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7*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生活美學 ISBN:9787303295166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劉悅笛 叢書名:走進哲學叢書 頁數:38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7377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藝術與生活的關係這一古老而又常論常新的問題作為中心內容,對西方從古至今最重要的哲學家、美學家的這一思想觀點及其發展的歷史過程和邏輯關係,加以系統地疏理、論述和批判,在批判的基礎上綜合出新,重構審美精神。啟蒙時代以來,隨著文化領域的理性分化,本來密切相聯的科學、道德、藝術發展為相互絕緣、不相往來的獨立領域,各自探討自己的問題。作者簡介 劉悅笛,生活美學倡導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榮譽委員,美國富布萊特訪問學者,遼寧大學生活美學研究院院長,曾任紐約城市大學及韓國成均館大學客座教授、國際美學協會(IAA)總執委、中華美學學會理事等。著/編有《生活美學》、《分析美學史》、《當代藝術理論》、《生活中的美學》、《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藝術終結之後》、《視覺美學史》、《英美分析美學史論》、《世界又平又美》、《東方生活美學》等;譯有《美學、心理學和宗教信仰的演講與對話集》(維特根斯坦)、《藝術及其對象》(沃爾海姆)等。目錄 導論一、緣起:「現代性」的啟蒙裂變 二、審美精神作為「應當如此」生活之象徵 三、立論的三重障礙 四、方法論:「批判的解釋學」 第一章 「藝術否定生活論」省思 一、藝術何以否定生活 二、「審美烏托邦」緣何衰微 三、理論困境:藝術自律論與主體性美學 四、歷史境遇:藝術生活化與生活藝術化 第二章 當代審美泛化:「後現代」的美學特質 一、當代文化的「超美學」轉向:「日常生活審美化」 二、前衛藝術的「反美學」取向:「審美日常生活化」 三、泛審美現代性·批判啟蒙現代性·全面的現代性 四、後現代主義深植于「泛審美現代性」當中 第三章 回歸「生活世界」:思維範式的翻轉 一、加法和減法:兩種否定生活的歷史 二、回到馬克思原點:「生活實踐」的現代奠基 三、走向生活的「現代美學」基本路向: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杜威 四、結論:美學回歸生活何以可能 第四章 建構「生活美學」本體論 一、「美是生活」:一種舊命題的新闡釋 二、美的活動:在日常生活與非日常生活之間 三、來源與呈現:美與生活的日常連續性 四、內在的超逾:美與生活的非日常張力 五、回到「本質直觀」:美的活動之為「本真生活」原髮狀態 六、「外展的臆斷」:美的日常生活「語用學」維度 七、結論:美與生活的「對話辯證法」 第五章 美的「生活真理」意蘊 一、「真理符合論」及其對美的拒斥 二、幾種「美的真理觀」:尼采、海德格爾、伽達默爾 三、美與真理的相互拓展及其多義性 四、美的真理:共識觀與解釋學的統一 五、結論:美是「生活真理」的直觀顯現 第六章 美的「倫理生活」之維 一、「倫理自由觀」及其與美的親合 二、幾種「倫理審美觀」:康德·維特根斯坦 福柯 三、審美倫理:走向一種具體自由觀 四、從「審美共通感」到「情感共同體」 五、結論:美學是未來的「生活倫理」學 結語 「現代審美精神」的重構 修訂版後記 全球與地方:「生活美學」二十年 附錄 「實踐美學」與「生活美學」對話錄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