梭剪,浸染著色青白現;一屜鬆軟香甜,並坐煨嘗;滿街上元燈彩,情思蕩漾海派的,也是全球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些非遺作品的背後是兢兢業業的非遺女性傳承人身體力行、矢志不渝的熱愛和「擇一事、終一生」的匠人精神,她們把個人夢融入家國夢,以女性獨特的靈敏視角為非遺事業增光添彩,讓豐盈的文化元素點綴人間煙火。上海市婦聯通過指導成立非遺女性傳承人聯盟,提供一個傳人共研、技藝共促、資源共享、合作共進的平台,展現非遺女性傳承人和致力於非遺文化傳播的當代女性在新時代迸發出的煥新力量。由此,一顆顆非遺保護、國粹留存的種子不斷萌芽、生長,慢慢衍生出文創作品,走進機關、企業、園區、學校、社區、農村,孵化出一片片文化實踐的活潑土壤。
海上傳奇,非遺流芳。「她力量」正為城市文脈的賡續持續賦能,「上海文化」的品牌正愈加璀璨!
張華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