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消逝的光明-歐洲國際史,1919-1933年 (全2冊) ISBN:9787522819570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 著編譯者:紮拉.斯坦納 頁數:120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36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如同一場可怕的火山噴發,造成了毀滅性的巨大影響。歐洲四大帝國灰飛煙滅,中東歐各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民族國家;傳統的「歐洲協調」崩潰,要求建立新國際機制的呼聲越發高漲。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締結的《凡爾賽和約》等條約幾乎無法解決這場大戰引發的種種問題,這也被視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誘因。 劍橋大學榮休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扎拉·斯坦納對以上這種傳統觀點提出了質疑,她認為20世紀20年代雖然見證了大大小小的地方性衝突、法西斯主義在義大利的崛起、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衰,但這十年也充滿了希望,各國政治家和外交官致力於歐洲的重建和復興,直到全球性經濟危機和希特勒的上台徹底打破了民族主義和國際主義之間的平衡。作者簡介 扎拉·斯坦納(Zara Steiner,1928-2020),生於美國的英國歷史學家,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研究方向為外交關係、國際關係,以及20世紀的歐洲史和美國史。目錄 地圖目錄 圖表 目錄 序幕 ·上冊· 第一部分 歐洲的重建,1918-1929年 第一章 鏡廳:西方和平的締造 第二章 遙遠的邊界:東方和平的締造 第三章 缺席者:蘇聯(俄)與戰後的解決方案 第四章 經濟至上:西歐的重建,1919-1924年 第五章 民族主義至上:東歐和中歐的重建 第六章 來自右翼的「革命」:義大利,1919-1925年 第七章 日內瓦之夢:國聯與戰後的國際主義 第八章 新的黎明?《洛迦諾公約》之後西歐的穩定 第九章 搖搖欲墜的重建:「洛迦諾」表面之下的裂縫 ·下冊· 第十章 混濁水域:義大利、東歐與蘇聯的不確定性 第十一章 動搖的國際主義:《洛迦諾公約》之後的裁軍與安全 第一部分結論:重建的歐洲? 第二部分 轉折歲月,1929-1933年 第十二章 大蕭條時期的外交:經濟民族主義的勝利 第十三章 滿洲危機:歐洲列強與遠東 第十四章 金杯毒酒:尋求裁軍 第二部分結論:轉折歲月,1929-1933年 附錄一 統計表格 附錄二 歐美部分國家的政府首腦和外長(國務卿) 附錄三 國際大事年表(1918-1933年) 總參考文獻 索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